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山大學疑發現古墓 考古專業師生現場考察測繪

中山大學疑發現古墓 考古專業師生現場考察測繪

■已發掘區域為一條近一人高的壕溝。受訪者供圖

新快報訊 記者許婉婕報道 記者昨日獲悉,中山大學南校區一處施工工地疑發現古墓。工地位于懷士堂至逸夫樓路段,為近期進行中的下水道鋪設工程。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考古專業師生已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考察并做測繪記錄。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易西兵告訴記者,考古院正在按程式跟進該項目,有最新進展會适時通報。

據中山大學受訪學生的介紹及現場圖檔,已發掘區域為一條近一人高的壕溝,暫未形成考古探方。目前發掘現場已經圍蔽,從業人員正在内部進行考古調查及發掘工作。更多具體資訊還需進一步發掘、研究。截至發稿,中山大學方面暫未對此作出回應。

據悉,早在1981年,中大電教大樓挖出東漢時期古墓一座;2006年,中大北校發現古墓22座,包括西漢土坑墓8座、東漢磚室墓3座、三國時期磚室墓1座、晉南朝磚室墓10座。據悉,無論是墓葬本身,還是出土的近300件(套)形制奇特的器物文物,為廣州地區所罕見。

2019年1月,中大南校區在興建東區松濤園食堂時,發掘出13座墓葬、1口水井,其中東漢墓葬1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10座、清代水井1口。該發掘項目負責人宋中雷曾在采訪中指出:“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地理研究成果看,漢代海珠區并不是現在的一個大島嶼,而是以寶崗、曉崗、赤崗、馬崗頂等高地為中心形成的小島。考古發現的東漢墓葬,其主人生前可能是在這些小島上生活的居民。”

【來源:新快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