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周成王把树叶放在弟弟虞的头上:这是我赏你的 姬旦说:君无戏言周公分封制扩张中华民族

作者:万归藏

<h1>周公</h1>

姬旦没有进入《封神榜》。所以看连环画长大的儿童们,都不知道姬旦这个人。

其实周公名气很大,《易经》就是周公写的。而且儒家的原型礼教也是周公创建的。

《论语·述而》中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h1>分封制</h1>

要讲分封制,首先要搞清楚“国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教科书上写的。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市民们起来赶走了周厉王。

《国语·周语上》有载:“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终酿成“国人暴动”,导致厉王逃出王宫“出奔于彘”,由召公与周公二相行政,史称“共和行政”。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超纲了。

“国人暴动”的重点,出在了“国人”二个字上面。

与国人相对应的,则是“野人”。

前文说道,商纣王末期的时候,文明的范围,仍仅局限于潼关到商丘,也就是河南省附近。

周成王把树叶放在弟弟虞的头上:这是我赏你的 姬旦说:君无戏言周公分封制扩张中华民族

从商纣到姬旦,十几年的时间,分封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了二千公里外的蓟县了。

中央政府的势力,范围真的有那么广么。华夏文明,真的于公元前11世纪就到北京了么?

显然不是的。

当时的诸侯封国,更类似于“武装移民团”。一个部族也就是300~500人。所有的东西都装在大车上。有战士,有妇女,有儿童。

这样一个部族,行走在漫漫长途之上。直到他们在燕山山脉脚下,找到一块满意的营地定居。并给自己国度取名叫“燕”。

诸侯国的分封,其实和当年美国开发西部,武装征服印第安人是相似的。

移民团的人口并不多。和漫山遍野的野蛮人比,更是沧海一粟。

但武装团的优点是,他们有较好的武装。对于周代诸侯来说,就是他们有青铜器。

而且野人一般是散漫的,无组织无计划的。最多也就是附近几个部落联合起来攻击一下。

而移民团则是长期的,持久的,有计划的步步为营的。

整个事件的最大一个转折点,是“城池”的建立。

城堡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移民团因为青铜武器的原因,本身单兵作战力就要比野蛮人有优势。

但是,如果一旦移民团在当地建立起城堡,那就意味着他们几乎无法被驱除,无法被消灭。

中国的象形文字中,“口”字部的本意,是一堆建筑堆在一起。“或”是建立起了简易防御设施“戈”。

到了“國”才是有完整的四边城墙,二道防御设施。

商纣王号称有八百诸侯国。其实就是八百个村落。其中大的能建设起城墙,中型的是个村落有简易栅栏。小的就是木屋群。

英国人在非洲的移民,以及加拿大对北极圈爱斯基摩人的开拓。都是走的同样道理。论人口基数,欧洲人并不多。数十万移民和上亿非洲土著,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但是,欧洲人一旦兴建起固定的军事要塞。欧洲的混凝土机枪优势,就绝不是土人靠长矛数量可以堆死的。

在残酷的马克沁重机枪被发明的第一战,伟大的津巴布韦王倾全力要拔去欧洲人的钉子。最后留下了10000:13的战损比。

对于周末诸侯国的殖拓,原理其实也是一样。

中心的文明圈,只有镐京至洛阳一带。出了中心文化圈,外面全是野蛮人。

野蛮人有多野蛮,你把他们想象成兽人就差不多。

中华文明的扩张,就是在野蛮人的汪洋大海之中。兴建起了一个个城堡。

不错,这就是赤裸裸的殖民主义!

城郭的兴建,至为重要。

有了城池,你就有了据点。城池加弓弩,保证你永不受伤害。

然后你就可以以城郭为基地。向外扩张。

野蛮人的数量虽然无穷无尽。但城郭建起来以后,吃一块就少一块。美利坚移民最终把印第安人屠杀干净,把全部的美洲抢到手里。

齐国,燕国,楚国,晋国的原理也是一样。从一个个的部落,最终控制了整个山东半岛。

所谓“国人”。指的不是城里的人,而是全部国民。

<h1>扩张</h1>

分封制能持续多久?他一年都持续不了!

