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作者:社徽论

“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1月28日夜里11点50分,四千多日寇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分数路悍然向驻防于闸北天通庵路、虬江路、虹口横浜桥等地的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十九路军将士奋起反击。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战争的炸药包在闸北与虹口交界处,但导火索却在离开闸北与虹口有段路的杨树浦引翔港(今双阳路)。事情发生在当年1月18日,三友实业社毛巾厂门口有日本僧人被殴打。其实,这一事件是日本驻沪陆军武官田中隆吉和日本特务川岛芳子一手策划的。打人者和被打者全是田中等唆使的,意图嫁祸于三友毛巾厂的工人。

事发后,日本方面立刻以此为借口,大做文章,扩大事态。19日,日本驻沪总领事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威胁中方如无保护侨民能力,日方将出动陆战队。20日凌晨,田中策划一帮日本流氓仰仗日海军陆战队撑腰,冲进三友厂,纵火焚烧厂房。同日下午,1千多日本侨民聚集蓬路(今塘沽路),要求日本政府增派海陆军,镇压所谓的“上海排日运动”。会后又闹事,击碎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一带中国人的商店玻璃橱窗数10家。

1月21日,日本驻沪总领事倒打一耙,就“日僧事件”向上海市政府书面提出4项要求:1.上海市市长须就此向日方表示道歉;2.惩办凶手;3.赔偿医药费及抚慰金;4.取缔排日侮日的非法越轨行动,尤其应将上海各种抗日团体即时解散。与此同时,日本海军迫不及待准备动手。22日,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发表声明,威胁若上海市市长对于日本驻沪总领事的要求不予以圆满答复,将采取行动。26日,日本政府不仅正式书面表态,且动作频频,增派航空母舰等军舰,运载大宗军械抵沪。至此,黄浦江中停泊的日本海军军舰达24艘,上海附近长江之中也有10多艘。那时,日寇已经做好了在上海开战的军事准备。日本驻沪总领事则最后通牒上海市政府,声称最迟到28日下午6点前必须对4项要求给予满意答复,不然日本海军将“自由行动”。

面对日方步步紧逼和挑衅,上海市政当局非常尴尬。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吴铁城像他的前任黄郛一样,既不愿主权受到损害,又害怕与日本冲突而造成后果不可收拾。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光想依赖国联调解,而采取不抵抗政策。因此在上海事态日趋紧张关头,国民政府担心的是一旦发生战争,上海损失太大,甚至会失去对上海的控制。1月23日,国民政府紧急开会讨论对日方针,蒋介石、汪精卫继续主张“攘外必须安内”,且作出两项决定:一命上海市市长制止民众的抗日活动;二将十九路军于5日内调离上海,派宪兵第六团接防。并接连派出国民党大员赴沪,传达“隐忍避免冲突”原则。26日,吴铁城与在沪的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商后,决定采取对日妥协退让的态度。27日深夜,上海市政府不顾上海各界市民的意愿和要求,下令社会、公安两局查封各界抗日救国会。28日下午1点45分,吴铁城致函日本驻沪总领事,对日方最后通牒所提出的4项要求表示全盘接受。

在南京国民政府和上海市政府看来,一味妥协忍让,就可以避免战祸换取暂时的和平。但想不到日本方面的气焰却因此更加嚣张。因为日寇本来就是在寻衅滋事,所以不肯就此罢休。当晚11点25分,盐泽交给上海市政府一纸公文,强令中国军队撤出闸北并拆除防御工事。还没过半个小时,11点50分,不待中方答复,小日本效仿“九一八”事变,搞突然袭击。“一二八”淞沪抗战由此爆发。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时任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3万名官兵从江西调防淞沪后,目睹日本侵略者种种暴行,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热潮的激励和鼓舞下,民族觉悟不断提高,有着强烈的抗日愿望。在三友实业社事件发生后,面对小日本咄咄逼人的挑衅,十九路军全体官兵一致表示“决心死守上海”。28日深夜,当日军向闸北中国军队驻地进攻时,驻守闸北的七十八师翁照垣旅随立刻奋起抵抗,双方巷战数小时。29日凌晨,日军出动飞机轮番轰炸,黄浦江上日军军舰也开炮配合地面进攻。闸北一带工厂、商店、民房被毁无数,北站和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及其所属东方图书馆均被炸毁。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战斗打响后,蒋光鼐、蔡廷锴等在真如设立指挥部,发表通电“寸土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日军原以为中国军队会像“九一八”时一样不抵抗,即使抵抗也经不住日军的猛烈攻击,日军总指挥盐泽甚至预期“4小时即可了事”。没料到会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到29日下午,日军未能前进一步。为准备更大规模的进攻,日军于当天表面上接受英、美领事的调停,暂行停火,实际上却加紧往上海输送兵力。30日,小日本增派4艘驱逐舰,7千余名海军陆战队员来到上海。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1932年2月1日,日军不顾暂行停战协议,在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一带向中国军队进攻。后头3天,日军接连在闸北、真如、吴淞发动攻击,均被十九路军击退。6日,日军走马换将,派海军中将野村替换无能的盐泽任上海战事总指挥,并派陆军部队赴沪参战。从7日到12日,战线移到吴淞、江湾,十九路军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战争期间,中共上海地方组织动员广大群众举行声援十九路军的抗日活动,慰问前线将士;捐助粮食、棉衣及交通工具等物资;还设立伤兵医院,救治伤病员;组织工人、学生、市民等参加抗日义勇队,奔赴前线参战,极大地鼓舞了十九路军将士的斗志。

2月14日,张治中率第五军来到上海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而日军新任侵沪总指挥植田也率日本陆军第九师团等两万余人抵沪,战争规模扩大。20日起,日军在吴淞、江湾、闸北发动全线进攻,中国军队反击,连日激战。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到月底,日军见久攻未能得手,再次增兵和改换主帅。28日由白川大将率4万援军到沪。至此,日军在上海投入的总兵力几乎达到中国军队的两倍,且在装备上大大优于我方。3月1日,日军突袭中国守军防线侧背的浏河杨林口,并登陆成功。十九路军在苦战月余、后援不继、侧翼受攻情况下,下令退到嘉定一带的第二道防线。

“一二八”第一次淞沪会战

3月3日,国联决议要求中日双方停战。4日,日寇进攻受阻后表示停战。6日,十九路军通电国联决议停战。“一二八”淞沪会战就此结束,前后共36天。但給上海这座城市和上海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