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作者:黎筱洛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主角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小人物,而是我们熟悉的宋代大儒王安石。王安石这位贤哲,不仅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鼎鼎大名、家喻户晓的人物。可就是这位如此杰出的人物,有一次竟在陪宋仁宗钓鱼的时候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以至于宋仁宗对他彻底改观,断言:"这人绝不可重用。"究竟王安石做了什么,让宋仁宗如此震怒?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一. 聪明能干却古怪异常的王安石

王安石出身书香世家,自小就聪颖过人。10岁时父亲便教他读诗书,16岁时他已能撰写华丽诗文,词藻之美令人赞叹。22岁高中进士,成为朝野间锐不可当的青年俊杰。

然而王安石个性古怪,行事率尔,常被人诟病为"癖人"。他不事世故,不理旁人非议,对一些陋习大加痛斥,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举个例子,那时喜欢养猫的风气很盛行,王安石批评这种行为是"玩世不恭"的表现。再比如他曾任知制诰,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令,但他偶尔会在诏书中夹杂些自己的奇谈怪论,引起皇帝不满。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尽管如此,王安石的才学和政绩无可厚非。在温州任职时,他施行了开垦荒地、鼓励农桑的政策,使当地民丰物阜。在杭州任职期间,他又刻意清除了积重难返的弊政陋规。由于做事很有主见和魄力,王安石在各地流传着"小宰相"的雅号,被视为未来的宰相之才。

不过,一个人如果过于固执己见、不知变通,很容易招致反感和非议。王安石的这些特点当时就已经让一部分人对他有所微词,不看好他前程。朝野上下对他是非常有分歧和争议的。一方面,有人大力提携,认为他必将是未来的宰相重臣;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他向来持谨慎态度,认定他多有古怪之处,不可重用。而当时的宋仁宗皇帝便属于后一种观点的持有者。

二. 陪宋仁宗钓鱼的怪异行为

一日,宋仁宗在后花园设宴,请王安石及其他几位大臣前来赏花钓鱼。钓鱼这项活动素来是皇家贵族的消遣,既悠闲雅逸,又富有文雅情韵。宋朝皇帝尤其钟爱这一休闲运动,常在池塘边临流垂钓,赏心乐事。

这次钓鱼会的场面布置得极为隆重。花园里各处摆放了精致的钓台,一旦有贵客上钩,立即有宫女前来招呼。池塘中已投放了各种鲜活的钓饵,水面上漂浮着绿油油的浮萍,岸边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与倒映在水中的庭院景色交相辉映,煞是好一番雅致景观。

在每个贵宾的座位旁,内侍都备有金制的餐盘,盘中盛放着香喷喷的鱼饵。这些鱼饵看上去晶莹剔透,颜色各异,或呈深红、或泛黄绿,似乎都是上等的钓饵。宫女们谨遵着仁宗的嘱咐,定时为贵宾们添置新鲜的鱼饵,以防中途枯竭。

众位大臣个个专注垂钓,面带微笑,见钓竿一动,便齐聚过去相看究竟。唯独王安石独树一格,在其他人全神贯注钓鱼时,却时不时瞄向身旁的金盘,似乎对那鱼饵颇有些兴趣。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竟大剌剌地伸手捻起一块鱼饵,放入口中嚼了起来。

旁人虽有所觉,却也未曾深究。可半个时辰后,当侍从重新添置鱼饵时,都惊讶地发现王安石身边的金盘已然空空如也,鱼饵竟然被他尽数吞食入腹!有几位大臣终于忍不住侧目而视,面面相觑,只是难免有些失礼,无人开口劝阻。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三. 宋仁宗对王安石改观的缘由

钓鱼之会未半,王安石吞食鱼饵的怪异行径已在场内散布开来。先是有宫人暗暗窃笑,接着一些大臣也开始私下里交头接耳。虽然没人当面指责,但王安石露骨的行为已在场内引起不小的骚动。

