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作者:西部网民生热线

视频加载中...

西部网讯(记者 李卓然 宋洋)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挖掘机、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千余名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忙碌作业,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

6月26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叱干镇和淳化县车坞镇交界处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在现场放眼望去,枢纽工程大坝把泾河拦腰截断,宏伟风貌初显。一座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改善于一身,总库容32.76亿立方米的“高峡平湖”正在渭北高原由蓝图变为现实。

“目前,我们的双曲拱坝最高坝段已经浇筑到116米,浇筑混凝土石方91万方,占整个工程的47%左右;下游水垫塘及二道坝工程土建施工已全部完成;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厂房施工已全部完成,库区坝防渗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陕西水务发展集团东庄水利公司工程管理部主管白炳南介绍说,预计到2026年,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可全部完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工程。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空中俯瞰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控制了渭河来沙量的70%,黄河来沙量的1/6,泾河流域的高含沙洪水是导致渭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升,洪灾频发的根源。要保障渭河长久安澜,必须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

“作为世界第一座以防洪减淤为主要任务的特高拱坝和含沙量、单位水沙荷载最大的特高拱坝,防洪减淤是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最重要的功能。”白炳南说,解决泾河水沙关系不协调问题,调水调沙是关键。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空中俯瞰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

“经观测检测,我们发现当水流速度在每秒300立方米以下时,沙子会呈现推移质状态,大量沉积在河道中,导致河道淤积、河床抬升、泄洪能力减弱;当水流速度在每秒300至600立方米时,泥沙呈部分推移质,部分悬移质;当水流速度大于每秒600立方米时,泥沙全部呈悬移质状态,会随着水流被冲刷走,不会在河道停留。”白炳南表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32.76亿立方米的总库容中,有20.53亿立方米用来拦沙。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采访团正在采访。

通过采用“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减淤运用方式,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用50年,可减少入渭泥沙30.51亿吨,减少渭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6.57亿吨,使渭河下游河道累计淤积厚度由2.6米减少为0.76米,维持渭河下游堤防防御洪水的标准至少38年不降低;可减少入黄泥沙约25亿吨,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约10亿吨,减淤效益显著。

“通过拦蓄洪水、调水调沙,使泾河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使渭河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确保西安、咸阳、渭南3市9县区近150万人和80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有效解决渭河淤积和洪水灾害问题,渭河下游‘小水大灾’现象将不复存在。”白炳南说。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除此之外,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既能为关中“解渴”,又能为全省发电。记者了解到,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4.35亿立方米,其中供给泾惠渠灌区水量2.73亿立方米,使灌溉保证率从30%提高到50%;供给铜川新区、富平县城及工业园区、西咸新区及三原县城城镇生活和工业水量1.62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达到95%。

“电站装机容量11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5万吨,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白炳南说。

在提供国民经济所需水量的同时,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还预留了一定的河道内生态流量,可以有效改善生态流量不足和断流造成的生态影响,极大地改善鱼类繁殖期间河道生态环境和下游汛期河道的生态环境。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守护大河安澜 东庄水利枢纽将上演“水与沙之歌”

正在建设中的东庄水利枢纽泾河大桥。

据介绍,现状条件下,泾河下游河道小于生态基流每秒5.33立方米的天数多年平均为124天。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全年每日流量均大于生态基流5.33立方米,确保泾河下游不断流,泾渭湿地不萎缩、不退化。

生态敏感期下泄流量不低于每秒10.66立方米,汛期下泄流量不低于每年15.99立方米,对改善鱼类繁殖期间的河道生态环境和下游汛期河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库区形成的长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面,将大幅改善泾渭流域生态环境,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白炳南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