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汽車行業厮殺激烈 索尼(SONY.US)造車之路崎岖難行

電動汽車行業厮殺激烈 索尼(SONY.US)造車之路崎岖難行

從個人音樂播放器到遊戲機,索尼(SONY.US)為了成為行業先鋒,常常铤而走險。這一次,但對這家日本消費科技巨頭來說,進軍電動汽車行業可能會将風險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智通财經APP了解到,索尼首席執行官吉田憲一郎本周在拉斯維加斯的科技展會上表示,公司将成立索尼移動(Sony Mobility),這令投資者大為驚歎。然而索尼股價周四下跌超4%,因為他們考慮到索尼實際推出的搭載傳感器、消費電子産品和娛樂産品的電動汽車可能面臨行業競争對手的嚴峻挑戰。

有分析人士認為,索尼品牌汽車的主要目标是創造一款自動化連接配接汽車為汽車共享和叫車等平台提供服務,這類型服務最終可能超過汽車銷量。

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估計,到2030年,“移動即服務”市場的規模将從去年的30億美元左右激增至400億美元。

但分析人士指出,索尼很可能必須在造車工廠和裝置上投入巨資,才能将兩年前在拉斯維加斯首次亮相的Vision-S電動汽車原型機大量推向市場,以實作和電動汽車巨頭們進行有效競争。

東京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汽車分析師Takaki Nakanishi在談到吉田憲一郎的聲明時表示:“要想在這個行業取得成功将會非常困難。”

行業領先者特斯拉(TSLA.US)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輛電動汽車,在經曆了多年虧損後,依靠投資者的支援,該公司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來徹底革新汽車行業。

如今,随着各國試圖通過逐漸淘汰汽油和柴油驅動的汽車來減少碳排放,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電動汽車的加速轉向可能對大型科技公司是有利的,因為在科技加持下,它們比内燃機汽車更容易制造。

Nakanishi補充道,索尼正加入探索汽車行業發展機會的大型科技公司行列,這些公司還包括iPhone制造商蘋果(AAPL.US)、南韓LG電子和中國台灣富士康。

但要想讓他們的汽車具備正式上路的條件,他們還必須遵守比消費類電子産品嚴格得多的各類安全法規,汽車部件也必須經受住嚴酷的道路和戶外環境。

Nakanish表示:“索尼很難做到特斯拉所做的事情,在他們面前的障礙物太高了。”索尼尚未表示是否會或如何生産品牌汽車,但該公司已經聘請了一些知名的汽車行業制造商,其中包括加拿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曼格納國際(MGA.US)、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博世、法國汽車技術公司Valeo和匈牙利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AImotive。

目前,豐田、通用汽車(GM.US)、大衆汽車和Stellantis(STLA.US)等老牌汽車制造商開始反擊,計劃投資數千億美元,這将使得索尼等科技公司面臨更加激烈的競争環境。

對于一些科技公司來說,造電動汽車的吸引力已經下降,且造車風險已經遠超吸引力。2018年,新型吸塵器發明者詹姆斯·戴森放棄了他的電動汽車計劃,因為造車複雜性超乎想象。

索尼競争對手松下也避開了生産整車電動汽車,但為特斯拉電動汽車提供電池。松下一位發言人表示:“松下不考慮生産松下品牌的電動汽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