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作者:晓丽说影视

1931年初,蒋介石组织的第二次反围剿失败,不仅如此,还“赠送了”红军一大批先进的装备,让红军也组织起了无线电总队。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对此,他不免怒气冲天,更加下定了要剿灭红军的念头,于是在1931年6月,他聘请了一个外国军事顾问团作智囊,并亲自任总司令,坐镇南昌,调集30万大军对红军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仗着人多势众,兵多将广,蒋介石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方针,特令中路何应钦,右路陈铭枢, 左路朱绍良迅速分进合击,企图趁红军绕道千里回到赣南还未喘息之机将其一举全歼。

蒋介石对这次围剿的信心很大,毕竟国军数倍于红军,装备也更加精良,唯一的缺点就是派系之间的争斗,但在他看来,只要他亲自坐镇就足以压制派系矛盾,让国军可以暂时一心同体,如此,歼灭红军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为此,蒋介石还立下了如若不成就舍命疆场的“军令状”。

敌军发动第三次围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红军总部,当时,毛泽东正在专心研读《资治通鉴》。桌上还摆着一本线装的《孙子兵法》和一本已打开的《史记》,这是毛泽东准备结合第一、二次反围剿的经验和书中的军事内容,给红军将领上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课,开拓红军战士的经验,为后续继续战斗打基础。

情报参谋进入总部之后,详细向毛泽东汇报了敌军此次反围剿的动向,毛泽东立即吩咐把朱德和叶剑英请来。随后,他又趁朱德和叶剑英尚未到来的空挡,仔细研究起了“源水之战”。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源水之战是东晋之相谢玄等以区区8万之兵,打败前秦苻坚90万之众的著名战例,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而红军今时今日的处境,正如同当年的谢玄等人,因此,这场战斗在毛泽东眼里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经过仔细地分析,毛泽东发现源水之战以少的奥妙在于,战争中军力的差距固然重要,但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和指挥得正确,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眼下,虽然敌人大兵压境,纠集30万大军围攻3万红军,看似有绝对的优势,但未必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因此,只要红军进行正确的指挥,发动广大群众的力量,打败蒋介石并不是难事。

毛泽东思考着,朱德、叶剑英也来到了毛泽东住所,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书,招呼他们坐下,并叫贺子珍泡茶待客,等茶端上来,大家喝着茶谈话渐渐切入正题。

叶剑英指着军用地图详细地介绍着敌人部署、各路 军的兵力及进展情况。他说,目前,敌军在7天之内已推进数百里,何应钦直逼宁都、广昌;朱绍良欲占宜黄和南丰,陈铭枢则沿赣江逆流而上,占领了吉安。

敌人已初步形成了对我军的大包围态势。估计明后两日,何应钦的中路军前锋就可以到达广昌,进攻我广昌重要据点。朱德听后分析,蒋介石这是打算长驱直入。

毛泽东也分析说,蒋介石野心极大,既想迅速荡平苏区,又惟恐后院起火危及他的大本营。现在陈济棠、李宗仁,还有石友三、张发奎等各路军阀,都跃跃欲试,想乘机扩充自己的地盘,对蒋介石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在红军身上,他根本不能分出全部的精力,只能下狠手,以最快的速度一举吞并红军,然后才能更好地对付其他的各路军阀。“蒋介石不采取长驱直入,把你我连毛带骨吞下去,哪有工夫同我们泡蘑菇吗”。

毛泽东幽默地总结道:“性急吃不得热豆腐,何况是我老朱呢!”朱德说完把茶杯往桌上一放。也用一句幽默的话回复了毛泽东,引得在场的叶剑英、贺子珍开怀大笑。

随后,毛泽东继续对战场进行分析,他认为,敌人企图压迫我军于赣江消灭,我们可以在休整后由兴国经万安突破富田。

然后,由西而东,向敌人后方联络线横扫过去,让敌主力虽深入赣南根据地但却置于无用之地。以此作为第一阶段的作战,后续行动根据敌军的动向随时策划。对此,叶剑英和朱德均表示赞同。

7月上旬,敌人大部队开到赣南,其左路军占领了东北方向的南丰;右路军进驻了西北面的吉安;而中路军则攻下了广昌。不久,陈诚部又攻占了红军主要据点宁都。到7月中旬,敌军已占据了苏区东南与西南地域,对兴国形成了一个包围圈。蒋介石连连得手,逐渐喜上眉梢,认为自己亲自坐镇果然效果极佳。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毛泽东、朱德立即指挥部队从兴国出发,由万安方向绕向北边的富田,并顺利穿过了敌陈诚部与罗卓英部之间的十多里空隙地带,进入了白云山,接着毛泽东又带队拐了一个大弯,消失在茫茫的由岭之中。

