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姚福兴先生小说《风雨人生路》连载:第六章 探 索(1)

作者:中国阴山作家宣传平台
姚福兴先生小说《风雨人生路》连载:第六章 探 索(1)

半空中的电闪雷鸣 ,将熟睡中的姚一 民惊醒 。他从床上爬起来 ,拉开窗 帘的一角向外看 ,乌黑的夜空中白茫茫的 ,什么也看不见 。他拉开一扇窗户, 疾风暴雨迎面扑来 ,豆大的雨点打到玻璃上 ,打到他脸上 。关上窗户 ,拿起 搁在床头的手表看了一下 ,指针指在四点上 。他心里想 ,夜里一点多钟 ,他 检查完垃圾场的填埋垃圾情况 ,刚回家才三个小时 ,怎么这么大的雨就来了。 老天爷的脸 ,真是说变就变啊 。他急忙穿上衣服走到桌子前 ,拿起电话给局 里防洪办拨动了电话。

电话接通后 ,话筒中传来值班员的声音:“ 喂 , 哪位?” 当姚一 民说出自 己的姓名后 ,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值班员清脆的声音:“是局长呀 ,你还没睡? 有什么事儿?”

姚一 民吩咐他立刻派值班车到家里接他 ,并安顿他让司机直接把车开到 巷子口等他 。他马上就要出去等车 。打完电话后 ,他穿上雨衣雨靴 ,悄悄地 拉开门 ,正准备走出去 , 背后 却 传 来 妻 子 的 声 音:“ 这 么 大 的 雨 , 又 要 出 去呀?”

姚一 民说 :“我马上得到街上去看看 。这么大的雨 ,恐怕街上的水也小不 了 。你睡吧。”

姚妻说 :“我看你今晚又回不来了吧? 我把门从里面锁上了啊。”

姚一 民说 :“好的 ,记得明天你送孩子们去上学 ,把雨具都带上。”

说罢 ,姚一 民出了家门 ,径直往巷口走去。

白茫茫的雨帘中 ,道路上的积水已经有半尺多高 ,不时翻起小浪花接合 着天上掉下的豆大的雨点 。防洪值班车闪亮的灯光照在地面上 , 只见街面上的水流不时漂过瓜皮 、塑料袋等杂物。

姚一 民上了车 ,吩咐司机往工业北路方向开去 。车行至东门大街和工业 北路的交汇处 ,只见一群黑影在一个店铺的屋檐下聚拥在一起 。姚一 民吩咐 车停下 。他下了车向这群人走去 。人群中一个年轻的女子喊道:“ 局长来了。 这么大雨跑出来干甚?”

姚一 民一看 ,原来是这一路段扫街班长大凤 。只见她全身已经湿透 ,而 脸上仍在不停地往下淌雨水。

大凤说 :“ 刚刚扫到这 ,快扫完了雨就来啦 。没办法 ,雨太大了 。从队里 出来时 ,天还好好的 ,大家谁也没带雨具 ,衣服都湿透了 。现在我正给他们 布置赶快分开路段检查一下路段上的排水口 ,有没有堵得杂物 。如果雨停了, 明天还得早上早出班 ,趁湿铲‘ 雨冲沙 ’。”

姚一 民听他这么一说 ,心中顿时放下心来 。 自己所要想说的 ,她都安排 了 。看着他们个个像刚从海中爬出来一样 ,不但浑身湿透 ,而且衣着单薄瑟 瑟发抖 。心中一 阵感动 ,也不再说什么 。只说了一下大家辛苦啦 ,就驱车直 往清运队驶去。

姚一 民到这个局工作已经三年过去了 。他深了解自己所管理的环境卫生 工作的复杂性 ,也深了解自己所管理的环卫工人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

车子驶进清运站的大门时 ,清运站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他踏进会议室的 一刹那 ,看到车队的司机和装卸工们 ,衣服都湿透了 ,头发都是湿漉漉的。 他们有的在喝水 ,有的在抽烟 。所不同的是装卸工手中的大锹 ,依然在每一 个装卸工身旁立着 ,似乎在等待什么?

