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清光緒三十四年,光緒帝載湉病得越來越重,而慈禧太後也已是到了即将油盡燈枯的時候,但是光緒帝膝下沒有子嗣,皇位到底由誰來繼承,成為了一個問題。

最終,慈禧太後做主,讓醇親王載沣的兒子,當時隻有三歲的溥儀為嗣皇帝。

古話說,國有長君社稷之福,何況當時的清王朝風雨飄搖朝不保夕,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後為何要讓一個才三歲的小娃娃作為繼承人呢?看着似乎非常奇怪。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按照古代的規矩,皇位的傳承自然是子承父業,清朝也是如此,不過在晚清時期,事情出現了差錯,慈禧太後親生的同治帝膝下沒有孩子,直接就駕崩了。

因為同治帝無子,自然就應該從宗室當中過繼一個孩子給同治帝為嗣子,但是慈禧太後并沒有這麼做,而是抱養了與同治帝同輩的,醇賢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為繼承人。

因為載湉并非同治帝的子侄,而是他的堂弟,是以這就算是兄終弟及的繼承,如此一來同治帝也就沒有了後嗣,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因為慈禧太後想要繼續掌權,不肯為親兒子立嗣。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實際上還真未必如此,因為按照當時清朝宗室的情況,慈禧太後也無法為親兒子立嗣。

清代的愛新覺羅人口有遠近之分,在當時的近支宗室中,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後裔屬于遠支,隻有嘉慶帝與道光帝的後裔,才算是近支。

同治帝殡天,鹹豐帝這一脈就算是斷絕了,如果要選擇繼承人,那就隻能從道光帝與嘉慶帝後裔之中選擇合适的人繼承,不可以跨越近支宗族關系。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同治帝駕崩時和,嘉慶帝後裔還有三支也就是惇王、瑞王與惠王三支,道光帝還有隐王、恭王、醇王、鐘王、孚王五支,不過惇王與瑞王兩支曾因絕嗣,後人實際上都是道光帝後嗣。

如此一來,除了惠王之外,其他幾支近支宗親都是道光帝的血脈。

當年的鹹豐帝屬于次長,而同治帝也是同輩中比較年長的。

同治帝駕崩的時候,溥字輩隻有隐王後裔的溥倫在世,而且隻有三個月,那時候這麼小的孩子很容易夭折,如此一來根本就沒有其他人可以給同治帝立嗣。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因為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選給同治帝立嗣,是以最終慈禧太後讓醇親王的兒子載湉成為了新皇帝,其實,載湉的生母剛好也是慈禧太後的親妹妹,載湉就是後來的光緒帝。

載湉繼位使得同治帝絕嗣,慈禧太後當時承諾,将來光緒帝如果有了皇子,就過繼給同治帝作為嗣子,繼承宗祧,隻可惜,光緒帝也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留下孩子。

同治帝與光緒帝兩位皇帝都沒有孩子,也就意味着他倆都已絕嗣,到了慈禧太後臨終,這個事情就不能夠再不處理了,在古代,絕嗣斷了香火,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如果慈禧太後讓年長的載沣作為繼承人,那麼也就意味着同治帝與光緒帝,都斷絕了祭祀宗祧香火,絕了鹹豐帝的脈,這可不是慈禧太後願意見到的。

是以,必須要找個溥字輩的過繼過來,作為嗣皇帝,不僅繼承皇位,也要繼承先帝宗祧。

正如張之洞所言:皇帝(光緒帝)臨禦三十餘載,不可使無後。

權衡再三,慈禧太後挑中了載沣的兒子溥儀為嗣皇帝,繼承同治帝與光緒帝的宗祧,一人兼祧兩房,這也算是慈禧太後出于私情做出的一個必須的選擇。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不僅如此,還有其他的考慮,隆裕太後是慈禧太後的親侄女,也是光緒皇帝的皇後,如果溥儀隻是繼承同治帝的宗祧,禮法上,作為光緒帝皇後的隆裕太後,就成了嬸母。

按照規矩,隆裕太後的身份就會變得非常尴尬,隻有讓溥儀作為同治帝與光緒帝的嗣子,這樣一來隆裕太後才能夠以母後的身份,作為皇太後,繼續垂簾聽政。

溥儀的父親載沣與慈禧太後親厚,而其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乃是慈禧太後心腹寵臣榮祿的女兒,是以溥儀算得上是“自己人”,比起其他的宗室子嗣,溥儀當然合适。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慈禧太後的确能夠讓載沣作為新君,但這麼一來的話,就等于斷掉了同治帝與光緒帝這兩位先帝的後嗣宗祧,而且也讓大統從鹹豐帝這一支轉移去了奕譞那一支。

載沣是個成年人,他若登基,作為葉赫那拉氏的隆裕太後當然也就十分尴尬,成了擺設,自然也隻能交出大權,葉赫那拉氏家族從此也就退出了朝堂。

隻有讓溥儀登基,讓隆裕太後垂簾、載沣攝政,這才是對于前朝、私情最好的選擇,慈禧太後掌握清朝數十年歲月,自然考慮的問題非常多,也是當時最合适的。

老謀深算的慈禧太後,為什麼會選3歲娃娃繼承皇位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