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毕业季|做好长期主义准备,不要纠结于短线成功

作者:商城融媒

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

毕业季|做好长期主义准备,不要纠结于短线成功

文丨 张涛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又到了道别的时节。

年年岁岁的毕业季,多是相似的风景,但今年的毕业季因你们而不同。遥想当初你们进校的模样,历历就在眼前。无数的朝朝暮暮,点点滴滴地积攒成复旦的日常,成就了你们的成长,玉成了你们的卓越,形塑了你们的品格。当一切都变得习惯和熟悉、很多的美好刚刚打开的时候,蓦然发现:毕业的站点到了,“复旦时间”渐渐归零。

人生需要换乘,愿你们带着新的梦想,带着复旦新闻人的使命,向着更远的远方出发!在此,我代表复旦新闻学院全体老师,祝你们毕业快乐,再启新程。愿你们无羁绊,前程远!

在你们奔赴下一个人生渡口的时候,作为一名职业摆渡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跟你们说,这里想跟同学们分享以下一些想法。

做好长期主义的准备,不要纠结于短线的成功。人生不是速溶咖啡。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人人想多快好省,走最省时省力的那条捷径,但真实的路况往往存在很多路障和变数。青春须有奋不顾身的奔赴,要有穿林海跨雪原的磨砺。希望你们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放下精致的算计,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不求得寸进尺,但求日拱一卒,得寸进寸。我们一位2016届研究生孙峰同学,毕业后考上选调生去了广西,他主动报名申请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以第一书记身份到了对口帮扶的百色市深度贫困村巴浪村做村官。全村全部是旱地,70%以上是石窝地,无一条地表河流,连个鱼塘都没有。驻村第一个月,他只洗了一次澡。每次打开村部院子里的水龙头,经常是干涸的。村部连一面镜子都没有。食堂没有灶台,无法开火,只有一个电磁炉。孙峰说,越是落后与贫困,越能带给他努力的激情。“在这片土地上发挥我所学,贡献我能量,改变贫困,让这里变得更好,让群众更有获得感。”他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农民朝夕相处,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在此,应该为我们的这位学生点赞。人生价值不是以小我的得失为度量衡的,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才是复旦新闻人应有的格局和担当。

不要一心只想当主角,当好配角,也能成就精彩人生。人生是一场没有固定脚本的演出。在这场演出中,人人都想当主角,但又不得不做配角。时常看到这样的剧情:主角与配角好像拿错了剧本,反串了角色。进入社会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角色任务,只不过,有的被灯光追着,成为主角,而大多数的角色在舞台追光的外围,成为配角。你们出去一头扎进职场,跃入社会,往往会带着理想激情,一心想做主角,希望别人做配角,配合你的演出,结果入戏太深,多情却被无情恼。要耐住性子,沉下心来,从配角做起,认认真真打磨每一帧细节,演绎好每一个情节,配角演多了,演好了,自然就成了主角。电视剧《繁花》里的灵魂人物爷叔扮演者游本昌,他在戏里戏外把配角演到了极致。在戏里,只要他一亮相,能让主角放心,也让观众放心,成为整部大剧的压舱石。在戏外,他不争,不响,主动放弃白玉兰奖机会,慷慨地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让更多年轻人能被观众和行业看见。这样甘当人梯和配角的老艺术家,才是在人们心目中的真正主角。

在知识流量化时代,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刚需。新传播技术革命快速迭代,知识呈几何级数的扩张,同时产生了海量的知识“义肢”,排放了巨量的知识“废气”和“尾气”。在人工智能快进的今天,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去拥抱人工智能,同时要保持人的智能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对于技术激进主义,我们不能毫不设防,让所谓“知心”的技术入侵人的灵魂。只有在海量信息中寻求有价值的知识,并用人的大脑对其进行深加工,产出高附加值的知识,才能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向上发展。

希望你们自觉抵抗网上芜杂、低密度的知识信息,把时间和脑力更多地投注在深度阅读和思考上。读书成就了你们的过往,更应成为你们的终身伴随。无论走多远,无论有多忙,都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刚需,人生的内需。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让生活有温度,让灵魂有湿度,让生命有深度。” 前人以经典的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智慧,等待我们去阅读、领悟与践行。经典是那些经历前人无数次选择而“笑在最后”的硬核知识,是穿越时间、拒绝遗忘的智慧力量,它启示我们从庸俗中解放出来,去感受美好和高贵,倾听那些静谧而永恒的声音,引领我们寻找走出人生“洞穴”的阳光。

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从哪里出发,为什么出发。你们当年选择复旦,是想复旦给你们美好的未来,成就你们的卓越与成功。数年的复旦时光,灵魂浸润,把复旦基因复刻在你们的血液里。从复旦出发,你们注定都是远行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复旦不可能交给你所有人生畅行的通关密码,很多路得靠你们自己去走,艰难困苦需要自己去穿越,但复旦教育教你们扣好人生关键的几粒纽扣,让你在茫茫人海中快速识别卓越而有趣的同类,召唤你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迷茫困顿时点亮你们的心灯。希望复旦之光,能为你们人生导航,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能给你们带来方向和力量。(本文为作者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