天子之子为诸侯,诸侯之子为大夫。这件事听起来不错。可如果你细想下去,“分封制”是一件大忽悠。他一天都持续不了。

分封制是一个巨大的套,把天子套进去了。

分封制本身,在“近畿”和“边疆”,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遥远的燕郊,整个河北平原,只有召公一支拓垦部队。

对于召公来说,“诸侯之子为卿,卿之子为士”。

召公的子子孙孙,大可以派一支部队。今天老二你就负责朝阳区了,老三负责海淀区。老四负责房山区,老五负责通州区。

到了下一代,老二的子孙继续向东。

老三继续向西

老四向南

老五向北

可见,在“燕国”这样的远郊殖拓屯恳团。是极适合“分封制”的。

分封他就象癌细胞扩散。几代人之间,后裔实力就能扩展到整个北平。

而且分封制这种事,非常易于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因为打下来的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每个人都奋勇拼先。智谋勇力百出。每个人都是一条龙。

读到此处,我们发现“分封制”的奥妙了。那就是要有无限可夺取的土地。这样分封制才能象癌细胞扩散一样,锐不可当。

最终将中华民族的脚步,从河南,扩展到了整个华北。

但是另一方面,分封制在“近畿”。尤其是周天子的属下。他是有大大的问题的。

近畿王城核心区域。所有的土地都已开发完毕。全部都是文明区域。

每一块土地,都已指定了主人。皇城的边上,就是虢国和雍国。你要分封,你拿哪里的土地分封?

所以对于中心的中央政权,每一次分封,就只能在周天子自辖的土地内,划出一块。划给庶子。

这样做的结果,是周天子王室的实力越来越弱,越来越被分削。

西周创立的时候,天下空白之处还多,从商纣那里抢来的土地还是一笔横财。“文武成”三朝,一共封了七十一个封国,其中姬姓本家五十三个。

但姬旦大分封后,封国就放缓了下来,因为周天子负担不起。

虽然这样,周天子仍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分封。一代又一代的王子成为了诸侯。这也使得周的王庭越发衰弱。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分封,来自于周成王五六岁的时候,和他的弟弟虞,爬在地上一起玩。

周成王拿起一片树叶,放在虞的头上。说“这是我赏赐你的”。

周成王把树叶放在弟弟虞的头上:这是我赏你的 姬旦说:君无戏言周公分封制扩张中华民族

没想到姬旦正在边上,姬旦说:“君无戏言”。

于是,他们就把“唐”土地封给了虞。唐地另有一个名字就是晋,就是山西。就是日后使整个河南地颤抖的超级大国“晋”的产生。

周成王把树叶放在弟弟虞的头上:这是我赏你的 姬旦说:君无戏言周公分封制扩张中华民族

公园前425年,当时的周天子辖地,只剩下了16个村庄。但他们仍简直进行了最后一次分封。王弟获得了八个村庄。史称“二周”。这在过秦论中也有提到。

持续不断的分封,耗尽了周王朝最后一滴血。使得超级中央政权,在日后的春秋战国争雄中,再也不能翻盘。

那么,成王有没有看穿姬旦的把戏,有没有识破这只老狐狸呢。

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成王:“来人驾车,去把姬旦老狐狸给我抓来”。

“报告陛下,车夫去诸侯国,做三品文宣大夫了”。

“您的金甲卫士也不在了,去诸侯国做三品武威将军了”。

“还有小的,明天也不能伺候您了。我要去诸侯国做农业部长,封三里的食邑。唉,我要在家里给姬旦大人建一座生祠。真是好人啊,没有姬旦大人,我这辈子哪能做梦当官啊”。

一件事,得到了太多的利益。是很难被推翻的。

<h1>中华民族</h1>

中国的第一大姓是张姓,不过张的本意是弓长。意思是制弓之人。张是一个混合姓。大批工匠的后人就直接取姓张。

第二大姓是李姓。李姓也是混合姓。有大量的赐姓。数支混合而成。

严格地说,其实姬姓的血脉,占据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部分。

武王灭纣,姬姓族人从而占领了非常大的生存优势。

其后的周公姬旦分封诸侯,使得姬姓扩散到了河南,山西,山东,河北等地。

对于这些武装拓垦团来说,所谓的人口,其实仅限于城郭内部。

对于野外漫山遍野的“野人”来说,除非是被掳掠进来的美女,或者偶尔交配的奴隶;血统,基本保持在姬族国人的内部。

西班牙人在拉美的殖民,算是大量和土著通婚了。迄今,西班牙裔的仍占了50%以上。

姬旦的分封制度策略,削弱了王权,造成之后的春秋战国五百年。同时导致了边疆地区的大发展,值得中华民族大大外延。

而留下来的,全是姬家的血统。

深谋远虑,三百年之后的布局。他算是全算计到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