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号称帝王收割机的宋武帝刘裕,应该是南北朝帝王中天花板的存在。即便放眼中华历史五千年,刘裕也是扛把子。

吕思勉先生评价:李世民不过中等之才,远不如宋武帝、梁武帝、陈武帝。在吕老看来,宋武帝比“天可汗”贞观大帝强一个档次。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

历史人物评价,仁见仁智,刘裕是否碾压李世民,都是一家之言。但是,刘裕强悍是确定无疑,他能在门阀士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脱颖而出,寒门逆袭成功,力压门阀,本身就是奇迹。

北魏三朝名臣崔浩:刘裕的能力,要比慕容垂强。慕容垂依托祖宗的影响力,故而复国比较容易;刘裕是寒门逆袭,难度更加大。

同时代人评价,更能看到刘裕之强悍。刘寄奴,不愧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让“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辛弃疾佩服得五体投地。

孙恩、桓玄、卢循、徐道覆、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慕容超、姚兴、姚泓无不是他手下败将。除了姚兴主动交还南乡十三郡,其他都被消灭。

谯蜀、桓楚、南燕、仇池、后秦这些政权,在刘寄奴的凌厉攻势面前,灰飞烟灭。刘裕,专门收割帝王,南朝第一大帝实至名归。

刘裕何等强悍,却没能完成统一中原大业。刘裕驾崩后,南朝就被北朝压着打,从没取得战略主动权,直到被北朝灭亡。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的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几乎无法避免。因为,刘裕开创的南朝有太多的不足,尤其解决不了皇权与臣权,朝廷与地方关系问题,南朝在内耗中灭亡。

宋、齐、梁、陈,这些南朝政权,军事实力确实够强悍。但是,内部大问题解决不了,一开始就陷入内耗,注定要在竞赛中输给北朝。

刘裕能力强,却有两个不足。第一,刘裕创业时间太晚了,36岁才当大头兵,等具备夺取皇位资格时,已经差不多六十了,到了人生暮年。

创业晚,意味着儿子小,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威望,从而影响到刘裕的人事布局,以及王朝未来的规划。

第二,刘裕出身寒门,在门阀士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他的对手太多了。南朝宋建立,门阀士族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况且他们跟地方诸侯相互勾结,更让皇帝头疼。

417年,刘裕出兵北伐,攻灭后秦,夺取关中,威望高涨。出兵灭秦,目的何在?当然不是为了收复陕甘,而是为登基做准备。

刘裕是权臣,不是皇帝,北伐是为了“篡位”。如此,拿下关中之后,刘裕就必须返回江南,筹备当皇帝的事情,这与刘穆之是否病逝,没有必然关系。

有人说,刘穆之不死,刘裕就可以继续北伐,灭了赫连勃勃、北魏,然后称帝,刘裕就能统一中原了。殊不知,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

要知道,刘裕北伐后秦已经56岁了,在古代是高龄老人。刘裕的儿子,老大刘义符也才14岁左右。如此,刘裕敢赌“时间”吗?北魏岂能轻易灭亡。

一旦战争相持,刘裕有了闪失,中途病逝,刘裕的儿子怎么办?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宣、刘义恭、刘义季这些小朋友,不说接管刘裕的权力,能善终就是万幸。

儿子还小,注定刘裕不能跟曹操、司马懿一样,取代老东家的江山,不能交给子孙去完成,而是本人亲自上,完成朝代更迭。

刘裕回江南,谁来主持关中政务呢?赫连勃勃、北魏都虎视眈眈,只要刘裕回去,他们肯定会来争夺,这该如何是好?

以王镇恶为首的关中系、以沈田子为首的北府系,无论是谁留下来,都能守住关中。但是,刘裕不放心,刘裕想当皇帝,又岂能相信他人忠于自己呢?

为了维持平衡,刘裕把王镇恶、沈田子都留下来,即便刘裕知道他们矛盾很深,也知道内战的可能性很大,但他只能这么做。

如果刘义真成年,具备司马师、司马昭一样的能力与威望,就算借王镇恶、沈田子十个胆子,他们也不敢胡来。问题是,刘义真只有11岁。

刘义真坐镇关中,名义上是节制众将,实则是向关中父老表示:我刘裕不会放弃这里,你们就放心好了。可以说,刘义真的存在,只是一面旗帜。

418年,刘裕回到江南,关中果然内讧,被赫连勃勃捡了便宜。刘裕麾下猛将,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超石、朱龄石、蒯恩、毛修之这些高手,要么死于内斗,要么阵亡,要么被俘虏。