一会儿 ,身体壮实的全队长和调度员陈玉刚进来啦 ,见姚一 民坐在会议 室的椅子上 ,马上一愣 ,知道局长刚从道路上回来想听听他们明天铲运“ 雨 冲沙 ” 的安排 。全队长祖籍是山西人 ,前辈也是“ 走西口 ” 来鹿塬的农民, 多年来他的口音随父母一点也没变 。他向姚一 民简要地说了紧急开会的内容。

原来按一般“ 三清 ”工作的规律 ,是清运站一点出车拉垃圾 ,把全区近 二千五百多个垃圾点 ,特别北梁一带的垃圾基本拉完后 ,两点半清扫队开始 清扫全城区十八条主要干道的道路 。这样就把垃圾车驶过的道路上抛洒下的 垃圾也一并清扫干净 。而厕所清掏除机械吸粪车白天运作以外 ,一般民居旱 厕 ,尤其是北梁一带大大小小一千余座旱厕也要在清晨职工上班前结束清掏。

今天在暴雨来之前 ,正好垃圾点上垃圾刚清运完 。队领导看到这场来势 凶猛的暴雨 ,势必要在道路上冲刷积存大量的“ 雨冲沙”。队领导研究后决定让所有当晚拉运任务完成的司机和装卸工不回家 ,集中留在会议室 ,布置明 天铲运“ 雨冲沙 ” 的任务。

姚一 民听罢全队长的简单汇报后说 :“你们的会尽量短些 ,让工人多休息 一会儿 。明天雨一停立即出动 。你们安排吧。”

姚一 民从会议室出来 ,看到修理车间孙主任在大声地吆喝着 ,招呼修理 工给几辆车换水箱和修补轮胎 。修理车间的工人们挥汗如雨 , 紧张地为明天 就要启动的大小装载机和铲车做维护检修 。孙主任见姚一 民过来 ,连忙说: “ 没问题 , 明天各队的车辆一定耽误不了铲运‘ 雨冲沙 ’的任务。”

“ 雨冲沙 ”这个名词 ,恐怕在全国从事环卫工作的人也极少知道这个名 词 ,这是因为鹿塬老城区的地形所致 。博托城区是 N 自治区鹿塬的一个老城 区 。在这里流传着一句话 :鹿塬的根在博托 ,博托的根在北梁 。所谓梁就是 鹿塬人称两个低洼地挟一高凸之处 。博托老城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北梁人 称四沟七梁一面坡( 即后水沟 、瓦窑沟 、榆树沟 、西脑包后沟 , 四店儿梁、 东 、西营盘梁 、大仙庙梁 、寺梁 、召梁 、官井梁 、黄土渠)。从空中俯视看北 梁一带 :沟壑交错 ,沟梁于西南方向顺势陈列 ,错落相间 。只不过黄土渠一 带顺南北起坡 ,颇有点黄土高原的味道 。在此居住的房屋建筑都在梁上或依 坡半坡而建 。 以寺梁东回族聚居区为例 ,这里最早为蒙古族巴家的 “ 户口 地”,从山西“ 走西口 ” 的人在此居住 ,租种巴氏蒙古族“ 户口地 ” 为生。 所以有鹿塬老人讲鹿塬最早居住的是蒙古族人 。有了人家后 ,从清康 、乾开 始陆续的有来自宁夏 、甘肃 、河北等地的回族逐渐聚居 ,形成以清真大寺为 核心的居住区 。其后 ,贫富不一 的蒙 、汉 、 回 、满等各民族或行商至此 ,或 “ 走西口 ”落脚 ,逐渐建起了各具民族特色的居所 。其中以山西风格的房屋居 多 。如像“ 走西口 ”发家创业的商贾大家乔 、曹 、常诸家 ,也有鹿塬攘邻的 公旗王爷和官家大院 ,一般都是高墙深宅 。这种房砖瓦结构 ,满面门窗 ,雕 梁画栋 。门洞上方有砖雕“ 书香瑞霭 ” 或“ 福寿满堂 ” 等字铭 ,寓意此宅是 读书富贵人家 。有的门洞两旁或院廊廊柱 ,还有砖刻或木雕楹联 。此住宅建 造时也适应鹿塬匪多 、风沙大 、寒冷的特点 ,加入了防风 、防寒 、防水 、防 匪的功能 。但北梁大多数贫困人家的房屋则是依坡而建的土房 ,密密匝匝, 而且每年都还要用泥和草桔搅拌后抹房顶 。特别在此居住有以养牲畜为生的 祖居户 ,除了住房外 ,还有大片圈地 ,里面骆驼 、牛 、马 、羊应有尽有。

