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作者:啊峰爱钓鱼

重大发现,有着“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的长江鲟再现长江三峡库区,它还曾被认为已是野外灭绝。

近日,大陆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汤溪河云阳段,开展了一次鱼类资源多样性的监测,并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5尾,个体从小到大都有,最小的体长48厘米,最大的为92厘米。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这是一场重大发现,据相关科研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中华鲟数量及个体,可以充分说明,长江鲟在汤溪河的数量已经初具规模,很有可能已经形成了种群。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长江鲟为何会被认为野外灭绝,它的重现又能说明什么!

‬长江鲟

说起长江鲟,很多人往往会把它的品类区别错了,都会把它区别成为中华鲟。

但是,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长江鲟的存在也是极为重要的,虽然在个体上它不如中华鲟、白鲟这样的庞大。可是在生物进化上,它也同样属于远古遗种。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所以,长江鲟同样也有着“水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

长江鲟,早前它的生物学分类名称为达氏鲟,而在2021年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发布后,才正式更名为长江鲟,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各大支流以及金沙江下游,属大陆特有物种。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长江鲟的外形特别的容易区分,因为它的背面盖有6个菱形的骨片,吻口有两对须,体背和侧面为灰褐色,腹部为灰白色,鳍呈青灰色,边缘为白色。

主要以底栖于脊椎动物为食,如蜻蜓目、浮游生物、摇蚊幼虫、蚬,以及高等植物碎片、藻类等。长江鲟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喜栖息于水域底层,多活动于江河浅水区的沙质、卵石区域。具有洄游习性,但洄游距离较短。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长江鲟喜夜间安静的环境下觅食,惧怕强光、噪音。常见个体在75-105厘米左右,体重为4.5-12.5千克为主。

长江鲟在上世纪70年代,它是长江上游干流和支流的重要经济捕捞对象,在当时,它占据了渔业总产量达4-10%。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而到了80年代初,由于长江鲟资源急剧下降,最后于1982年,长江鲟正式被宣布为禁捕鱼种。然而,在往后的日子里,长江鲟的野生种群却越来越少,长江部分水域甚至直接消失。

据‬了解‬,大陆‬自‬1982年到‬2019年‬期间‬,所‬捕获‬的‬长江‬鲟‬个体‬,皆为‬人工‬放流‬的‬品种‬。故而‬,在‬2019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长江‬鲟‬定性‬为了‬野外‬灭绝‬(意思‬为‬,长江‬鲟‬野外‬种群‬已‬存在‬自然‬繁殖‬能力‬)。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其实,长江鲟的种群资源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人类的破坏是最大原因,因为过度的捕捞、以及环境污染、航道整治、江底淘沙和截流工程建设。所以,导致整个长江鲟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最终才让长江鲟出现了灭绝趋势。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长江鲟回归

如果说,对于长江野生鱼类保护来说,长江鲟无疑是最早的一批。

早在1976年,重庆水产科学研究所,就已经着手对长江鲟实行了人工繁殖,并且,还成功的催产出了1300尾鱼苗。而后,于1982开始,就已经对长江鲟常活动的支流、干流实施了人工繁殖放流行为。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并且,为了更好的助力长江鲟的野外回归。科研组更是建造各种模拟场地,来观察长江鲟的自然繁殖试验。

当然,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终于在2024年4月,仿生场地首次实现了人工放流的长江鲟出现了自然繁殖行为。

而近期,西南大学科研人员在三峡库区长江一级支流的汤溪河云阳段,再次监测到了5尾长江鲟,而这也是科研组在汤溪河水域监测以来,第一次发现如“一家五口”般的长江鲟。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并且,据科研人员介绍,如此发现,也很大程度证明了,长江鲟可能已在汤溪河出现了野外种群,具备了野外自然繁殖能力。

而此次的重要发现,也将会成为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带来更多的研究价值。

并且,据相关科研人员表示,从为长江鲟试验仿生野外繁殖以后到成功,这都能证明,如果依据科学的精准调控水流、模拟河床,就能有效的保证长江鲟实现自然产卵,而且,这些鱼苗所成长以后,将会更加的适应天然水域,据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未来,也将成为野外种群重建的“主力军”。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长江十年禁渔,真正实现了长江生态恢复的重大决策!

近几年来,由于长江十年禁渔的实施,整个长江的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鱼群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

在整个长江常见鱼种数量增长的同时,一些稀有物种也随之有出现恢复的趋势。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比如:在长江南京段,监测人员第一次发现了拟头尖鲌,而这是在该段首次发现的新物种。

再比如江豚,长江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水域,共发现江豚总数达到了1249头,较2021年以前,上涨了237头。

再比如,长江下游安徽、江苏、上海段,皆发现,野生长江刀鱼数量有了明显的恢复。

好消息!被宣布野外灭绝的“水中熊猫”中华鲟,重现三峡库区支流

并且,在许多长江主、干、支流等水域,更是有许多群众拍摄到,长江鱼群聚集,数量多的犹如染黑江水。三峡库区更是有网友拍摄到,成群的大鱼,个体目测都有一米以上。

长江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好,同时,也能为长江珍稀物种带来更多的生存资源,而这都是能够有效的助力长江生态的恢复。

‬最后

长江禁渔是正确的,十年禁渔,利国利民。长江的生态恢复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同样的,禁渔之下,整个长江重要物种的恢复,才是十年禁渔提交的最好作业。然而,如今江豚有望恢复,长江鲟野外繁殖出现转机。那么,同样被认为是野外灭绝的白鳍豚是否也会出现新的可能呢?

好了,对于长江鲟的恢复可能,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