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其間大大小小的政權興衰交替,作為為數不多農民起義成功,并且建立延續數百年的王朝,明朝在曆史上占有濃墨重彩的一筆,朱元璋所率領的部隊,也完成了中國曆史上從南到北進行行軍讨伐,中原攻擊遊牧民族,并且成功的艱難任務,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南京)正式登基稱帝,國号大明,年号洪武,值得一提的是,元朝雖然滅亡,然而殘存的元朝貴族,包括元惠宗在内,依然成功逃出了大都,并且以“大元”為國号,重新卷土南下。曆史上将重新退縮回到蒙古的政權稱之為北元。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盡管北元看似已經落魄,不過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支政權,在1393年的時候,北元依然擁有193萬的人口,重新回到遊牧民族生活的他們,成年男子依然屬于全民皆兵的狀态,帶甲精銳者數十萬,比起中原的農民軍,更有着騎兵上的優勢。

明朝曆代皇帝都曾經試圖徹底剿滅蒙古部族的勢力,然而北元都憑借着各種原因所堅持了下來,他們在1634年被後金人所消滅,再過後十年,明朝也走向了滅亡。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而北元的皇族,從來也沒有放棄過想要重新回到過去輝煌的想法,他們屢次南侵,在1449年的巅峰時期,北元的繼承者瓦刺部落一度率領大軍,俘虜了親征的明英宗,并且瀕臨北京城郊,最終遭到了名将于謙的抵抗之後被迫議和并且撤退。從此北元的勢力忙于内鬥,,并沒有對明朝形成過太大的威脅。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可以說,北元錯過了最為可惜的翻盤機會,那就是1399年到1402年期間,明王朝内部的朱棣發起的奪權戰争,靖難之役,此時的明帝國處于内亂,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朱元璋生前為了幫助後人謀劃北伐北元的軍事部署,給太子朱标扶植了一系列的武将,作為他的肱骨大臣,然而朱标早逝之後,朱元璋擔心年幼的建文帝制服不了這麼多手下,是以打開殺戒,但是他卻忘記消除遠在各地四方的兒子們權力。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這也就到了建文帝上台之後,手下兵雖然多,軍事上卻沒有什麼能夠幫得上忙的人才,反觀朱棣這邊,雖然人手不多,但是得益于有着優秀的将才,取得了最終軍事上的勝利,不過朱棣的皇位,依靠政變而奪來,在他上位的數年裡,依然很不穩固,明朝正處在最虛弱的時候,為何北元不乘機打回北京呢?

原來北元在此之前,也發生了數次戰役,尤其是在1388年,明将南玉率領15萬大軍北伐,于貝爾湖擊潰了糧草不足的元軍主力,赢得了大勝,從此北元元氣大傷,他們作為基地的草原,生産力更加落後,是以恢複條件更差。

元朝滅亡後仍有精銳數十萬,為何不趁“靖難之役”時打回北京呢?

而更為重要的在于,這次戰争是的北元的王族“黃金家族”也就是忽必烈家族的大權旁落,失去了中央汗國的地位,大多數部落紛紛獨立,北元軍隊雖然人數衆多,在靖難之役的時候,同樣也陷入内亂,是以無暇兼顧,這也算是明朝的幸運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