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作者:播音中国

近日,京津沪渝都市风采主持人大赛落幕,播音中国发现,有播音学子揽获荣誉。

时值暑期,各级各类主持人大赛也在各地开展。作为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播音专业,主持人大赛是诸多学子职业通道的“刚需”之选。

能辩赢对手,能读对字词,能讲述故事……在前不久举行的济南广播电视台第十二届广播主持人大赛中,来自浙传播院配音方向的达瑞麟同学,喜获冠军。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他直言,这是“欧·亨利”式的结尾——豹尾一甩,出人意料,带泪微笑。

一年一度,声动泉城。济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主持人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今年是第十二届,共有来自中传、浙传等100多高校的1000名多选手踊跃报名参赛。同时,作为济南广播电视台选拔使用优秀人才的重要渠道,参赛选手经过双向选择,部分获奖选手将来到济南广播电视台进入实践期。

就此,播音中国专访了这次省会城市台广播主持人大赛一等奖得主达瑞麟,让他为我们讲述学科比赛的那些事儿和得到的专业顿悟思语。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播音中国:你作为学习配音方向的播音生,参加广播主持人大赛,有何优势呢?

达瑞麟:配音除了播音的基础课程以外,设置的很多特色课程对于我这次比赛都很有帮助。比如角色配音业务的学习让我能够在串联一档节目的时候使用不同的声线状态来塑造一个规定情境,直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文艺作品演播课程可以让我置身于新闻事实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以共情、明理、达意的角度来剖析,可能会比看到新闻就抢立场、甩态度、下定义来得更加“春风化雨”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说配音专业对广播主持人比赛来说有多大的优势,而是在上述这些方面,我所学到的恰好对于节目质量而言有一定的帮助。

播音中国:常见的主持人大赛,现在不乏细分到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方向。你认为,广播主持人大赛考评与传统电视主持人大赛有何不同?

达瑞麟:其实如果宽泛地来看,广播主持人大赛和电视主持人大赛它们的考察内容是类似的,同样要求选手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最重要的是对新闻、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广播与电视都属于传统媒体,所以起到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

所以要说区别,实质上不大。但是从形式上来看,广播和电视的传播效果呈现却又截然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是没有画面凭借的,所有的信息全部都需要通过主持人的语言进行传递,受众能从广播获取多少有用信息量,关键在于广播主持人如何说、怎么说、会不会说,能不能用仅有的语言渠道把信息高保真、低损耗地传播。

如果光有一副好皮囊、一副好嗓子,对新闻事件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未曾听说,这对于极佳的天赋来说也是致命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广播不需要语音面貌的高规范;从双向互动上来说,广播的互动性要更强,所以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话术。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我也留意到了临沂台、吉林台行将举办的主持人大赛,针对广播和电视不同媒介的考察各有侧重,但终归于新闻视野是否开阔、是否具有媒体前瞻性等因素。所以无论是广播还是电视主持人大赛,“广义备稿”的积累和眼界的拓宽都显得极为必要。

播音中国:你的这次泉城之行,是你的赛事初体验。整个比赛中,你是如何着眼广播元素,去落实广播特色的?

达瑞麟:大多数的广播节目很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引起情感共鸣,要注重把社会上新近发生的热点事件融入到节目当中。比如在比赛最后一轮的模拟主持中,我选择了“别人家的家长”这样一个话题。如果仅仅当成一档评述节目来做的话,会显得呆板、单一。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所以我结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引发的教育焦虑现象进行了现场演绎,反串了一下宋佳饰演的南俪和蒋欣饰演的田雨兰,没想到效果显著,很大程度上活跃了节目形式,增添了趣味性,也能够调动受众参与反思,把教育焦虑这样一个让人不太舒服的话题一下子变得轻松许多。

在广播节目中,这样的声音形象塑造可以让受众忽略对于电波那头主持人本体形象的主观想象,甚至是避免了电视主持那种由于主持人样貌、动作等因素给节目产生的或正面或反面的各种效果,可以让节目更纯粹,受众的注意力也更聚焦在节目本身的内容质量上。

当然,我也很关注电台主播的不同风格,有陈赫饰演的曾小贤那种温水煮青蛙的风格,也有非常激进的那种为了给听众维权咆哮式怒斥经销商的主播。实际上这是两种极端,我都不认可。

广播不是一个情绪化的东西,做节目嘛,平和朴实一点,有事说事,解决问题,不能解决有相关部门来解决。主持人必须得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言权”不代表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所以我也时刻反思,避免自己在节目过程中用力过猛。

播音中国:在这次比赛中,有何经验教训是课本上、学院派较少留心的?

达瑞麟:准备一档节目是需要花时间来策划和打磨的,可能在学校阶段我们会要求时刻注意“内三外四”“备稿六步”等因素,但是真正做节目的时候这些东西完全没有时间去细抠,必须是在长久的日常训练中就已经内化于心,临场时就直接自然外化于行了。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同时,课本上很多时候提供的只能是一种主持的状态、一种规范、一种模式,也就是节目的“骨架”,那这副“骨架”一定是要有“血肉”来填充的,“血肉”来自哪里?来自生活,来自积累的点滴。我们不仅要注重这档节目是否有个看着漂亮的外壳,更要考虑在光鲜亮丽的结构支撑下是否有足够的干活来对标受众。

目前一些教材当中的理论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已经显得陈旧,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节目是否有教育意义,更要在兼顾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去尽可能地挖掘节目在市场上的可能性,所以做节目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走出去,拥抱大环境。

播音中国:不少播音生都热衷参与各级各类主持人大赛,对于如何获取赛事信息,你有哪些推荐的信源渠道呢?