宋仁宗虽未当场说破,但对王安石这般无理之举却颇为不快。后来在散场之际,他特意将王安石留下,亲自询问他为何做出如此怪诞的事。然而王安石的回答却让仁宗大为恼火。

原来,王安石并非不知那是鱼饵,而是觉得鱼饵看上去颇为可口,味道应当极鲜美,所以才会贪食难忍。仁宗听后勃然大怒,斥责王安石为人处世毫无规矩,竟连简单的鱼饵也会口不择食,岂非是极不检点的行为?况且这还是在皇家钓鱼之会上,身为宾客,理应尊重场合,遵循礼数。如此放荡形骸,确实无状。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其实,王安石偷食鱼饵的荒唐行为固然令人啼笑皆非,但仁宗之所以对他如此反感,还在于另一层原因。按理说,一个如此任性妄为、不拘小节的人,怎能被委以重任?即便王安石学富才高,但如果缺乏基本的操守和涵养,恐怕难当大任。所以这件事让仁宗对王安石的人品彻底失望,认定他非驭众之材,断然不可重用。

在仁宗心里,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如何,决定了他能否被托付重任。偷吃鱼饵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可见王安石思想散漫、举止无度。作为一代明师,仁宗自然希望能选拔出可靠谨慎的人才,而不是如王安石这般行事乖张,难以把持大局。于是从那以后,仁宗便将王安石列为"险馁之徒",断然不予重用。

四. 王安石的不满和反击

被仁宗斥责一番后,王安石自然深感委屈。他本就性格剛直,加之才华出众,自视甚高,哪里受得了如此羞辱?于是王安石在心中暗暗记恨,并渐渐积累了不少反抗的想法。

不久后,王安石上书仁宗,建议推行一系列变革,包括裁汰苛捐杂税、革新科举制度、打击遗老遗穷等。然而仁宗根本不予理睬,视其建议如无物。王安石大怒之下,转而诤谪诗文,暗中讽刺朝政。比如他写下了这样一首无题诗:

"十年减,千万术亦穷。但将饥渴理,哪怕卮酒瓮。向使同从容,今作孤标衷。若逢浪迹人,对酌最高咡。"

诗中写道"十年减,千万术亦穷",隐晦地指摘朝廷财政困难,百姓流离失所。"但将饥渴理,哪怕卮酒瓮"更是借酒消愁,反映了当时黎民疾苦。最后几句则暗示自己已成"孤标衷",被朝野冷落,现在只得"对酌"同路之人。

除了这种讽喻之作,王安石还曾多次直接以诗文对簿公堂,呼吁推行新政。他在诗里说:"百年积虚伪,殚精尽钱谷。不图存民命,徒恐覆巢去。"质疑朝野积习已深,荒废民生,呼吁紧急改革。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面对王安石这种反抗行为,仁宗并未采取过激手段,但也并未重新重用他。两人就这样对峙,谁也说服不了谁。直到仁宗驾崩,新君神宗继位时,情况才有了转机。与仁宗不同,神宗对王安石持开明态度,不但免去了他的所有罪名,还准备重新录用,给予他改革的权力。

五. 神宗时期王安石的得意重用

直至神宗继位后的公元1063年,命王安石入朝为相,掌权改革。这无疑是对王安石长期抗争的莫大肯定。自那时起,他的新政开始在整个王朝内施行,具体包括:

廓清河渠以利农田灌溉,减轻赋役以减轻农民负担,革新科举选士夫方式,打击贪腐受贿,裁撤冗员从简朝廷等。这些被统称为"王安石变法"。施行之初,变法受到朝野重大阻力,但神宗亲自坚持推行,终获成效。

王安石陪宋仁宗钓鱼,却偷偷把鱼饵吃光,宋仁宗:这人绝不可重用

农村因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而王朝财政也因裁汰腐败、实行垄断专卖等措施而日益充盈。随着变法效果初现,王安石也渐渐摆脱了朝野非议,重新获得尊重。他本人也因掌权而神气十足。

有一次,王安石骑着白马出巡,路遇一贫民。那贫民一见是王安石,便高声咒骂道:"你就是那个十年前偷吃鱼饵、被仁宗斥责的'癖人'!现在倒是位高权重了。"

王安石听后竟不恼反喜,大笑着对贫民说:"那你可知道,当年偷吃鱼饵的下场又是如何?"贫民摇了摇头。王安石得意洋洋地说:"如今统领六军,手握百万人命!"

从这番话里可见,王安石此时已彻底扬眉吐气,故作威严霸道的姿态。而他之所以能如此骄横,正由于掌权改革终获成效。虽然王安石的新政后来遭到东宫女真人的猛烈抨击,但他本人仍为朝野所尊敬,直到去世为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