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家名企看高品質|專訪網商銀行金曉龍:提高金融服務品質關鍵在這三點

中新經緯12月29日電 (魏薇)“讓金融服務更加符合客戶和實體經濟的需要,要在廣度、深度、精準度上做提升,這是提高金融服務品質的關鍵。”近日,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

百家名企看高品質|專訪網商銀行金曉龍:提高金融服務品質關鍵在這三點

網商銀行董事長金曉龍。受訪者供圖

“在規模上,中國的金融機構貸款總量180多萬億元,全球第一,但是規模并不等于廣度。”在金曉龍看來,現在真正缺乏服務,或者服務還比較薄弱的是廣大中小微企業,以及更加微小的經濟細胞,像個體戶、農村經營者等等。

據了解,從電商到碼商(注:即用二維碼收錢的線下商家),再到經營性農戶、小微工商企業,網商銀行至今已累計為超過4000萬小微客戶提供數字信貸服務,其中縣域客戶占比超一半。最近一年的客戶中,經營性首貸戶比例超過80%,大量此前未能獲得金融服務的小微客戶開始建立信用記錄。

金曉龍表示,“最近兩年,我們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的餘額客戶數分别增長了100%、110%、83%,高于東部地區77%的增速。我們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投放增長更快,有助于地區差異的縮小。”

在深度和精準度上,金曉龍認為,在實體經濟數字化的過程中,金融與實體經濟的結合越來越緊密。

“網商銀行和超過500家品牌達成數字供應鍊金融的合作,像蒙牛、海爾等品牌,他們的供應鍊本身正在數字化,許多經銷商的采購、結算都線上上完成,這時候就需要金融服務也嵌入在這條數字化供應鍊之中,也是線上化的,能夠靈活調整額度,比對淡旺季,同時,通過定向支付的功能,讓貸款資金可以定向用于采購等環節,精準流入實體經濟。”金曉龍分析說。

此前,基于數字供應鍊金融系統——“大雁系統”,網商銀行提出“1+N2”的模式,打破了傳統供應鍊金融“1+N”模式中對核心企業的高度依賴,而是通過資料技術,評估每個小微企業在供應鍊網絡中的主體信用,讓每一個小微都成為網絡中的中心節點,最終大幅提升供應鍊中小微客戶信貸服務的可得性。以往品牌經銷商在銀行的貸款審批通過率隻有40%-50%,而網商銀行的通過率達到了80%以上。

支撐網商銀行在廣度、深度、精準度上提升的力量,正是數字金融技術。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每一部手機成為一個銀行網點。

“不僅如此,衛星遙感技術讓我們識别農戶農作物資産,預估産值産量更為高效;AI、圖計算、語義識别等技術,讓我們有機會和使用者實作人機對話,識别使用者提供的自證材料,更深度滿足其金融需求。”金曉龍分析說。

金曉龍表示,未來網商銀行還将持續探索更多數字創新,并堅持開放理念,與更多夥伴一起,讓金融服務無“微”不至,以更加優質、高效、高品質的金融服務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