达瑞麟:我在这次参赛前其实也没有什么报名渠道,是因为朋友圈里一位在济南台任职的师哥发布了大赛的公告才报名的。

后来我也发现,时常在微信的搜索栏里搜索“XX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之类的信息,其实是可以找到新近一些广电媒体发布的比赛公告。

当然,“播音中国”的推文中也会转载一些比赛公告,可以多关注一下。这些比赛是会有质量参差、良莠不齐的情况的,所以报名的时候还是得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审慎考虑。

播音中国:这次广播主持人大赛,赛事主办方有没有涉及新媒体元素,体现了融合理念吗?

达瑞麟:这次的主持人大赛,主办方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主持人大赛,所以说实话,除了在比赛的时候通过新媒体平台实况直播,没有过多新媒体元素。

这次比赛的复赛有一个小插曲,我因为收拾东西走得急,带了西服没带皮带,所以临场的时候直接穿着宽松的常服上场。济南台的评委方言老师就问我:“小伙子,你穿成这样是特意设计的吗?”我如实回答了情况,还傻乎乎加了一句“广播其实不用出镜的嘛。”方言老师说:“你不知道现在媒体融合发展,广播主持人也面临实况画面直播吗?”

其实,我非常明白,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央广到省市的很多广电都在尝试同步直播画面。但在我看来,这仅仅是播出平台的转换,要光说“出镜即融合”,那肯定是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了。所以,传统媒体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有探索是好的,但要走的路还很长。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在这里我还想特别讲一件这次比赛之外我经历的事:就在7月上旬,我到了我们四川当地的一家县级融媒“考察”,发现他们的记者日常工作不是采访外拍,而是在办公室里刷抖音,找到比较火的视频就扒下来盖上自己的水印重新发布到抖音上,他们的领导在向我们介绍的时候沾沾自喜,认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这是完全错误的,也违背了新闻创作的基本准则。所以媒体融合是一个大概念,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大多数人其实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次比赛中,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一位老师,他是抖音著名博主“直男财经”,他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语态、表达方式完全跳脱出了一个传统媒体的认知,夸张的体态语、丰富的表情是外在,犀利的观点、通顺的逻辑是内在,抓热点也是他的一大亮点,这让他的每一个作品都能成为爆款。

所以我在比赛的过程当中有意地保持传统节目样态的同时模仿了他的风格,同时借鉴了他的一些经典论述。从现场评委老师的表情和反应来看,他们还是比较认可我这种“嫁接”方式的。

播音中国:你如何看待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姚轶滨的声屏跨界?

达瑞麟:姚轶滨现在真的是属于一个大忙人了,央广央视两头跑。他2019年央视主持人大赛的时候我就关注到了他比赛中姚轶滨运气不算好,尤其总决赛两两捉对PK,抽签就决定了去留,抽到王嘉宁也没办法。但姚轶滨在比赛中的表现很圈粉,沉稳,有张力,语言平实却直击人心,对讲故事谋篇布局的用心,体现出一个成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力。

2020年7月他首次出镜央视新闻频道《24小时》的时候,我还特地发了一条朋友圈说“广播选手进军电视了”,没想到他仍然继续在央广工作,同时参与央视节目的播出。他的这种双重身份会给观众一种新鲜感,他的业务能力也足以支撑他在两个平台工作得游刃有余,而且它会根据不同节目的需要进行状态的转换和调整。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他本人的风格也比较有亲和力,对于一档评论部制作的新闻节目来说,他会给人一种和煦春风的感觉,很符合他的气质。他的“声屏跨界”也提醒我们,不能单一只关注广播或电视,对于每个平台,包括新媒体,都必须有足够的关注度。

播音中国:据悉,这次广播主持人大赛倾向延揽应届毕业生入职,你作为在校播音生,有着怎样的职业规划?会不会以后选择与配音相似的幕后广播工作呢?

达瑞麟:我接下来还会继续参加这样的主持人大赛,无论广播、电视。到了不同的平台,所面临的挑战也会不一样。一方面是检验自己的能力,一方面是为了毕业就业早做准备。

因为我在校期间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身边很多同学在备战考研的时候,我就可以把时间用来充实自己,多积累一些实战经验,多向优秀的人取经。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除了通过参加比赛,我也在等待广电媒体的校招。我的理想职业肯定还是做电视新闻,积累在媒体一线的工作经验,但这得靠能力与机遇,还得靠时间的磨砺来检验。

就我目前的状况,肯定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继续为这个目标努力。至于配音、广播等工作,如果有机会,我也同样非常乐意去学习和参与,作为爱好和副业来发展。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夺冠后他直言:没给浙传丢脸

作者 | 达瑞麟 杨竣博

责编 | 孙晓宁 美编 | 王伟民 总编 | 陈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