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深化制度改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学习时报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以深化制度改革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举措。深化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抓住供给侧、需求侧以及促进供给和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市场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做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融合和辩证统一。

以供给侧制度改革为突破,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构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国有企业应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征构建最优的所有权结构,着重完善适应高标准市场竞争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勇担前锋,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因势利导作用。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从法律和实践上确保国企民企、大中小企业平等的经营主体地位,让民营企业家享有与其经济贡献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荣誉,从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和法律制度上彻底打消民营企业的发展顾虑。

构建适应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制度改革不仅要奔着释放这三种催生动力的方向去,还要加强统筹技术创新、要素配置、产业变革三者高效联动,为创新链、供应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制度支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

以需求侧制度改革为牵引,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消费基础作用和出口支撑作用

聚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严格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基础研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聚焦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金融信贷政策,加快提升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升级。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对消费的长期系统性影响,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激发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潜力。

坚持着力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外需对内需升级的提振作用,推动内需和外需的高水平联动,以制度型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加快深化土地、数据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重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动能。当前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障碍已经消除,需要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集体和政府等多主体的分配机制以及入市相关的配套制度,提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激励水平,系统性降低入市的交易成本。宅基地改革与广大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各地差异性大、复杂性高,改革难度大,顶层的制度设计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扩大改革试点的广度和深度,加快经验总结与提炼,着手进行法律层面的制度设计,推动宅基地改革从试点改革迈向依法改革。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最优度需要权衡农民和集体的收益以及乡村振兴所需建设用地的成本问题。积极探索闲置宅基地转化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机制,以及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村内部跨区域流动的机制。深化数据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据交易。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改革在数据确权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原始数据的所有权制度,加快落实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加快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运用市场理念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制度环境,系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进一步在法律和实践上落实和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全国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公平竞争等市场基础制度,加快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降低全社会的物流和信息流成本,破除长期形成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的要素资源和产品市场。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宏观政策要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既考虑短期经济的平稳运行,也考虑中期的结构调整和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加快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央地财政关系,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重塑地方政府竞争准则,引导地方政府聚焦于降低辖区内的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通过完善营商环境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来取得动态竞争优势。

全面深化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思维,强化系统谋划,加强系统集成,推动系统落实。制度改革需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既要从全局上提升制度系统的整体效能,也要提升系统中各项制度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发挥好改革的协同效应。制度改革也需要处理好不同类型制度改革的优先序和节奏问题,从发展演进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

〔作者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