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作者:酉阳发布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第一百三十八期

酉阳阳戏——

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坐标:小河镇桃坡村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出于川西,言刘蜀后主时所传其法,生旦净丑,插科打诨,谓之上川教”。——关于酉阳阳戏的源流,唐书《酉阳杂俎》中有这样的记载。流传于酉阳自治县境内的面具阳戏,最早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经过三千多年的口传心授、岁月洗礼,它已融入土家民族的血液里,在生旦净丑中演绎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源远流长 独一无二

酉阳阳戏,亦称面具阳戏、脸壳戏,是一种集祭祀礼仪与戏剧艺术于一体的宗教色彩浓厚的民间戏剧,系酉阳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独具特色而“一枝独秀”,被称为酉阳的“文化地理标志”。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

酉阳阳戏源于上古时期的“傩仪”,既保留了傩戏的精华,又融合了地方土戏和花灯唱腔特色逐渐演变而来。酉阳阳戏起始流行于酉西一带,无固定剧本,全凭口传心授。据阳戏艺人介绍,祖辈口传的阳戏成型于唐朝,由唐太宗李世民倡导,在白马堂启教,供奉关胜帝君。

酉阳阳戏广泛分布于小河、铜鼓、丁市等乡镇,又以桃坡等村的阳戏最为典型。2021年,酉阳阳戏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唱念做打 自成体系

戏剧表现手法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酉阳阳戏也不例外,且对这四个方面要求较高。千百年来,勤劳乐观的土家儿女在唱念做打、载歌载舞中笑对生老病死、富贵荣辱,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奇丽的山水间。

据介绍,解放前小河镇桃坡村阳戏班子有20人,个个身怀绝技,可谓是人旺戏盛。闲暇时,演员们就到村子里的陶瓷厂做工以解决衣食之忧。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三、十三至十五,戏班子便带上“家伙”倾巢而出,挨家挨户地表演,偏僻的山村因此而沸腾了。

酉阳阳戏有固定的一套仪式程序,剧目涉及神话历史、忠孝廉义等内容。如桃坡村阳戏班表演的阳戏分3大部分、7个段落。戏班开演前,祭祖时头一句念唱“白马堂上,唐朝启教”,祖师牌位上也题写着“唐朝启教,历代戏官”八个大字。演正戏是面具阳戏的主体,演什么戏根据事主家唱戏的主旨确定。庆贺寿诞、娶媳等就唱《大孝记》等剧目,求雨就唱《鹦哥记》等剧目,庆贺得子就唱《杜老送子》等剧目,贺出征凯旋、颂主家武将兵勇就唱《征东》《征西》等剧目。

手眼灵活 面具繁多

阳戏唱腔曲牌按角色定腔,分“九板十三腔”,主要有皇生腔、丞相腔、元帅腔、小生腔、小旦腔、老腔、大王腔、书童腔等。板式主要有“一字”和“二流”,“一字”在演唱时不受节拍限制,在保持唱腔总体风格的前提下,扮演者可以耍腔,作一定的发挥,自由变化,“二流”则受板眼的节拍限制。

阳戏特别讲究手法和眼法运用。手法除一般各行常用的兰花手、剑指、虎掌、抖指之外,还有姜爪子、荷包手、摘袖手、佛手、勾子手、丫口手,叠掌等。眼法则有鼓、斜、泪、对、睐等,表现各类角色的喜、怒、哀、乐、惊等情感。

阳戏表演中的步法很有特点,如小丑的鸭步、猴步、碎步、梭步、小跳步、矮子步,小旦的跻步、碎步、蹉步、云步、十字步、轻盈步、小踏步、叠叠步、上山步、下山步、鬼魂步、捡田螺步等,将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酉阳阳戏道具种类繁多,包括面具、服饰、帅旗、枪、短刀、弓箭、锤、文帚、折扇、朝笏、手帕等,其中最为重要是面具。酉阳阳戏面具脸谱造型简练,线条质朴,特点是眉眼突出,眉梢上翘。凡正戏男将剑眉大眼、阔嘴宽鼻,给人以苍劲老辣、个性刚毅的视觉冲击,凡正戏女将丹凤眼、立眉梢、鼻窄嘴小,颇有柔中带刚的巾帼气派,不同身份的行当在不同剧情中使用不同的道具,可起到推进戏剧表演的作用。

End

作者:杨明聪 ▏编辑:赵舒婷值班:任桂容 ▏总编辑:陈 杰酉阳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酉州村庄志丨酉阳阳戏:土家儿女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