天天看点

关于办公室,多数人搞不清的六件事,最后一件最写实,刷新你认知

作者:政论文
关于办公室,多数人搞不清的六件事,最后一件最写实,刷新你认知

本文选自我原创整理的15大系列资料之“三人行”系列文章汇编第1期,7月初,我会将这期汇编共享到群中。

“三人行”系列主要是分享文友原创的体制内工作经验的文章。

一些文友,特别是新文友,“书生”意气和“愤青”情怀浓烈,对机关的人情世故“不感冒”,存在“智商”较高,“情商”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与体制内的“过来人”和“明眼人”,组建撰稿合伙人团队,毫无保留地向文友“传授”工作经验、处事方法、沟通技巧等在实际工作中学不到、也没人教的“生存技能”,帮助文友少走弯路,快速成长成熟。

这里共享“三人行”系列汇编中的一些文章,与文友共同学习、体悟、提高。

关于办公室,多数人搞不清的六件事,最后一件最写实,刷新你认知

以下为正文

提起两办,似乎带着天生的神秘感。

同为核心部门,

组织部已经成为显学,前有刘震云的《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后有网络上泛滥的“组织部的灯”等煽情文;

纪委也一样,随着打虎拍蝇、全面从严治党的推进,纪检干部已经成为体制内外、茶余饭后的时髦谈资;

宣传部门最近火了起来,先不说中宣部部长凭借“学者资历”颇夺互联网眼球,再就是浙江宣传凭借有温度的微文迅速出圈。

但说起两办,好像没有话题度,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没有流量。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两办作为党委政府的枢纽,其地位的重要、业务的广度是组纪宣所不能比拟的。在这里,说一说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几件事儿。

第一,都是哪些人在两办?

有句话虽然粗俗,但是准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语曰:两办,是屌丝奋斗逆袭的地方。说其奋斗,是因为确实苦,加班熬夜,无出其右。说其逆袭,是逆出身之袭。

第二,两办真的不用加班吗?

两办根本不用加班,因为从来就没下过班!

两办的加班程度用007来形容,没有任何的夸张。上到中办国办,再到省市的党办、府办,甚至乡镇街道的党政办,没有不加班的。也无论你是秘书、办事员、写材料的,更不用说那些秘书长主任们。

毕竟领导没有来的时候就要到办公室,领导还没走的时候就必须在办公室坐着。

对两办人来说,一天赶几篇材料、一周熬几个通宵、一两个月不休假是家常便饭。

第三,两办真的提拔快吗?

想前途光明,就得灯火通明,两办很好地验证了这句话。

两办工作人员,跟其他单位相比,个人发展前景上自然会优越很多,干部轮转较快、“快进快出”是两办的用人导向。

有人就对体制内的单位打了个顺口溜,

“金两办银组纪,按时下班群团见,累死累活乡镇怜。”

这也反映了体制内,快速晋升的要害部门是什么。

关于办公室,多数人搞不清的六件事,最后一件最写实,刷新你认知

第四,伴君真的如伴虎吗?

有人说,靠近领导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险的地方。

没错,作为服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主要部门,有的时候一个错别字、一句话都有可能变成重大失误。

一旦犯错,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单位。而且两办的人在领导身边工作,自己的空间很小。

如果是文字秘书、拎包领导秘书等岗位,更是根本没有私人空间,一切以领导的时间为准,对家庭子女根本无法照顾。

第五,天下文章真的一大抄吗?

当然不是,在两办写材料真的无处可抄,百度那些东西是无论如何不能用的。

你报给领导的材料,是作为参谋助手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必须做到言之有物、符合领导意图、切合工作要求。

第六,两办真的是“擦屁股”的吗?

有事不会干,那就找两办。

加班加点就不说了,两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兜底。

事情必须有人来干,但干到什么程度,往往是领导在衡量,因此,两办的同志夹在领导和部委办局的中间,往往要受一些夹板气、冤枉气。

很多时候,部委办局干不了甚至不想干的事,推给两办就是了,反正有他们兜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