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作者:豐豐說曆史

滿清是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長達296年。

在旗人入主中原的時候,中華大地上的人口隻有七千多萬人左右,而辛亥革命的槍聲響起時,革命軍呐喊的口号是拯救四萬萬同胞,四萬萬,就是四億人。

短短三百年的時間,清朝人口的增長了足足三億多,這個增長速度讓同時期世界各國望塵莫及。

每百年穩定增長超過一億人口,這在舊時代封建王朝的發展模式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奇迹,為何清朝的人口會出現爆炸式的增長?清朝到底有哪些因素促進了這一現象?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戰亂與和平

俗話說,甯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就連動物都知道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主動停止繁衍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對人來說,戰亂和災害就是最大的生存威脅,自然災害是天災,無法避免,而戰争則是人禍——戰争是政治的延續,不穩定的政局歸根結底是社會沖突問題。

明末清初,戰争從公元1618年持續到了公元1683年。

後續還有多場局部戰争爆發,長達七十多年的戰亂導緻百姓流離失所,大批既是勞動力,又是生育主力軍的青壯年人口主動或被迫參軍入伍,失去了農耕勞動力,大量土地荒廢,更難以養活剩下的人。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每生一個孩子,就多一張吃飯的嘴,戰亂時期,多有饑荒,百姓甚至易子而食,成年人的命尚且保不住,更何況嗷嗷待哺的孩子呢?

随着順治帝坐穩了江山,清朝的統治根基逐漸穩固,多年的戰争終于平息,各地隻有局部叛亂引起的小規模械鬥,再無橫屍遍野的大戰爆發。

政局的穩定和社會的太平讓老百姓得以恢複正常的生活,耕作勞動,生兒育女。

這太平盛世一持續就是150多年,曆經康雍乾三代皇帝,三代皇帝還都是傑出的明君,文治武功樣樣在行。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康熙平三藩,收台灣,維護了大清内政安穩,為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雍正改革吏治,頒布了多種新經濟政策,極大的提高了生産力,不但填補了國庫的虧空,還讓大清走向了經濟巅峰。

乾隆面對準噶爾的叛亂和沙俄入侵的威脅,果斷的出兵邊疆,把威脅擋在國門之外,保護内地百姓不至于再受戰亂之苦。

康熙執政初期,全國人口剛剛一億出頭,乾隆三十六年時人口已經增長到了兩億多,可見多年的太平盛世,是促進人口增長的重要因素。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改革解放生産力

清朝的統治延續了明朝的政治模式,其中也包括自古以來就有的人丁稅。

丁稅是官府向百姓強制征收的稅,隻收男,不收女,一個人頭一份稅,是以在民間被稱為人頭稅。

人口越多的家庭要交的稅也越多,考慮到古代人沒有優生優育的觀念,一對年輕的父母十年裡生七八個孩子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是以要承擔的丁稅可想而知非常沉重。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如此看來,丁稅是不利于人口增長的,古代小農經濟的生産模式下,人口就是勞動力,勞動力越多生産力越高,生産力越高能養活的人口也越多。但丁稅這項政策偏偏卡住了老百姓的脖子。

可以說,封建社會長期處于對農耕人口的旺盛需求與丁稅的沉重負擔這個沖突之中。

但稅收是國家大事,曆代帝王不乏賢明君主深知丁稅的不合理,卻也對此政策無可奈何,直到清朝康熙雍正二帝執政,丁稅政策才被逐漸廢除。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康熙帝是最早開始着手改革丁稅政策的人,新政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頒布,昭告天下以後大清朝的新生兒再也不收人頭稅了,後面再收稅就以上一次全國已有人口的總數作為稅負的總額。

從此“永不加稅”這對民間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号,因為丁稅固定,以後再生孩子就不用多交錢,新生兒的數量得以高速增長。

康熙帝的固稅政策開了個好頭,他兒子雍正帝的新政——攤丁入畝則是徹底讓人頭稅成為了曆史。

在固稅之後,人頭稅沒了,百姓終于可以不再背負沉重的賦稅,想生幾個孩子就生幾個,但家裡人口多,地少,生的孩子太多還是養不起啊。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更不公平的是,豪紳地主家裡的地多人少,不但自己不幹活,交的稅還少,這樣下去,還是不利于增長人口,雍正頒布的攤丁入畝政策,就是為了改革這種不合理的土地稅收模式。

簡單的說,攤丁入畝就是把丁稅攤入了地稅,每家固有的丁稅從今往後再也不收了,隻收地稅。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封建社會,農田是最重要的生産資料,土地的多少決定一個家庭的收入水準,地多的就多交稅,地少的就少交,沒有土地的窮人就一分錢不用交。

可見,攤丁入畝的政策對廣大農民百姓是重大利好的政策,以前農民還擔心人多地少,養不活所有吃飯的嘴,現在丁稅沒了,餘下的錢可以用來養活更多孩子,開墾更多荒地。

根據統計,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長,正是從雍正帝攤丁入畝等新政施行之後開始的。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外來物種與開荒

辣椒,玉米,蕃茄,洋芋和番薯是當今随處可見的蔬菜,但其實這些物種傳入中國隻有短短幾百年的曆史,最早傳入中國也是明末清初時期。

當時的中國人可能沒有想到,這些看似奇怪的新作物,在未來會成為養活衆多吃飯的嘴,促進人口爆炸式增長的重要因素。

清初,中國百姓發現,不同于傳統的大豆小麥水稻等主糧,從美洲新大陸傳入中國的番薯玉米洋芋這“三件套”簡直是老天爺賞賜的奇迹,種植小麥水稻等主糧需要大量廣闊平坦的優質土地,對水和肥的要求也不低,但種植番薯玉米小麥就完全沒這個後顧之憂。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千百年來,山地都被農民視為無法農耕的區域,但美洲三件套傳入中國,讓這些無法耕種的廢地也有了用武之地。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季風氣候,潮濕的低地山麓非常适合種植番薯;海拔再往上,相對幹旱的半山坡則适合玉米生長;而到了靠近山頂的貧瘠地帶,種植洋芋也完全足夠用。

就這樣,清朝的統治階級驚喜的發現,版圖上突然多了大量可供開墾的山地。

清朝人口為何出現爆炸式增長,從7000萬猛增到4億多,什麼原因?

農田的增加,極大的緩解了封建王朝到了中後期必定出現的土地兼并等社會沖突,讓清朝的和平統治經曆了康雍乾三代盛世仍然繼續延續,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生孩子那是一個比一個賣力,大清人口增長飛快,到了道光年間,人口已經超過了四億。

可見,清朝人口從七千萬飛躍到四億人,這種高速人口增長現象背後的影響因素是十分複雜的。

安定和平的社會政治,勞動人口的解放,新經濟政策的改革發展,以及外來新物種的傳入等等方面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多方面因素綜合,在曆史的每一個階段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才是導緻清朝人口爆炸式飛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