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魏晋南北朝是个很神奇的时代。别的时间段,士大夫们都死磕经典,文雅端庄。但是他们嗑药、裸奔、嗜酒如命,喜欢学驴叫,怎么任性怎么来。这些已经很离经叛道了,但是还没完。他们还喜欢吃玉。

其它朝代的贵族子弟、封建士大夫,甚至稍稍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欢佩戴玉器,君子如玉、温润如玉,玉为养德等等,都是好词。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风花霁月,被无数人追捧的玉,竟然成了食品,经过各种手段加工后,被吃到肚子里去了。

玉虽然叫着好听,又被赋予了各种美好寓意,但是从成分和结构上来讲,它就是石头,一种美丽可供观赏的矿石。直接吃石头肯定不行,大的咽不下去,崩牙,小点的也拉嗓子,味觉体验太差了,和上刑似的。

于是,魏晋的各路牛人们,就研究出了很多新吃法。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他们把玉器磨成面,但是不能像白面玉米面那么叫,太普通了。玉器磨成的面,叫玉屑。盛一碗这种面,叫吃“玉屑饭”。玉屑饭吃腻了,就把粉末加工成大米饭粒大小的颗粒,喝酒时放里面几颗,就是琼浆玉液。

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还有一种更为细致的吃法,“玉可以乌米酒及地榆酒化之为水,亦可以葱浆消之为饴,亦可饵以为丸,亦可烧以为粉”。人家不仅吃玉,还知道放葱提味。还能把玉变成小零食,外出旅游揣在兜里当爆米花吃。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吃法这么高级,皇帝听说后也亲自下场了。据说南北朝有个皇帝,特别喜欢吃玉屑饭。但是吃这个玩意不能像吃米饭那样大口大口的,容易噎着,得小口慢咽。古人还特别注重早饭,于是他就大早上的细嚼慢咽两碗玉屑饭,上朝经常迟到。

流行佩戴玉器时,玉的消耗并不大,因为没事在家砸玉玩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好不容易弄到一块美玉,不说留着做传家宝,也得小心保管好。但是吃玉之风兴起后,每天的消耗量太大,市面上的玉就明显不够用了。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为了能接着吃玉,有人就把主意打到地下。玉器从先秦就是奢侈品,贵族下葬经常把大批美玉带到墓葬中埋起来,咱们为什么不把这些玉挖出来吃掉呢。

说干就干,于是盗墓贼的数量在这段时间成几何倍增长,很多高官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

北魏有一个将军叫李预,武将,手里有人,在盗墓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他多次派手下将士去盗墓,把方圆多少里内的古墓都挖空了,就为了能大口吃玉。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吃了一年,他就得了重病,直接挂了。临死之前还对家人说,吃玉者应该修身养性,隐居山林,不问世事。我一边吃玉一边纵情声色,喝酒吃肉,操劳军务,这才得了重病。吃玉没有错啊!

感觉被洗脑了,和现在被某些无良保健品忽悠的老人一样。

那么魏晋南北朝,为什么流行吃玉呢?

其实,吃玉这件事,也存在很多年了。

屈原就写过“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意思是他要到昆仑山上吸取玉之精华,希望能与天同寿,与日月同光。

大概是屈原这段话给后世祈求长生不老的人带来了灵感,所以很多修仙的人都吃玉。汉武帝晚年修道,就命人把玉器打磨成粉,用露水搅拌后喝下去。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但是汉朝吃玉的人很少,到了魏晋南北朝,吃玉变成了全民养生风向标。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和当时的局势有关。

现在很多人说魏晋风度,其实那时候政治高压,上升空间很小,极端压迫下才能出现放浪形骸的竹林七贤。同样,政治高压,现实社会没有出路,魏晋的权贵子弟、风流才子就想换条赛道。现实世界不行,那咱们就崇尚道教,追求长生吧。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喜欢吃玉?

《玉经》中有句话是:“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也”。现在都知道这是毒药,吞金直接就自杀了。但是古人认为小口慢咽不仅啥事没有,还有助于成仙。

《抱朴子内篇·仙药》就说,服用玉器可以令人身飞轻举,服之一年以上,入水不沾,入火不灼,刃之不伤,百毒不犯也。这是练就了金刚不破之身,把水火刀枪毒气全部隔绝在身体之外。这功效,只有神药能与之比肩。

在这种情况下,心中烦闷的世人自然开始吃玉,把希望寄托在来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