等敌军陈诚、罗卓英继续往北追赶时,红军主力却悄然回到了兴国西面20公里处的高兴坪。在高兴坪休息一天后,毛泽东与军部委员们商议,决定挥戈东指,向莲塘、良村、黄陂方面推进,攻打弱敌上官云相、郝梦龄及毛炳文等人,将敌人主力引向东面,然后再次回师兴国,寻机歼敌。

当晚,红军瞅准了蒋鼎文师和蒋光鼐、蔡廷错、韩德勤军之间的40里宽的空隙地带,巧妙穿插而过,转到莲塘,于第三天突然包围和袭击了上官云相,打得上官云相落荒而逃;第四天又袭郝梦龄师,将其一举击垮,然后急奔三天赶到黄陂,再次打败毛炳文师。

直到这时,蒋介石才反应过来,急忙指挥所属部队连忙转旗向东,冲着我军主力合击过来。敌军采取大包围态势奔向黄陂地区,以为使用如此优势大军分进合击,抓住红军决战,利用兵力和装备优势将红军一举消灭。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而此时的毛泽东面对大军压境出奇沉着,他竟下令部队就地在黄陂休息,而且部队一休息就是三天。自己则同朱德和叶剑英在总部办公室地图旁研讨军情,听取侦察员汇报敌情,谋划着打败敌军围剿的大计。

三天时间过得很快,情况愈来愈严重。在总部的军用地图上,蓝色箭头形成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情况正飞速恶化着。第三天下午,当得知敌人就在附近的消息时,毛泽东马上召集各路红军将领到总部开会,随后,令各单位立刻向西出发。

部队根据红军总部规划的路线走了约20多里路,来到永丰、宁都、兴国三县交界地方,毛泽东叫传令兵把地图铺在沙滩上,手指地图,对各路指挥员讲解最后得到的情报:永丰和宁都两个方向的敌人,离此地都只有15里。

此时,只有兴国方向有20里路的缺口还没合拢。为此,总部决定十二军立即向东北方向佯动,吸引敌人的注意,迷惑和调引敌人,将敌人牵走,我军主力则通过兴国缺口,跳出合围圈,进到泰和附近荫蔽休整作战。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对于此次战役,毛泽东深知,能否有效地调动敌人是行动的关键,因此,他特命十二军设法将敌人拖住,少则10天,多则半月。随后,毛泽东带领总部立即出发向西。十二军则向东挺进,诱敌深入。

十二军行至天明,敌人的飞机跟了上来。为了有效地迷惑、麻痹敌人,十二军将部队一个连拉开成一个营的架子;有红旗的展开红旗, 无红旗的拿出各种花色包袱皮,高高地摇晃着,营造出红军主力军在此的感觉。

同时为使敌人犯更大的错误,红十二军还设下了许多圈套,在我军经过的道路上,每逢岔路口,都用白灰画上箭头,写上“三军团由此前进气、四军由此向北”凡是红军有的番号就一定要大写特写,以致蒋介石也认定红军主力“北窜”了, 令何应钦拼命向十二军追赶过来。

这样,红十二军拖着敌军20万在江西的崇山峻岭中兜圈子,弄得尾追的敌军疲惫不堪,肥得 拖瘦,瘦得拖死,就连蒋军高级将领也叫苦不迭,认为“进山剿共无异于被判无期徒刑”。

1931年蒋介石请外援,发动第三次围剿,毛泽东学习东晋谢玄巧退敌

此时,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已在兴国境内休整了半个多月,兵强马壮,士气旺盛,正准备打蒋介石一个措手不及,而就在这时,蒋介石后院骤然起火——两广陈济棠部和李宗仁部攻入湖南;石友三于河北率部南下直指徐州、南京,威逼蒋介石的“老巢”。在此情况下,蒋介石已顾不得红军,只能急令收兵。

可毛泽东哪里会给他这个机会,当即便指挥红军追歼企图撤逃的敌军纵队,连战连捷,共歼敌军17个团,3万余人。

国民党的30万大军丢盔弃甲,望风披靡。面对如此残局,蒋介石气得咬牙切齿,却没有丝毫办法。红军的第三次反围剿宣告胜利。而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的斗志,到1932年初,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央根据地扩大到拥有250万以上人口的区域。

借此文章向红军致敬,向毛泽东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