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一宁: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没有理由悲观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展望未来几年,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向良好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没有理由感到悲观。在新的旅程中,我们充满信心。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朝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迈进。要统筹兼顾国内外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抓住机遇,争取发展,补短板,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发展愿景。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助力城镇化、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基本管理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承包土地'三权分立'制度"。

在这方面,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把农村土地改革、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促进农村产业繁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协调一致的作用。明确了集体建设过程中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入分配,平衡了集体与农民的关系,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其次,深化承包土地"三权分立"改革,进一步明确三权利的内涵、边界和期限。最后,可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共享合作社,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土地共享合作社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工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有利于农民增收。

李一宁: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没有理由悲观

《中国道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李一宁主编,程志强副主编,商业出版社出版

第二,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金融市场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良好作用,把"放手"改革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分级管理,划分中央和地方金融,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服务的实际经济能力。同时,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促进我国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消除民营企业发展的障碍。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如市场准入壁垒、要素资源获取不平等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落后等缺点。因此,为了促进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消除其发展障碍和自身问题。

一方面,政府要切实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对要素资源进行市场化改革,确保民营企业平等获取资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本身可以从外部引进职业经理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第四,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能力,鼓励创新型企业上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推进"大众创业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一方面,政府要承担起创造创新创业环境的角色,通过政府下放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服务等措施;

第五,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国际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经济对外开放政策。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中国在全球经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双赢的效益。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将"一带一路"倡议确立为重点经济开放,促进了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对话,建立了新型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然而,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供过于求、工业挤压以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一系列转型变化,迫使中国调整和完善对外开放战略。

在新形势的开放中,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从传统的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到产业升级和出口替代的后工业时代经济发展模式,同时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智能制造,鼓励研发硬性技术,形成中国民产技术和品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海外销售网络,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形成自己的领先贸易渠道。

第二,要为我国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在多边层面,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区域合作一级,应根据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制定区域合作战略。聚焦"一带一路",推动形成全面创新新格局。下一步,中国要从战略高度规划机制和规则建设,稳步推进。

第六,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人类能源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倡议,是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全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迎接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基础,体现中国大国责任和引领作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战术价值。作为全球能源治理的重大变革和创新,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世界能源的未来发展绘制了新的蓝图,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启世界能源改革新局面,开启全球能源合作新时代。 这在人类能源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创始院长、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