随着鹿塬工商业日益兴起 ,特别是在 1925 年以后 ,乔家 、曹家 、殷家、 姚家在鹿塬坐商买卖的兴旺和影响 ,加之冯玉祥创办新文化教育的日益发展, 引进了段绳武等天津 、北京 、河北 、河南 、上海等地行商的大笔投资 ,带来了现代文明经商气息和经营理念 ,使鹿塬的经济文化进入一个飞快发展的时 期 ,有了富三元 、川行店 、东西前街等著名的商业街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 ,鹿塬这个北方的商业重镇迎来了新生 ,修建了东 、西 环城路 、西脑包大街 , 向南又新修拓宽了南门外大街 ,南北工业路 ,使博托 区的交通形成了二纵四横的交通网络 。但城区的排水仍然是整个城市建设和 发展的“ 瓶颈”。“雨冲沙 ”就是历届政府环境卫生工作最头庝的问题之一。

因为北梁的排洪靠沟 ,如果是小雨雨过地皮湿还问题不大 ,但如遇到暴 雨平地起水 ,那就糟了 。博托区北高南洼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不管是来鹿塬 经商的 、种地的 、行医讨饭的都要据鹿塬地势北高南低的特征 ,住房都要建 在坡梁上 。暴雨一下 ,梁上的垃圾杂物 ,房顶上的泥草 ,牲畜的粪便 ,厕所 的人粪尿 … …从七梁四沟一泻而下 ,从太平官巷 、瓦窑沟 、官井梁大街 、九 长城巷 、西脑包后街几条街巷一涌而出 ,经解放路 、胜利路 、西门大街汇集 形成一股洪流 , 向工业路 、和平路 、环城路 、西脑包大街奔来 。水过之处, 果皮 、草木等各式各样的杂物通通留在道路上 , 目不忍睹 。特别是水流在城 区干道上逐渐水势降速平缓 ,流淌下的泥沙留在马路的两侧 ,形成了一丘一 丘的一层“ 水冲沙”。

姚一 民回到局里 ,见防洪办的值班主任张亮正在给水库打电话 。姚一 民 从他们的谈话中 ,知道水库的库容量还在安全线以下 。他吩咐张主任亲自去 水库一趟 ,掌握汛情一手材料 。等张主任等人乘车去往水库后 ,姚一 民回到 办公室和衣躺下。

暴雨终于在清晨停了 。姚一 民从办公室出来 ,见办公室的王主任正从仓 库往外扛锹镐等工具 。车库门前 ,党委的甄书记正在按城管科提供的“ 水冲 沙 ”集中的地点给机关干部分配任务 。他看了看手表 ,还不到上班时间 。但 机关的同志们都是按岗位责任制的要求 ,凡遇大的暴雨 、暴雪天气和重大卫 生检查的时候 ,必须提前到单位 ,按自己联络的单位和地方去参加劳动 ,并 督促责任单位完成清理“ 雨冲沙 ” 和积雪的任务。

甄书记是一个精干的女同志 。见姚一 民从办公室出来 ,对他说:“ 刚才看 到你在办公室睡得很沉 ,估计你也睡得很晚 ,没叫你 。我和王主任商量了一 下 ,准备让干部马上到自己的联系点 。你看还有什么要说的?”

