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古籍走下高阁“疗伤”,并在与人和现代生活的亲密接触中,醒过来、活起来、传下去……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动社会力量赋能行业发展,书写古籍保护、文物保护、社会力量、科技力量深度交融的新时代篇章,让传统典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焕发光彩。
古籍修复师显微镜下一根根“织”小样
走进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组,一片安宁气氛中,修复师们正在将全身心都投入在一卷卷古籍修复中。
在修复师侯郁然的面前,针锥、毛笔、棕刷、启子、马蹄刀、排笔、剪刀、喷壶、镊子、尺子、敲锤、压书石、裁纸板、砑石……各种各样的修复工具五花八门,她正在小心翼翼地修复着《通志列传》,这是国家图书馆馆藏现存最早版本的元大德三山郡庠刻本。
打浆机、抄纸槽、纸帘子、显微镜……国家图书馆修复组还有一个小型实验室,这里承担着实验、造纸等多项任务。修复师宋晖原本是化学专业出身,她的专业能力在这个空间得以充分释放,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修复材料,他们可谓是费尽心思。“我们会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检测纸张酸度、纤维,因为古籍用纸有树皮的、竹子的、草的等等,都必须检测出来,这样匹配修复用纸才有依据。”宋晖告诉记者,在修复书衣用绢时,比如《永乐大典》,他们通过仪器设备测量绢的经纬密度等数据,然后在显微镜下一根一根地亲自织小样。修复师杨凡还补充道,织完小样,还要定制大幅面绢,并进行染色加工。为了让颜色更接近原件,要分析检测原件所用的染料,通过一次次实验调整配比和老化时间,力求做到完美。
事实上,正是由于修复师们积极开展科学分析、材料研发、模拟实验,通过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推进了古籍修复的科学化发展。
《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免费开放
古籍修复不仅在修复师手里有了新突破,推动古籍保护“破圈儿”,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和推广呈现新气象新突破。
据介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字节跳动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早在2021年6月就启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实施“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围绕“你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咱们能解决什么问题”,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在古籍修复、人才培养、古籍活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红蕾告诉记者,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下,国家图书馆等10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修复了《永乐大典》“湖”字册、《瀛环志略》《西夏文大藏经扉画》以及黄河舆图绘本、样式雷图档、碑帖拓本等珍贵古籍104册件。
不仅如此,“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还聚焦传承性保护,着力加强修复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先后在云南省图书馆、天一阁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举办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籍修复师107人,修复了彝文文献《查姆》、天一阁藏珍贵古籍、国家图书馆藏翁氏藏稿等一批重要古籍。
如何让原本“高冷”的古籍,借助新技术、新的传播手段重新焕发生机?“古籍保护与活化利用公益项目”开展以来,为深挖古籍内容资源、培育活化古籍利用生态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依托字节跳动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优势,以短视频、微纪录片等形式讲述古籍“高冷”面具下那些鲜活、有趣、动人的故事,增进观众与古籍之间的“互动”,引发社会关注热潮。
该项目推出的首部中华古籍活化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在新媒体平台发起“#寻找古籍守护人”“#全民晒书”等话题,开展“永乐大典知多少”有奖答题,组织“《永乐大典》研学”、《跟着样式雷游颐和园》直播等活动,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小读者们深刻了解古籍的聚散流转与国家、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中国典籍代代流传、生生不息的传奇故事。此外,由国家图书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等研发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借助技术手段活化传世古籍,公众能直观了解《永乐大典》的编纂体例、历史变迁、存藏情况等知识,开创性地将为学术研究服务与为大众普及古籍知识相结合。
国图典籍文创卖了6000余万元
发展典籍文创事业,国图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径。企业化运营、市场化导向,依托全资馆属企业深度揭示馆藏古籍文物价值,可谓这条新路径的关键节点。
据统计,自2019年6月以来,国图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1500余个款式,涵盖配饰、箱包、家居、礼品等8大类别60多个品类,对应《永乐大典》、敦煌拾遗、金榜题名等近30个主题,实现文创经营收入从0跨越至6000余万元,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等各类奖项60余个,形成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专利。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图书馆从产品开发、营销生态搭建,到文化综合体业态培育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举措。尤其是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商业+地产”模式,建设并运营国家图书馆国图文创空间、天津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湖州国图文创馆等复合文创空间超过8000平方米。其中,国图·津湾文创空间融合了天津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国家图书馆的典籍文化内涵,兼具时尚“颜值”和深厚文脉,已晋身天津网红打卡地,逐步成为当地文旅商新地标。
据介绍,国家图书馆还广泛联动各方技术和资源,组建“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培训培养图书馆文创开发专业人才超过2000人次,推动馆际文创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享营销渠道,有力带动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20余家图书馆文创开发,形成图书馆特色文创经营模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