关中内乱,让刘裕明白一个道理,他的统治基础想当薄弱。一旦刘裕驾崩,新皇帝年纪小,这些门阀士族以及骄兵悍将,就难免成为下一个刘裕。

再则,东晋渡江以来,皇权旁落,门阀士族任意拿捏皇帝的情景,刘裕是一清二楚。要知道,晋安帝、晋恭帝的悲惨结局,是刘裕一手带来。

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屠戮皇族,开了一个糟糕的例子。刘裕这么做,自然担心自己子孙沦为司马家的下场,故而他必须想办法保住南朝宋的基业。

考虑到门阀力量强大,皇室衰微,为了巩固统治,刘裕又回到了西晋模式,大规模分封诸侯王,并授予他们都督当地州郡兵马的权力。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

刘裕以“实封”形式来应对门阀,巩固皇权,但并没有起到应有效果。因为,分封本身就带有割据隐患,况且诸侯又跟门阀勾结在一起,问题更加棘手。

刘裕是个强人,对分封带来的弊端,他十分清楚。但是,刘裕别无选择,如果不分封,他的后代只能任人宰割,谁让他们年纪太小,而自己垂垂老矣,没有时间帮子孙解决问题。

分封会带来动乱,但江山还是老刘家的。不分封诸侯,则王敦、桓温、桓玄、刘裕这些枭雄就会出现。既然如此,还不如便宜自己人,刘裕是这么想的。

刘裕此举,果真出问题,诸侯王手握重兵,相互攻杀就不可避免。元凶之乱、刘义宣之乱、义嘉之乱接踵而来,皇帝不放心诸侯,诸侯也敢向皇权发起挑战,内战频繁。

南朝宋内斗,刘氏子孙大多死于亲人之手,便宜了萧道成。萧道成建立南朝齐后,也害怕他人夺权,依然进行“实封”。如此,萧氏子孙,拿着南朝宋的剧本,又杀了一轮。

南朝齐宗室厮杀,又便宜了萧衍,也就是梁武帝。萧衍也怕江山丢失,继续“实封”,却依旧免不了内斗。

侯景之乱爆发,萧氏子孙看着梁武帝、太子被围攻而“拍手叫好”,都希望皇帝、太子被杀,好让自己当皇帝。如此,本该迅速平定的侯景之乱,折腾了几年。

萧氏子孙先自己杀一轮,决出胜负后,才带兵全力以赴攻灭侯景。梁元帝胜利了,但南朝梁元气大伤,又被宇文泰、高洋夹击,丢了四川、荆州、淮南,落得自焚下场。

陈霸先、王僧辩在梁元帝自焚后,进行新一轮博弈。陈霸先突然袭击,灭了王僧辩,扫除夺权障碍,建立南朝陈,但江南已经元气大伤。

由于南朝统治集团内斗,从徐羡之等4位辅政大臣处死刘义符算起,到陈霸先背叛盟友,南朝每一次内斗,都让北朝捡了便宜,并最终灭了南朝。

辅政大臣杀刘义符,北魏夺取河南四镇。义嘉之乱,宋明帝刘彧杀孝武帝二十几个儿子,导致薛安都叛逃北魏,南朝失去淮北、山东,以及豫州大部分。

侯景之乱,南朝又失去淮南、四川、荆州。如此一来,南朝陈建立的时候,江北就是前线,基本盘只剩下残破的“吴越”地区,基本是混吃等死。

从帝王素质角度看,南朝陈连续出3位英明的君王:陈武帝、陈文帝、陈宣帝,且几乎没啥内斗(没人了,恼不起来),却回天乏术,一度对北朝称臣,没了正统。

读懂刘裕,也就明白了南朝弱点,南朝被北朝灭亡

南朝陈灭亡是注定,无论帝王是否励精图治,都不影响最终结局。南朝陈什么时候灭亡,就看北朝整合资源的速度,看宇文家族统一北方的时间。

很遗憾,本该是宇文家族完成统一,历史上有一个强大的“周朝”,却因周武帝宇文邕英年早逝,周宣帝胡乱折腾,便宜了同样出身关陇集团的外戚杨坚。

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江山,建立隋朝。589年,杨坚出兵南征,灭亡南朝陈,实现全国统一。

从刘裕420年称帝开始,到589年南朝陈被隋朝灭亡,南朝一共持续169年。期间,南朝不是在内斗,就是在内斗的路上,终究被北朝灭掉。

169年里,南朝实力一度超越北朝,也有统一中原的机会。但是,南朝都没能抓住,因为南朝政权的结构性矛盾,注定他们会不断内斗,直到灭亡。

南朝想要统一北朝,得有个前提,就是刘裕多年轻20岁。40岁称帝,刘裕就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解决门阀问题,并培养得力储君,逐渐进行改革,重振皇权的同时,不用分封,有一套成熟的官僚系统。

可以说,刘裕输给了“年龄”,南朝开局也因刘裕太老而先天不足。给刘寄奴20年,也就给南朝统一中原一次机会,历史会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宋朝”,正真的铁血强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