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說起晚清第一名臣,張之洞當之無愧,他仕途坦蕩,曾任職兩廣總督,光緒年間,他重視教育,興辦洋務。

不僅如此,張之洞還興辦棉紡廠、絲廠、制革廠等,主張實業救國,就是這樣一個頗有成就的人,他的兒子居然成了著名的漢奸。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家教背景

張之洞一生當中孕育了十三個兒子,63歲喜得幼兒張仁蠡,就是這個他最寵愛的小兒子,日後竟然成了臭名昭著、賣國求榮的漢奸。

張之洞身為一代名臣,對待下一代的管教也是恩威并施,管教有方。

其中有一個兒子頑劣異常,不愛讀書,重視西學教育的張之洞就将他送到了日本的士官學校習武,還寫了一篇《誡子書》流傳于世,勸誡兒子不要因為身份地位而荒廢學業,給家族丢臉。語言懇切,飽含望子成龍之意。

在小兒子張仁蠡九歲的時候,張之洞便去世了,俗話說“長兄如父”,哥哥張仁樂對他産生了很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帶着他走上了這條漢奸之路。

張仁樂是張之洞的第五個兒子,少年時期成長于科舉被廢除的民國時期,畢業于青島特别高等學校,之後前往日本留學。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日本的現代與發達沖擊着張仁樂的内心,于是1920年回國後,張仁樂就成為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媚日分子。

1922年,他擔任奉天省複縣知事,1924年,又任直隸省定縣知事,1925年,張仁樂成為了北洋直系軍閥李景林手下的著名“金剛”,兩人狼狽為奸,常常以“清理官财”為由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是怨聲載道。

1926年李景林在天津失勢,張仁樂便轉身前往營口,後來又任稅務局長,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仁樂直接投身日本關東軍。

張仁樂後來又當上了滿洲國政權的僞“外交大臣”,一時間似乎“風光無限”。

這樣一個毫無國家民族觀念的賣國賊會對張仁蠡産生這樣的影響,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在僞滿洲政權的十幾年,張仁樂就将張仁蠡帶上了這條歪道。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漢奸生涯

張仁蠡畢業于北京大學,随後在私立大學教書,1935年,适逢日本帝國主義在河北東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張仁蠡擔任了民政廳長。

此後,張仁蠡開始了他的漢奸之路。

武漢淪陷之後,與張仁樂素有交情的特務機關長森岡臯就邀請張仁樂出任武漢特别市市長,一來也是借其父張之洞在湖廣一帶的名聲便于接下來的管理。

張仁樂自命不凡,認為自己擔任新民會的副會長已然是勉強屈就,一個小小的武漢市長也更是入不了眼,于是張仁樂就順水推舟,讓弟弟張仁蠡擔任武漢市市長。

擔任市長期間,張仁蠡設定了警察局、财政局、稅務局等僞政府機構,将漢奸賣國求榮的特性展現得淋漓盡緻。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不僅如此,他還将武漢江漢關鐘樓調快一小時,以順應東京時間,下午五點後更是全城戒嚴,違者格殺勿論。

張仁蠡似乎很享受這種當漢奸帶來的“特權”,他還在武漢設立了各種親日學校。

1940年,臭名昭著的汪精衛想将自己的勢力安插到武漢,便極力排斥擔任武漢市長的張仁蠡。

張仁蠡好像當了一個虛假的市長,在武漢難以施展拳腳,日本方面隻是保留了他的市長位子,卻不為他撐腰。

張仁蠡見日方依靠不住,索性直接獻媚邀寵,投靠到汪精衛旗下。

一次,汪精衛要求張仁蠡設法求得武昌藏書家徐恕收藏的文廷式遺著,張仁蠡便借此機會,不惜大費周章購買來了原作版本,大力讨好汪精衛。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汪精衛見其辦事可靠,對其青睐有加,還獎勵他“國民黨中央委員”的頭銜,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張仁蠡靠着汪精衛,先後轉任為天津特别市市長和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

張仁蠡和他的哥哥一樣,當上大官傍上靠山之後就肆意揮霍,經常在管轄範圍内借機到處斂财,在北平購置了多套住宅。

他對老百姓的苦難視若無睹,一心隻呆在自己風花雪月的世界裡縱情享樂。

最終下場

日本投降後,張仁樂和張仁蠡兩人被判處漢奸罪關押在北平的某處監獄内。

張仁樂靠着夫人龔安惠的人際關系行了友善,逃過了死罪,前往日本度過餘生。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張仁樂能夠保全自己已是勉強,自然也就無法保證張仁蠡的死活了,張仁蠡于1951年被判處死刑,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張仁蠡在武漢任僞政府市長時,為紀念父親張之洞建立了一個祠堂,起名為“張公祠”。

抗戰勝利後,武漢人一度以張仁蠡為恥,孫蔚如将軍更是直接将“張公祠”改為“受降堂”。

張之洞老來得子,六十多歲才生下張仁蠡,而張之洞在七十出頭的年紀便去世了。

由此看來,在孩子還處于重要的世界觀形成之時,家庭教育缺失嚴重,沒有好好地引導,最終才導緻二人走上歪路。

除此之外,當時時局動蕩,正是國家内憂外患之際,若是意志不堅定,很容易因為侵略者一些蠅頭小利而放棄國家大義。

晚清第一名臣,63歲得子滿心歡喜,長大後兒子卻成著名漢奸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餓殍遍地,百姓更是苦不堪言,誰不想吃飽穿暖當上大官走捷徑呢?

但是再怎麼樣,民族大義都該放在首位,當一個人背棄自己的國家,那他日後必定會為人所唾棄。

如果張之洞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疼愛的兒子成為漢奸,不知會作何感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