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医生也记不住的中国医师节

作者:Doc.Odyssey奥师傅

每年医师节前后,刷朋友圈的时候,都会被铺天盖地的「中国医师节」刷屏了。鲜花、掌声、感恩……医师们在这个节日里备受尊崇。然而,当这份热度散去后,现实中的中国医疗体系,却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小编,今天就想跟各位医师朋友们唠唠嗑,聊点儿现实的、扎心的,也或许是冒犯的话题。

连医生也记不住的中国医师节

中国医师节,有多尴尬?

首先,小编想问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各位还记得去年的医师节是哪天吗?别蒙了,小编就猜到你们大多都记不住。每年一到这天,社交媒体上歌颂医师的段子铺天盖地,医院领导也组织各种庆祝活动,可真到了节日当天,又有多少患者会跟你说一声「节日快乐」呢?

说到底,中国医师节,多少有点「形式主义」的意味。

连医生也记不住的中国医师节

医生的苦,外人难懂

别的不说,单单是医生的工作强度,就让人头皮发麻。试着想象一下,每天面对着各种复杂病情、高难度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错。这种「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长年累月下来,谁扛得住?

更别提医生们还肩负着超负荷的诊疗任务。号难挂、看病时间短,这都是家常便饭。试问在流水线式的看病环境下,医生又怎么能做到对每一位患者都细致问诊、耐心解释呢?

连医生也记不住的中国医师节

医疗体制的锅,医生背了多久?

医生的负担重,绝不是个体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的制度性问题造成的。比如,不合理的医疗绩效考核制度,将医生的收入和手术量、床位使用率等指标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多开药、多做检查」,影响了医疗质量。还有分级诊疗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大量非急诊患者涌向三甲医院,让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更加雪上加霜。

真正让医生安心悬壶济世,需要什么?

连医生也记不住的中国医师节

中国不缺好医生,缺的是一个尊重医生、保护医生的医疗环境。我们不只要在「医师节」说几句漂亮话,更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改善医疗资源的配置、减轻医生的负担、提升医生的地位,让医生们能够心无旁骛地钻研医术,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最后,小编想说

即便 「中国医师节」的仪式感稍显不足,但它代表了社会对医师行业的肯定。希望未来的医师节,不再是走走过场式的形式,而是让医生们真切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希望医患之间能建立起更多的理解和信任,携手共建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