姚一 民说 :“挺好挺好 。我准备到街上看看 ,看一下‘ 雨冲沙 ’任务量的 大小得弄几天 ,好心中有数。”

清晨的博托区 ,大雨过后街道已是一片狼藉 。干道上除了大大小小的沙堆外 ,垃圾随处可见 ,臭气熏天 。当他到了东门大街拐向工业路的五金公司 门口 ,看到清运队的装载机已开始把十字路口的“ 雨冲沙 ” 往清运车辆上装。 在装载机的轰鸣声中 ,旁边的装卸工和清扫队的工人们顺着铲头的方向从四 面用锹把沙子铲堆在铲头前 ,形成大堆堆起来 ,便于装载机铲起运走 。姚一 民看到司机小贺 ,满脸倦容地指挥装载机往清运车辆中倒沙土和杂物。

姚一 民知道小贺和大凤是新婚夫妇 ,他俩都是局团委委员 。小贺由于在 工作中的优异表现 ,在上个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并被评为“ 五四奖 章 ”获得者 。他们夫妻都是环卫战线上的优秀青年 。他们在工作中相识 ,在 劳动中相爱。

工人中还流传着一则故事 。小贺是清运队的司机 ,每天清运垃圾都是凌 晨回家 。往往小贺回来 ,大凤刚出去清扫道路 。大凤又是班长 , 出得早回得 迟 ,所以有时回来小贺正睡得香 。大凤又是个个性火爆 、生性活泼的人 , 时 常开小贺的玩笑 。有一天大凤回来见小贺睡得香 ,心里有事想叫醒他 ,可怎 么也叫不醒 。大凤就喊了一声:“ 全队长电话!” 小贺“ 噌 ” 的一下坐起来, 睁开迷迷糊糊的眼睛说:“是不是出车?” 结果把大凤笑的是前倒后仰 。小贺 一看大凤开玩笑 ,就又倒头睡下 。当大凤笑完再看小贺时 ,他已经打上呼噜, 咋也叫不起来了。

姚一 民叫过大凤来说:“ 我说咋也认不出你来了 ,从后背影看 ,像你。” 原来这些女清洁工今天都是用头纱蒙着头 ,外表根本看不出谁来 。顺着大凤 的指点 ,姚一 民看到清扫工们有的在用铁锹铲沙子 ,有的推小车在清理果皮 箱和道上的杂物 ,还有的在清理排水口内的东西 。这些排水口本来都有铁篦 子 ,可是总有些家伙把上面的铁篦子撬走卖钱 。雨水一来 , 因为没铁篦子, 杂物等顺着排水口进入沉淀井 。只见一个个戴着头纱的女清洁工把手伸入排 水孔内 ,一把一把地往外掏树枝 … …姚一 民的眼睛湿润了。

他一抬头正好看到清扫队的孟队长拎着刚从下水口掏出的死鸡 ,往垃圾 车上扔去 ,忙招呼他过来。

姚一 民说 :“孟队长 ,你赶快给清掏站林站长打个电话 ,让她赶快抽出一 辆吸粪车过来 ,把十八条干道所有没有铁篦子的排水口抽一遍 。如果杂物弄 不干净 ,堵了排水 ,将来破路就麻烦啦。”看着小孟应声走去 ,姚一 民随即又 到西巴彦大街“ 雨冲沙 ”更为集中的地方去看清理情况。

西巴彦中段是西环城路的雨水从西五街和公园路冲下来的“ 雨冲沙 ” 较 多的一个地段 。因为这条大街在修路时 ,可能没操平或是不知道的原因 ,这 里一下雨就会形成大面积积水 , 因而形成的“ 雨冲沙 ” 量比较大 。而西巴彦又是鹿塬去往 N 自治区青城市的主要干道 ,车流量大 ,“雨冲沙 ”如果不及时 铲起运走 ,经多次车辆碾压 ,形成硬块 ,此地人讲“ 硬圪旦”,你想再铲也铲 不动 ,除非炸药炸。

在劳动现场 ,姚一 民看到年过半百的甄书记 ,虽然是个女同志 ,但随着 手中镐头的上下挥舞 ,扬起的黑头发中已隐见白发 。干劲十足 ,汗水不停地 流淌在清瘦的脸庞上。

