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作者:澎湃新聞

創作,作品一變早期的清新工麗,不僅脫離王鑒的門徑,而且摒棄了西畫的影響,更以王蒙、吳鎮、黃公望、倪瓒等元四家為宗,回歸到元人筆情墨趣之中。

2018年是吳曆逝世三百周年之際,“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獲悉,自9月8日起,澳門藝術博物館将聯合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澳門基金會及澳門日報等機構共同舉辦“漁山春色──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展期将至11月11日。此前,澳門藝博館曾聯合舉辦董其昌、“清初四王”、“新安畫派”等大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興福庵感舊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澳門藝術博物館(簡稱藝博館)是澳門唯一的一所藝術博物館,收藏中國書畫、印章、西洋繪畫、陶瓷、銅器等藝術精品;并且一如既往地延伸和深化明、清書畫研究。恰逢今年為“清初六家”之一吳曆逝世的三百周年,藝博館與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再度攜手合作,并獲香港藝術館支援,舉辦“漁山春色──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書畫特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湖天春色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夕陽秋影圖》 遼甯省博物館藏

展覽方表示,期望通過展覽能夠全面展示吳曆及其交遊的書畫精品,為觀衆一飽眼福,亦為中國書畫研究者提供深入探讨和研究的機會。

此次展覽共計展出吳曆及其師友作品八十四件(套)。展覽囊括了畫家早、中、晚三個時期的繪畫精品,其中,五十歲前後的作品居多,如上海博物館所借展的《湖天春色圖軸》(1676年作,45歲)、《山中苦雨詩畫卷》(1674年作,43歲)、《壽許青嶼山水軸》(1672年作,41歲),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興福庵感舊圖卷》(1674年作,43歲),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雲白山青圖卷》(1668年,37歲)等等。也不乏晚年之精品,如上海博物館藏的《陶圃松菊圖軸》((1704年作,73歲),遼甯省博物館藏吳曆晚年仿倪雲林筆意的《夕陽秋影圖》等。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陶圃松菊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贈許青嶼墨井草堂消夏圖》局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難得一見的是,展覽中還有故宮博物院藏吳曆的人物故事圖冊展出。要知道,吳曆一般是以山水畫見長,很少有人物畫作傳世。

吳曆(1632-1718),原名啟曆,字漁山,江蘇常熟人。清初著名畫家,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及恽壽平合稱“清六家”。吳曆在各個領域中皆有所成就,受業于陳瑚;學詩于錢謙益,學畫于王時敏、王鑒,其中以畫名最盛。世居孔門弟子言偃(字子遊)的故居旁邊,因有言偃的墨井(又名言公井),故号墨井道人,又号桃溪居士。吳曆幼年喪父,由母親獨力撫養,及長緻力于丹靑,刻苦臨摹宋元眞迹,以潤筆供養母親。康熙年間,吳曆随比利時籍耶稣會士柏應理(Philippus Couplet,1624-1692)來到澳門,于聖保祿修院修行,并将把其在澳門的生活,不連貫地記入他的畫跋和詩集《三巴集》之中。根據他的畫跋,會發現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是吳曆在澳門的三年多日子裡畫畫最多的一年,并不因慕道而封筆,可惜的是這批繪于澳門的畫作,除《白傳盆江圖》卷藏于上海博物館外,其馀均不知流落何方。吳曆後傳回江蘇,進行傳教工作,并于五十七歲(康熙二十七年,公元一六八八年)晉升為司铎,于江南一帶展開傳道生涯。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壽終于上海,葬于大南門外天主教墳場,享年八十七歲。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早年曾跟王鑒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鑒作風,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形成自己風格。作品布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着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湖天春色圖軸》作于45歲,是他中年時的代表佳作。平遠景色中,近、中、遠三處柳樹漸,吳曆還善畫竹石,取法吳鎮,亦具自己特色。如《竹石圖軸》竹枝挺勁,枝葉全用濃墨,不取濃淡相間畫法,顯得更加雄渾蒼勁。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松壑鳴琴圖》 故宮博物院藏

而他五十歲左右加入天主教耶稣會後,吳曆全身心投入了教會的工作,大約有近 20 年的時間他很少繪畫創作。是以,美術史上普遍認為吳曆一生創作的高峰是在40~50歲這段時間,他的許多代表作就是作于這一時段内,比如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山中苦雨詩畫卷》(1674年作,43歲)、《湖天春色圖軸》(1676年作,45歲),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興福庵感舊圖卷》(1674年作,43歲)等等。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壽許青嶼山水軸》 上海博物館藏

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彙諸家之長,自創新意,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雲氣綿渺淩雲,迥異平時。”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實感。如其自述:“不将粉本為規矩,造化随他筆底來。”這些都是迥異“四王”之處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其70歲後,自覺認識到中西畫學之異,作畫開始一變之前的清新工麗,也淡化了西洋繪畫透視的束縛,而以樸拙渾厚、蒼勁沉郁的特色為主。尤其在學王蒙一路之後,枯筆重墨,反複皴擦、點染、疊加,畫面顯得極為蒼老堅凝。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雲白山青圖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趙大年荷淨納涼圖》 故宮博物院藏

另外,在展覽前後,即 7月至11月之間,澳門藝術博物館還将舉辦多場專題學術講座,講座以不同視角解讀與澳門有關的人文、曆史,尤其是清代時期活躍于澳門的藝術家的生平與藝術,以此來闡釋吳曆的藝術世界。

部分展覽作品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拟古脫古圖》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一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二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三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四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五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六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仿古山水冊之七 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槐榮堂圖》 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葑溪會琴圖卷》 上海博物館藏

清代吳曆逝世三百周年:澳門聯合故宮、上博推出大展

吳曆 《雨歇遙天圖》 上海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