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探讨如何加强澳门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结语:重视青少年同理心培养加强普法教育资源投放

作者:粤港澳观察

1.据有关资料宣示:2023 年青少年犯罪案件共106宗,与2022年及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41宗及46 宗,上升百分之63.1及百分之76.7。对此作何评论?您认为原因何在?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趋势,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的因素。其次,原生家庭的关怀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澳门妇联青年协会吕绮颖会长:疫后不少家庭的收入出现下降,相比以往,父母能提供给子女的经济支持或有所减少,但青少年身心发展上仍未完全成熟,未必能完全理解家庭经济的变化;加上当前澳门仍以双职家庭为主,家长需兼顾工作与子女管教,可能出现“蜡烛两头烧”的情况。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果缺乏学校与家庭的适当引导,都有可能增加青少年犯罪风险。

探讨如何加强澳门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结语:重视青少年同理心培养加强普法教育资源投放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这106宗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普通伤人案大概有42宗,地点有学校、公众场所,就此分析,这些普通伤人案件应和青少年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自我社会化行为的控制尚未完善等有关系,在发生冲突事件,未能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然后产生过激的行为。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陈伟良理事长:从数字上看,过去几年青少年犯罪数字普遍维持在60宗左右,但在2023年突然有大幅增长,达到106宗,这确实是值得社会关注的现象。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呢?从有关犯罪的资料来看,其中伤人罪占比较多;此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违法青少年也刚好是在疫情中成长的一批年轻人。

2.根据澳门特区政府社会工作局《违法青少年特征调查报告(2023)》,2023年报告的犯案年龄以14岁为多,而犯案年龄的平均值为13.8岁;2020年报告以15岁为多,而犯案年龄的平均值为13.9岁,可见调查对象的犯案年龄稍有年轻化的趋势。您对此怎么看?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政府、学校和家庭需合作引导青少年正向交友,建立良好交友观,发挥同侪正面影响力。

澳门妇联青年协会吕绮颖会长:曾有团体调查指出,目前澳门居民的上网率达93%,当中6至17岁儿童及青少年上网率达91%。澳门以双职家庭为主,不少父母忙于生计,或未有足够时间与子女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亲子交流更多依靠网络及通讯工具,导致子女出现偏差行为时,未能及早介入与纠正。

探讨如何加强澳门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结语:重视青少年同理心培养加强普法教育资源投放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对于犯案年龄低龄化趋势,我认为需要提早做好普法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家庭应肩负起重要的教育责任。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陈伟良理事长:我认为青少年犯案年轻化的趋势,与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发达,青少年越来越早熟有一定关系。

3.您认为特区政府针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工作,未来有何改进的空间?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透过政府、学校和家庭的携手合作,引导青少年正向交友,使其建立良好的交友观,发挥见贤思齐的同侪影响力。

澳门妇联青年协会吕绮颖会长:为更好地推动青少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必须从源头做起,建议加强普法教育的资源投放,推动各校纳入至其校本课程当中,并为此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估准则,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执行和评估成效;同时,因应社会形势最新发展,为老师提供最新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培训课程,并可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时数,使教师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

探讨如何加强澳门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结语:重视青少年同理心培养加强普法教育资源投放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建议举办专题讲座,选取与在校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如防范校园性侵、校园欺凌、电信诈骗、毒品等融入讲座内容,以真实的案例、经典的法治故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青少年为何要学习法律知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陈伟良理事长:我作为社工,认为单靠加强普法宣传还不够,我们需要重视青少年同理心的培养,“动之以情”,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到人,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养成了这种同理心,有利他们养成守法的行为。所以建议在普法的基础上发展青少年的同理心,有助建立他们的守法意识,这是重要的一环。

4.如何更好地透过政府、学校和家庭的携手合作,提升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政府在提升青少年守法意识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普法、识法的推广,如何透过制定、优化及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成长环境。此外,在加强违法行的打击力度上,也可让青少年明白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进而自觉守法。

澳门妇联青年协会吕绮颖会长:通过由政府主导,构建适合本澳实际家庭状况的家庭教育体系,建立起有关的评鉴制度及人员培育机制,藉此推动公民教育、性知识、预防犯罪等,与青少年守法意识相关的领域能够系统化、专业化发展,并为此建立起“家、政、校”的沟通及资源共享平台,让家长及老师能充分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同时,亦建议政府为学校及家长提供更完善的家庭教育资源。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在政府、学校和家庭携手合作的这种模式中,学校可以说处于关键的位置,学校需要宣讲政府的法律政策等,使其渗透到学生所在的家庭中。我认为内地“家长学校”的这种教育模式值得澳门参考。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陈伟良理事长:家庭和学校应该多注重培养青少年的同理心,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从而加强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探讨如何加强澳门青少年的守法意识?结语:重视青少年同理心培养加强普法教育资源投放

5.家校合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您认为在澳门家校合作的具体成效如何?有何发展建议?

澳门立法会林伦伟议员:从目前的实务来看,澳门家校合作需学校积极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而家长亦要积极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在双向的互动与合作下,才能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质量。在以往政策的基础下,现时应通过以下途径再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的发展,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澳门妇联青年协会吕绮颖会长:长远而言,为推动本澳家校合作健康发展,需要创设一个有效的制度,充分平衡和协调教师的工作量,分配好教师的教学、行政及家校工作。另外,亦建议政府增拨资源,支持学校聘请能促进家校合作的专职人员,以减轻前线教师的工作压力,让老师及学校能专注于学生的课本教育及身心发展,以推进本澳家校合作制度化、专业化。

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跨域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傅承哲副主任:优质的教育需要家庭与学校两方面互相配合,家校合作有助于为青少年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我认为内地有些家校合作的模式,澳门可以参考。

澳门街区青年协会陈伟良理事长:考虑到教师自身在教学工作上已有一定的负担,加上家长会需协调定期家校会议、策划活动、行政文书等,对教师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加强支持学校设立专职人员跟进家长会工作,令家校合作能更专业、更顺利地开展,同时推动企业实现家庭友善政策,让家长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家长会及亲职教育当中。

今次的探讨,各位嘉宾就所探讨的议题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分析得透彻到位,其中不乏精辟的分析和建议。综合各位嘉宾的意见,本刊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增加趋势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有关,青少年易接触到并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原生家庭的关怀和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需要重视青少年同理心的培养,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到人,同时进行换位思考,养成了这种同理心,有利他们养成守法的行为。建议特区政府加强普法教育资源的投入,推动各校纳入至其校本课程当中,并为此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及评估准则等。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应积极推动社会落实家庭友善政策,让双职家长有更多工余时间与子女面对面沟通,建立良好紧密的亲子关系,及早察觉和纠正子女的偏差行为;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青少年是澳门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爱,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