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2月28日,立經濟遭重擊;美詭辯為何參加冬奧;美軍機南海失聯?

作者:袁周院長

據環球網報道,阿根廷總統将會出席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奧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對中國表達了支援,美國一番興風作浪後,最後發現自己站在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與此同時,在12月28日還有3件事值得關注。

第一件事,立陶宛港口貨運量銳減40%,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立陶宛雖然國家體量不大,但身處交通要道,是以靠着中轉貨物也能從中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但由于立陶宛政府的作死,立陶宛運輸業将遭受重創。近日就有知情人士透露,明年立陶宛克萊佩達港的貨物周轉量将會銳減40%,而該港口是立陶宛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12月28日,立經濟遭重擊;美詭辯為何參加冬奧;美軍機南海失聯?

立陶宛政客先是在涉華議題上,選擇在台灣問題上碰瓷,而後又以北約東擴為話題挑釁俄羅斯,将中俄兩國徹底得罪。一個彈丸小國,在美國唆使下不斷作死,将自己推向深淵。目前立陶宛在經濟上的損失已經初步顯現。由于立陶宛政客執意作死,中立之間的經貿往來基本斷絕,而且不少歐洲企業為了規避風險,都主動與立陶宛撇清關系。更讓人費解的是,美國對白俄羅斯的制裁,立陶宛卻響應得十分積極。

立陶宛本可以靠着優越的地理位置,躺着賺取各國貨物的中轉費,還可以借此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經濟。也可以借助中歐班列,大量進口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以緩解國内的通膨壓力。如今不但能賺的錢賺不到了,同時外商紛紛減少在立陶宛的投資,甚至有的企業選擇從明年開始完全撤出立陶宛。理由很簡單,立陶宛反複在一些國際議題上鼓噪,導緻立陶宛所處的政治環境急劇惡化,無法給投資者提供一個穩定可靠的營商環境。

12月28日,立經濟遭重擊;美詭辯為何參加冬奧;美軍機南海失聯?

立陶宛動辄談及所謂的“民主”,所謂的“價值觀”,其實質上無非是讨好美國,為美國的政治利益服務。立陶宛政客将國家推向大國博弈最前線,這無異于自取滅亡。

第二件事,美國EA-18G在南海一度失聯。近期有美媒不斷炒作,一架EA-18G電子戰機在經過南海時,一度與美軍指揮部失聯,美軍認為這是解放軍對其進行電子幹擾導緻的結果。對此,美媒再次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稱中國正在将南海等周邊區域變成所謂的“死亡之地”。

12月28日,立經濟遭重擊;美詭辯為何參加冬奧;美軍機南海失聯?

美國作為一個域外國家,反複在中國周邊海域飛行挑釁,吃了虧不但要叫慘,還誣稱中國對其造成威脅,看來美國的霸權思維已經深入骨髓。

事實證明,美國想要在中國家門口為所欲為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中國并沒有把南海變成所謂的“死亡之地”,但如果有域外勢力要想破壞南海地區的穩定和平,損害中國的利益,那麼不止是南海,解放軍所及之地,都将是挑釁者的“死亡之地”。

12月28日,立經濟遭重擊;美詭辯為何參加冬奧;美軍機南海失聯?

第三件事,美國為自己派遣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進行詭辯。美國在月初表示不會派遣官員出席冬奧會,然而就在前兩天,美國又改變主意,還為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聲稱是為運動員提供安全保障服務。首先,美國是否派代表出席冬奧會,不是由我國出面邀請,而是需要由美國奧委會向其提出邀請,是以這番炒作完全是美國自導自演的一場鬧劇。其次,美國敢說不敢做,敢做不敢當的行為實在有失大國風範。這番炒作不僅讓自己顔面盡失,而且讓日本等美國盟友也十分難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