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衆所周知,明朝滅亡于1644年,但如果不是因為有人在關鍵的時候力挽狂瀾,明朝可能在1449年就已經成為了曆史。因為有人出來力挽狂瀾,這才讓明朝有了後來的195年,但是這個人最終卻被明朝皇帝給殺了。

這個人被明朝皇帝所殺害的時候,全天下的人都認為他不應該被殺。那麼這個人是什麼人?這一切還應該從明朝當時的環境說起。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百姓為他送行劇照

一、明朝君王的擔心

14世紀後期,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對于明朝的前幾代皇帝們來說,他們始終都生活在隐患的狀态中,這個隐患是什麼呢?

1、

特殊的邊患

熟悉中國古代曆史的人肯定知道,在中國的曆史上,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戰争持續了長達2000多年,早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秦朝就花費了大量本錢和漠北匈奴人進行交戰,之後幾乎曆代王朝都在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宋朝時期,由于宋朝建立之初就面臨着先天不足的尴尬:宋朝沒有燕雲十六州。這就意味着宋朝缺乏了長城的防護,這一缺陷導緻兩宋被動挨打,直到漠北的蒙古人崛起,最終滅掉兩宋,漠北的蒙古人建立了元朝。

明朝推翻元朝以後,漠北依舊是北元的勢力,這讓明朝皇帝們不得不擔心:會不會有一天,北元朝廷還會打回來?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明朝出兵漠北劇照

2、

明朝帝王盡力彌補

為了彌補這個不足之處,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兩位帝王都做出了巨大努力,

朱元璋在位的三十多年時間裡,對北元發動了若幹次讨伐戰争,朱棣更是前後對北元進行了長達六次讨伐,并且,這六次讨伐戰争也互有勝敗。

其實,明朝的皇帝可能不知道這樣一個尴尬問題,那就是對于漠北部族這樣的力量,單獨依靠武力的鎮壓和讨伐,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太大效果的。

是以,随着明朝兩代雄主的去世,明朝朝廷對于蒙古各部的打擊也随着松弛起來,最終,在明英宗在位的時候,蒙古的瓦剌部強大了起來。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瓦剌人劇照

二、明朝的空前危機

1449年的明朝,面臨着亡國的危機,這種亡國危機和以前宋朝的靖康之恥十分類似。

靖康之恥

北宋末年的時候,北宋朝廷的兩個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都被金國人抓到了北方,随着宋朝的這兩位皇帝一起被抓走的,還有宋朝的文武大臣們,這樣緻命的打擊導緻北宋滅亡。

而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整個北宋的朝廷已經被人連鍋端了,雖然金兵沒有占據宋朝太多地方,但是沒有了中樞機構的宋朝,其實也等于喪失了和金國人鬥争的本錢。

而明朝面臨的危機,和靖康之恥十分類似。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明朝面臨的危機劇照

土木之變

明朝的明英宗繼位時還是一個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對于蒙古人的進攻,明英宗做出了十分荒唐的行為,他的這個行為幾乎葬送了整個明朝,這一事件,在曆史上被叫做土木之變。

明英宗聽說蒙古人來進犯,于是親自率領40萬明朝精銳部隊去進攻,需要說明的是,這幾乎是明朝北方地區的所有精銳。

明英宗絲毫不懂得如何帶兵打仗,在他的指揮之下,這40萬明朝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明朝的英宗皇帝也是以被蒙古人俘虜。

此時的明朝面臨的局面,幾乎和靖康之恥的局面類似,不過這裡面還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首先,靖康之恥的時候,宋朝的整個朝廷都被蒙古人連根拔起,而明朝人隻是俘虜了明英宗這一個皇帝,從這一點來看,明朝的情況要相對好一點。

不過劣勢之處也是存在的,北宋滅亡的時候,宋朝的精銳部隊還在,軍隊保障了南宋朝廷得以順利開張,而明英宗直接斷送了這40多萬精銳部隊。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明朝精銳部隊被斷送劇照

3、

力挽狂瀾

明朝的英宗皇帝被活捉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後,整個朝廷亂成一團,在當時,朝廷裡面主流的意見是,北方既然已經沒有了像樣的軍隊可以抵禦蒙古人,那麼,明朝朝廷可以遷都到江南之地,長期和蒙古人進行對抗,這樣做,最差也可以保證南北朝的狀态。

不過,如果這個計劃得到實施的話,按照當時蒙古人的勢頭來說,既然占領了北方地區,那麼絕對不可能留下南方給明朝,是以明朝即便遷都南方,多半也會一并被消滅。

就在這個時候,兵部尚書于謙站出來力挽狂瀾,

首先,于謙聯系了一部分朝廷裡面的正直大臣,在這些大臣的擁戴之下,明英宗的弟弟登基做了皇帝,就是明朝曆史上的景泰皇帝,

明朝有了新的皇帝以後,政策方面才可以做到另有所出。

而後,于謙極力勸說景泰帝不要遷都到南方,而是要留在北方和蒙古人進行抵抗,

最終,景泰帝拗不過于謙,隻好率領明朝軍民抵抗蒙古人的進攻,最終,明朝取得了全面勝利。

起初蒙古人扣押明英宗,久而久之,覺得明英宗沒什麼利用價值,于是将明英宗釋放回來。

因為有他,明朝得以延續195年,被斬時,全城百姓為其喊冤

圖檔:于謙劇照

4、

于謙的遭遇

景泰帝在位八年以後,因為生病無力打理朝政,而被明英宗發動政變複辟,明英宗發動政變以後,于謙的仇人石亨,建議明英宗殺死于謙。

明英宗雖然年輕的時候荒唐,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磨難以後,他已經懂得了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是以,他覺得于謙是明朝的功臣,自己無論如何不能殺于謙。

不過,石亨建議明英宗:如果不殺于謙,你的複辟沒有法理依據,殺于謙可以采用這樣的罪名:

明英宗被俘虜的時候,朝廷還有太子存在,于謙不擁立太子,而是擁立明英宗的弟弟,本來就是謀反行為。

明英宗想了想,無奈之下,隻好采取了石亨的建議,于是處決了于謙。于謙被處決的時候,全天下的人都認為于謙是被殺的,是以明英宗去世後,新的皇帝很快為他平反。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