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引言

古往今來曆朝曆代,似乎都逃不開戰争的洗禮。而殘酷血腥又是戰争永恒的主題。現代戰争已經進入了熱兵器時代,一旦交戰,強大的殺傷力必然造成嚴重的後果。是以大國之間的較量,必須回歸理性。相比之下,冷兵器時代講究的是近身實戰,以刀劍為主要兵器,有如《赤壁》所述:“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将磨洗認前朝”。刀槍劍戟,是古戰場的主角。

在戰場上,武将們金戈鐵馬,與對手們狹路相逢時,輕者負傷,重者喪命。那些久經沙場的将士,更是負傷累累。而作為一名将士,身上的傷痕也是勇氣的象征,是戎馬成就的證明。能夠全身而退的,通常是那些臨陣脫逃的懦夫。不過也有例外,據《清史稿》記載:“遇春結發從戎,大小數百戰,皆陷陣冒矢石,未嘗受毫發傷。仁宗詢及,歎為‘福将’。”便是講的清朝名将楊遇春,一生經曆大小戰役上百場,卻沒有絲毫的損傷。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古代戰争劇照

01

他就是楊遇春,清朝著名猛将,曾擔任陝甘總督。楊遇春的家鄉在四川崇州,從小練習國術,因家道中落,在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時年19歲的他考取武舉人,由此開始了自己的戎馬一生。直到七十八歲壽終,他的軍旅生活才告結束。

由于楊遇春戰功顯赫,嘉慶皇帝多次召見他,對其大加稱贊,稱其為 “福将”。一生經曆數百戰卻毫發無傷,這在古戰場上是非常罕見的。而且楊遇春在戰場上的角色,也并不是運籌帷幄之中的軍師,而是實實在在的武官,弓馬娴熟,武藝精湛。靠着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從底層晉升,升至總督,再到一等昭勇侯。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楊遇春畫像

楊遇春一生參戰無數。比如,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天理教李文成聚衆起義,占據了滑縣道口鎮。楊遇春奉命率兵進行征剿。一日,他帶領八十親兵在前線偵察敵情,卻在途中碰上了李文成及其部下上千人。這樣的形勢無疑是敵衆我寡,楊遇春見此,卻面無懼色,而是沉着冷靜,帶着部下與敵軍對戰。他的這份勇猛剛毅,也感染了親兵,殺敵時以一敵百,無一不是勇氣可嘉。

02

果不其然,楊遇春也帶着這幾十個親兵沖出了包圍圈,并且取得了殺敵二百多人的戰績。回營途中,楊遇春一如往常地清點人數,發現少了兩個親兵,愛兵如子的他立馬掉頭,帶兵殺回敵陣,硬是搶回了這兩個親兵的屍首。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清朝八旗士兵

戰場上的傷亡在所難免,但作為主将的楊遇春卻從不漠視士兵的傷亡,也從未視戰死為平常事件。楊遇春待士兵如同手足,哪怕是戰死沙場的部下,也會盡力守候他們最後的榮耀。如此禮遇部下,珍視生命,也增強了他的凝聚力與上司力。這也是他能夠身經百戰,依然毫發無傷的秘訣。對待敵人,楊遇春兇猛彪悍,決不留情;對待部下,則仁愛有加。

03

“禮尚往來”是最基本的人情世故,更何況還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專家表示,光看楊遇春手下士兵飲食,便可知此人心胸。楊遇春珍視部下,也得到了将士們的愛戴與擁護。他一直以來廉潔正直,從不貪墨軍饷,士兵們能夠吃飽吃好,對他感恩戴德,自然不會讓他受損分毫。楊遇春也從不臨陣脫逃,或者躲在帷帳中當縮頭烏龜,永遠都是以身作則,沖在前線,和戰士們同進退。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清朝将士劇照

在這樣一位主帥的上司下,士兵們自然會舍生忘死,勇于參戰。夫戰,勇氣也。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士氣也是取勝的關鍵,好的士氣往往是戰争勝利的一半。

如此一來,楊遇春的軍隊凝聚力提高了,打勝仗的機會也大大提高了,自然減小了主将作戰的危險性。就算是遇到了危險的境地,楊遇春的親兵們也會拼命保護他,形成一道堅固的人牆,這才成就了他身經百戰零負傷的戰績。

清朝傳奇“福将”,征戰59年卻無一傷痕,專家:看他給士兵吃啥!

▲清朝士兵畫像

結語

由此可見,楊遇春打了59年的仗,身上卻沒有一處傷口,原因可以用八個字總結:馭下有恩,得其死力。簡言之,就是施恩于部下,換取士兵的信任與擁戴,進而得到部下的拼死效力。這既是楊遇春管理部隊的成功經驗,也是他個人魅力在事業上的展現。這樣的經驗也是值得當代的管理者們學習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