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崇祯的一生中,做了很多讓後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包括他在位短短幾年時間,居然斬殺了明朝大量人才,不僅如此,崇祯在李自成即将攻入北京之際,還拒絕了南遷,這件事情成為後人為他遺憾的最主要事件。

很多人覺得,當時要是崇祯真的南遷,也許後來他就不會自挂煤山了,畢竟南京也是明朝的陪都,各種配置都很齊全,完全可以支援崇祯繼續在南京立足,甚至隻要崇祯南遷,南方的官員也會擁立他,事實上真的如此麼?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崇祯為何拒絕南遷

崇祯十七年二月,眼看李自成起義軍逐漸做大做強,崇祯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下後路了,在朝堂之上,大家一起研究南遷之事,很多支援南遷的大臣,當時還給出崇祯諸多具體可行的計劃,更甚者直接有了戰略部署,就等崇祯一句指令就可以立刻行動起來了。

為了保證南遷順利進行,天津巡撫還花費四個月時間準備了200艘船和5000名步騎護軍,這些裝備可以保證崇祯從北京南遷到南京之路的安全,可以說大家為崇祯的南遷已經籌備得相當完善了,可是崇祯卻始終猶豫不決。

對于當時崇祯的猶豫不決,其實并非是他高瞻遠矚在思考南遷到南京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畢竟南京在明朝定都北京之後,就一直都扮演着陪都的角色,南京保留了六部以及駐軍等各種體系,可以說幾乎和北京差不多,崇祯南遷到南京,直接就可以繼續辦公,不存在太多問題。

不僅如此,以崇祯的身份,南遷之後必然也可以得到南京官員的擁立,不管怎麼說,崇祯始終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在當時那種曆史背景下,就算有人窺探皇位,也不敢在這種時候撒野。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崇祯當時應該毫不猶豫選擇南遷的,可是他為何始終在猶豫呢,主要就是因為明朝的祖訓以及一個人從中作梗,這個人就是“大明清流”光時亨。按照明朝的祖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看,崇祯确實不應該南遷,要不然對不起祖宗們的血性。

光時亨就是以這樣的理由來勸誡崇祯的,崇祯當時甚至以為光時亨也是一個和先祖一樣充滿血性的人,可惜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光時亨的所作所為讓人大跌眼鏡。他一開始勸誡崇祯的時候,可謂是振振有詞,在崇祯猶豫不決之中,李自成就已經攻入北京,現在想要南遷,已經不可能了,崇祯依舊堅持“君王死社稷”自挂煤山,還算是留住了大明皇帝的氣節,而光時亨則淪為一個僞君子。

在崇祯自殺後,光時亨以及北京的很多明朝大官,都轉身投靠了李自成,将自己中飽私囊的錢财統統拿出來裝進李自成腰包,共計七千萬兩,要知道當年崇祯因為沒有軍饷找這些官員籌集的時候,他們可是一分錢都不願意拿出來的,還口口聲聲勸誡崇祯記住祖訓,這是多麼諷刺的一個事實啊。

當然了,從崇祯聽信光時亨而猶豫不決一事,我們也足以看出崇祯在識人以及用人方面,确實能力和眼光都相當一般,要不然絕對不可能在關鍵時刻聽信光時亨的讒言,導緻自己後悔莫及。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要是崇祯南遷結局會如何

正是因為崇祯當時聽信小人讒言而錯失南遷的最佳時機,是以後人一直對此事耿耿于懷,很多人在思考,要是當時崇祯選擇南遷,到南京之後能夠獲得他人支援麼?他能夠在南京站穩腳跟力挽狂瀾麼?

事實上崇祯南遷之後,靠着他的皇帝身份,在南京必然是可以獲得大家支援繼續當皇帝的,這一點基本上沒有任何懸念,可是崇祯坐穩皇位之後,是否能夠逆天改命力挽狂瀾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比較尴尬了。

想要搞清楚究竟有多尴尬,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深入研究分析一番。三方面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崇祯自身的能力,也許有人會覺得崇祯這麼一個有血性的皇帝,應該能力還是不錯的,可真實曆史上的崇祯,在能力方面,恐怕還是會讓人們大跌眼鏡的。

我們都不說更加遙遠的事情,就從崇祯一登基就把魏忠賢殺掉,随後還殺了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等有能力的臣子,根據統計來看,崇祯在位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居然殺了17位大官,這些人堪稱是明朝末期能夠力挽狂瀾的棟梁之才,可惜崇祯因為自身的猜忌懷疑以及小人讒言,将他們全部鏟除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随着有才之人的衰落,明朝基本上已經淪落到無人可用了,處于這麼尴尬的曆史背景下,崇祯還有更多讓人匪夷所思的操作,比如他繼續聽信小人讒言,繼續任用那些不成器的官員,諸如左良玉等人,一沒有能力,二沒有忠心,崇祯反而絲毫不敢惹他們,這樣的識人用人能力,簡直讓人堪憂。

總體而言,崇祯在用人方面就是保持一種原則,聽自己話的人和有能力的人就朝死裡整,不聽自己話的人和沒有能力的人,反而不斷重用,别說是一個國家,就算一個公司按照這樣的管理模式進行,最終不倒閉才怪呢。

當然了,除了崇祯自己能力有限之外,當時的明朝确實可以說是百病纏身,内有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農民起義,外有清軍的虎視眈眈,最為糟糕的是,即便如此了,所有官員還在内鬥,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将都是如此。

文官集團中,東林黨和閹黨一直你争我搶,鬥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在思考各自的利益,根本就不顧及國家大局,這種情況不僅北京存在,南京也是相似的,不信可以看看後來南明政權成立之後,那些文官集團還在為自己利益争鬥,将國家利益放在一邊置之不理。

文官集團内鬥的結果就是給外敵入侵機會,他們對自己的國家絲毫不懂得珍惜,成天思考一些自己的利益,結果等到國破家亡之後,他們早已悔之晚矣,有這樣一群文官跟随着崇祯,想要卷土重來談何容易?

文官怕死也就算了,武官還無能,比如後期的左良玉等人,他們根本就沒有為國家而戰,而是在不斷增強自己勢力,跟國家叫嚣的時候,他們都是絕對的高手,等到和敵人對戰之際,瞬間就慫了,這就是典型的内鬥。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際,崇祯為何拒絕南遷?并非他高瞻遠矚

結語

本身崇祯的能力就一般,結果還遇到一群貪生怕死的文官以及不願意為國家賣命的武将,面對這樣的局勢,即使崇祯南遷到南京,也隻是暫時拖延一段時間而已,大明的結局依舊不會改變,畢竟發展到那個階段,大明的結局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以崇祯的能力,實在難以力挽狂瀾!

備注: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評論留下有趣的思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