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源造就雲計算 但有可能被它吞噬?

開源“造就”雲計算,但也可能被它“殺死”

開源幾乎搶占了專有軟體的市場。企業軟體領域的利潤率和新許可證收入都受到了影響,但這并不完全是因為開源軟體,更是因為雲計算。開源建構了雲計算,但雲計算收獲了一切。

開源可能被其創造的雲計算所吞噬。

開源

谷歌、facebook和其他主要網絡公司都依賴于開源技術,專有軟體并不适合這些公司的營運規模。

正如facebook的工程團隊在部落格中指出:“facebook從上到下都是基于開源,沒有開源不行。”這并不是個人的偏好,而是關乎生存的現實問題。

這同時也是非網絡公司逐漸面對的現實。随着越來越多的企業追求雲計算的靈活性和規模,開源已經“吞噬了”專有軟體在企業基礎設施的位置。

cloudera公司聯合創始人mike olson指出:

“在企業基礎設施領域一直有着一個驚人的不可逆轉的趨勢。如果你正在營運資料中心,你肯定在使用開源作業系統、資料庫、中間件等。在過去十年裡,并沒有出現占主導地位的平台級閉源軟體基礎設施,盡管傳統閉源供應商投入巨資和精力來阻止開源浪潮。”

red hat首席執行官jim whitehurst把兩者放在一起稱,雲計算離不開開源,在雲計算發展之後,開源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未來還很模糊。

開源牆上的另一塊磚

一方面,redmonk分析師stephen o’grady指出,facebook和谷歌這樣的企業很樂于釋出各種開源軟體:“越來越多的非軟體銷售領域的企業開始釋出其開源産品,開源解決方案的數量和品質都在上升。”

這導緻了出現了大量的開源代碼,它們不再是模仿專用軟體,而是創新,例如hadoop、spark、cassandra等。

但問題是,開源最大的優勢之一便利性受到雲計算的挑戰,o’grady稱:

“從便利性的角度來看,在與基于服務的競争對手相比,開源并沒有與專有競争對手相同的優勢。開源沒有基于服務的替代品那麼便利。事實上,雖然下載下傳和啟用開源資料庫很容易,但把資料庫的設定、營運和備份變成别人的工作則更容易。

如果說,在技術部署方面,便利性是日益重要的因素,那麼開源在這個領域的相對劣勢是潛在的問題”

對于愉快地擁抱雲計算解決方案的企業來說,這并不是潛在的問題(+微信關注網絡世界),但對于希望從銷售軟體中獲利的供應商來說是問題。這是一件壞事嗎?

wish you were here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擔心red hat會成為唯一的開源公司,如果供應商沒有财政刺激,誰會編寫開源軟體?

但正如o’grady所說,雲計算公司有足夠的激勵機制來釋出代碼,這可以幫助他們發現和招募世界上最好的工程技術人才。對頂級工程人才的競争非常激烈,這隻會繼續下去。

事實上,這是比收入更好的激勵。在一定程度上,這些公司需要更容易地從其開源産品中賺錢,他們會跟随facebook和網絡巨頭的步伐來銷售服務,而不是軟體僞裝成支援服務。

可以幫助企業賺錢的是:雲計算,這也是開源代碼的所在。這是開源倡導者應該擁抱的趨勢,而不是回避。

本文作者:鄒铮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