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們做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讓所有産品都具備“智能”大腦

2016年9月,國内首台公安智能安保機器人anbot(中文名“深圳小安”)在深圳機場正式上崗。24小時自動巡邏,并配備了電防暴叉、電擊槍的深圳小安立刻受到了一衆國内外媒體的關注,其實,它還可以進行智能語音互動,回答關于補辦身份資訊、航班動态等方面的提問。小安的語音互動系統使用的是靈聚智能的技術。

他們做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讓所有産品都具備“智能”大腦

(深圳小安機器人)

成立于2013年6月的靈聚,核心産品是靈聚人工大腦——這是将語義分析、知識圖譜和認知計算等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的算法和資料叢集,主要實作自然語言互動、自學習和認知等能力。靈聚智能創始人張勝日前接受了雷鋒網的采訪,他把靈聚人工大腦稱為“一個達到商用級水準的通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産品”,可以成為讓各種軟硬體産品具備“智能”的大腦。靈聚基于靈聚人工大腦的技術推出了靈聚智能雲,第三方開發者通過all-in-one接口,一次接入就能快速體驗到靈聚的所有場景和功能。

不限定場景的智能是靈聚一開始就确定的政策,在張勝看來,一旦從底層技術上就考慮限定場景了,将會成為未來實作真正智能的掣肘。在産品上,無屏化互動、all-in-one的語義接入接口、上下文和多輪互動,以及自動識别使用者意圖進行計算和合成答案,是靈聚的核心優勢。例如下面的例子:

問:白日依山盡。

小靈(靈聚智能引擎的拟人化名稱)答:黃河入海流。

問:下一句是什麼?

小靈答:欲窮千裡目。

問:是誰寫的?

小靈答:王之渙。

繼續問:出自哪首詩?

小靈答:登鹳雀樓。

要聯系上下文,需要人工智能系統能夠根據前面的一句或多句話來分析使用者最新一句話預設的句子成分可能是什麼,通過帶入預設句子成份的内容來獲得正确的語義分析和最終結果。在這個例子中,“誰寫的”可以了解為“白日依山盡”這句詩是誰寫的,也可以了解為“黃河入海流”這句詩是誰寫的;“出自哪首詩”實際上要去找使用者之前說了什麼,然後給出答案,智能系統需要有足夠的深度,即對上文的回溯不僅限于上一句。

另外,如這個例子:

問:潘長江和郭敬明誰高?

小靈:潘長江更高。

繼續問:有多高?

小靈答:160cm。

繼續問:郭敬明呢?

小靈答:150cm。

除了精準的連續上下文,靈聚人工大腦會根據使用者意圖,調取資料中經過細度粒子化處理的資料進行實時計算,然後傳回一句話的結果,而不是兩個簡單羅列的資料。

他們做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讓所有産品都具備“智能”大腦

張勝認為,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算法和資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對創業公司來說,在算法方面實作突破很難,靈聚的做法是在不斷攻堅算法的同時建立涵蓋文學、藝術、醫藥常識、百科知識等幾乎所有知識領域的知識圖譜,并結合語言學、心理學和哲學等學科,嘗試在資料方面尋求突破。

和很多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不同,靈聚智能創始人張勝的履曆比較特别。1994年,張勝開始從事期貨和證券交易;1997年,他利用周末到學校學習計算機專業并成為《微型計算機》雜志的編輯;1999年,他在北京創辦了《電腦自做》(pcdiy)雜志,此後進入賽迪集團,先後任中國電腦教育報社副社長兼進階副總編、賽迪網副總裁、軟體世界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兼總編并同時兼任中國電子資訊産業發展研究院團委副書記;2005年離開媒體圈,任中國軟體行業協會遊戲軟體分會常務副秘書長;2012年7月南下廣州,與幾個合夥人一起籌備人工智能的核心引擎“靈聚人工大腦”的研發。

siri是張勝選擇人工智能方向創業的“動因”:“雖然宣傳視訊帶來的震撼被體驗後的失望情緒代替,但卻開始讓我和後來的合作夥伴都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整體發展狀況和相關技術”。

根據語義分析,分析出使用者的意圖後,認知計算根據關鍵詞去調用知識圖譜中的資料,最後輸出結果,是很多智能聊天系統的通行做法。而像三角獸這樣的公司,除了這樣的檢索式聊天,還在嘗試利用資料量的精品人人對話語料,

rnn等相關技術訓練對話模型,使其具備端對端的生成式聊天系統。

不過,或許是因為媒體人出身的背景,張勝從一開始就把做商用級技術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方向。除了龐大的知識圖譜,他還把響應時間作為重要的考量,目前,靈聚雲的平均響應時間為20ms。

他還為靈聚人工大腦找了一個實體載體——nao機器人,這是軟銀旗下的法國aldebaran機器人公司研發的自助可程式設計機器人,也是最有名的人形機器人之一。在張勝看來,nao是檢驗靈聚人工大腦的“無屏化互動”的完美載體,2016年,靈聚人工大腦nao套件成為了軟銀機器人公司向華語地區經銷商重點推薦的商用化技術解決方案。

他們做的通用人工智能,要讓所有産品都具備“智能”大腦

靈聚将這個結合了人工大腦和nao的“新物種”命名為機器人小靈,在靈聚的官網上,小靈被定位于可用于擔任解說員、導購員、論壇演講、節目嘉賓、輔助教育和輔助治療等角色,而且,它本身還是個吸引眼球的東西。靈聚的官網顯示,小靈機器人多次進入央視新聞直播間、《走近科學》等欄目,在義烏等地,它還被用于學校的輔助授課。

張勝對雷鋒網介紹,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仍比較初級,兒童教育領域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應用場景,是以靈聚目前的落地産品中,兒童早教類是一個重要的類别。另外,靈聚也提供人工大腦的技術,為第三方的機器人、智能硬體等提供技術支援,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大出風頭的康力優藍的機器人大優、深圳雙創周開幕式所用神州雲海機器人艾娃、智能家居産品海爾魔鏡等,都使用了靈聚人工大腦。

“2016年靈聚開始有持續的收入,預計2017年有望盈利,”張勝告訴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營收預計将是千萬級。

本文作者:蔣鴻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