姚一 民走过去 ,让她歇一歇 ,她似乎没听见 ,边干边说:“不行 ,赶快把 这里的沙子弄走 ,那边的量还很大呢。”姚一 民一把夺下她的镐头 , 自己挥镐 干起来。

三天过去了 ,这场暴雨造成的干道上大面积的“ 雨冲沙 ” 在环卫工人的 日夜奋战中彻底清理完了。

姚一 民粗略地算了一下 ,仅这一场雨就清理出“ 雨冲沙 ” 和垃圾杂物有 近千吨 。铲运完“ 雨冲沙 ” 还不算 ,机关干部又帮助清扫队的女工们足足地 夜扫了三天马路 ,才把主要干道上铲运完“ 雨冲沙 ”后所留下的一层薄沙土 清扫干净 ,使博托老城区的十八条干道不见尘土飞扬 ,恢复了道路本来的 面目。

看到干净 、整洁的街道 ,姚一 民感到欣慰 ,更使姚一 民感动的是 ,环卫 工人虽没有大的本事 ,也就是一把扫帚一把锹 ,抱着臭气熏天的吸粪管 ,开 着人人路过都要捂着鼻子走的垃圾车或吸粪车 ,干得是再平凡不过的事儿, 在一些人的眼里也是被瞧不起的活计 ,但她( 他) 们应该最值得我们尊敬。 他们无论春夏秋冬 ,严寒酷暑 ,或在毒辣的太阳下 ,或在寒冬的西北风中, 在每一天从不缺席 。他们孤单身影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城市的文明 、整洁、 干净 。有人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而姚一 民更想说的是 ,他们不但是 美容师 ,更是城市交响曲中一颗不可缺少的“ 小豆芽”,在城市发展的乐谱中 奏响着城市文明的乐曲 ,带给我们欢乐 ,带给我们喜悦 ,带给我们舒适。

姚一 民回想起自己即将到城建环卫部门上任时 ,一位熟知城建环卫工作 甘苦的老领导曾和他说这项工作时形象的总结为:“修桥补路扫拉掏 , 防洪防 震种花草 。公园的猴子有人爱 ,就你耐① 骂不说好。” 让他有思想准备 ,不要 怕批评 ,要做好面对困难的准备。

记得姚一 民刚来这个局上班时 ,第一天就接到多份群众来信 。说某某地的厕所满了没人掏 ,大冬天屎冻的一尺多高了 ,人都蹲不下去 ;某某地的垃 圾没人拉 ,堆积如山 ;某某地自来水跑水了 ,天寒地冻人在冰上走 , 自行车 根本滑得动不了及影响交通上班等等 。有一封信是告状的 。信中反映来信人 去厕所 ,根本没注意到冬天旱厕蹲坑屎尖冻得越垒越高 ,甚至高出蹲坑近二 尺 。来人没注意往下一蹲 ,正好蹲在冻结的屎尖上 ,撞得尾巴骨疼得坐不成, 正赶过大年时节又心烦 , 只好上医院治疗 。来信要求给予赔偿 。姚一 民看着 老百姓的份份来信 ,心中很不是滋味 。群众来信反映的都是真实情况 ,但市 政环卫设施欠账太多了 。就说北梁的情况 ,环卫管理比起新中国成立前有了 长足的进步 ,但实际状况和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相差太远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姚福兴先生小说《风雨人生路》连载:第六章 探 索(1)

作者姚福兴,笔名福星高照。满族。本人是1966年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中毕业生。于l968年9月下乡插队落户于后套(今巴彦淖尔市)五原复兴公社和胜五队。

1972年返城回内蒙古包头市。先后在市、区政法系统、城建环卫系统工作多年。期间,考入包头师专政教系(今包头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加修文学理论和写作专业知识学习。学业期满,获本科证书。曾参与区政协关于老包头史志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退休后,热心于业余写作。曾有《音乐成就了爸爸辉煌的一生》、《南圪洞名源及历史沿革》有关章节等文章发表在报纸和刊物上。著有长篇科普文学作品《每日一语》。

曾任内蒙古包头市第十一届人代会人民代表。

姚福兴先生小说《风雨人生路》连载:第六章 探 索(1)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