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攜新一代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而來,速騰聚創為助力自動駕駛量産有何新動作?

攜新一代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而來,速騰聚創為助力自動駕駛量産有何新動作?

*速騰聚創新一代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 

自動駕駛量産前夜,賽道上的主機廠和一級供應商關注更多的是傳感器的品質(車規級)、價格,以及比低速車更大規模的量産能力。

固态化、小型化、低成本化已經成為雷射雷達硬體大勢所趨。便宜且體型苗條的固态雷射雷達被信奉為自動駕駛汽車量産的“真命天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即雷射雷達内部機械部件減少後,可以實作低成本和穩定的産品。

“三化”成為雷射雷達公司活下來的必經之路。近幾年,不少雷射雷達公司開始打造固态雷射雷達并推出晶片級産品:業内知名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在去年推出了低成本固态雷射雷達來鞏固自己的地位;IBEO、Quanergy、Innoviz也擠進固态雷射雷達圈子,相繼亮相産品并公布量産計劃;在國内,CES 2019創新獎得主速騰聚創是首個承諾量産和傳遞固态雷射雷達産品的的公司。

從2016年宣布量産16線雷射雷達、推出32線雷射雷達,再到展示MEMS(微機電系統)固态雷射雷達,公布OPA(相控陣)固态雷射雷達規劃。國内雷射雷達獨角獸速騰聚創近兩年的動作越來越大。繼第一代MEMS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Pre亮相CES 2018後,蓄力一年,MEMS固态雷射雷達全面更新至RS-LiDAR-M1。

為自動駕駛量産而設計,速騰聚創新一代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正在向“車規級”、“量産”靠攏,這款産品也将在CES 2019上進行公開示範。

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有何突破?

一年前,伴随着第一代MEMS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Pre在CES 2018亮相,這家中國雷射雷達公司速騰聚創一度成為圈内焦點。2018年5月,RS-LiDAR-M1Pre首次搭載至菜鳥的無人物流車上,并亮相阿裡菜鳥全球智慧物流峰會,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到無人駕駛車輛的固态雷射雷達。目前這款固态雷射雷達産品已經開始向主機廠及一級供應商進行送樣。

從技術層面看,MEMS 通過微振鏡的方式改變單個發射器的發射角度進行掃描,由此形成一種面陣的掃描視野。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第一代MEMS 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Pre等效于 200 線雷射雷達的掃描效果。而相較于RS-LiDAR-M1Pre,車規級RS-LiDAR-M1通過全新光機系統設計實作MEMS技術,在探測距離、分辨率、視場角、可靠性等多個方面完成了更新。

*RS-LiDAR-M1 實測

視場角:水準視場角達提升一倍,達到120°。通過全新光機系統的設計,RS-LiDAR-M1水準視場角相比前代産品M1Pre提升近100%,達到120°。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M1 Pre 的水準測角與垂直測角為 63 °*20°。

攜新一代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而來,速騰聚創為助力自動駕駛量産有何新動作?

面向自動駕駛量産,通過采取不同的安裝方式,RS-LiDAR-M1可滿足L3/L4甚至更進階别的自動駕駛需求。自動駕駛車輛通過合理搭載布局5個RS-LiDAR-M1,可實作汽車無盲區360°感覺覆寫,并在汽車前方獲得雙雷射雷達感覺備援,實作更進階别自動駕駛。

速騰聚創将RS-LiDAR-M1目标量産成本劃定在200美元。以此計算,5顆RS-LiDAR-M1硬體成本等同于市場上最高線束的機械式雷射雷達的百分之一。

探測距離:距離達200米,點雲效果實作突破。1550nm與905nm的雷射器光源之争,更多在于成本與性能的博弈。對于低成本的905nm光源雷射雷達而言,足夠的探測距離是其需要攻克的技術關卡。目前RS-LiDAR-M1在905nm雷射器基礎上實作的探測距離可達到200米。

攜新一代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而來,速騰聚創為助力自動駕駛量産有何新動作?

RS-LiDAR-M1的雷射雷達系統最終輸出的點雲效果更加可觀。速騰聚創在光機系統與信号處理技術方面進行了大幅更新,進而提升M1的探測能力,目前可清晰分辨欄杆栅欄等細小物體。

攜新一代車規級固态雷射雷達而來,速騰聚創為助力自動駕駛量産有何新動作?

速騰聚創雷射雷達布局

從 ADAS 到 Level 4,各階段自動駕駛需要不同的探測距離及視場角,垂直及水準的角度分辨率也不同,速騰聚創的目标是希望提供滿足以上不同場景的雷射雷達産品。

邱純潮曾表示,從混合固态雷射雷達、MEMS 固态雷射雷達到 OPA 全固态雷射雷達,三者在不同時間點和應用領域有不同的使命。

在固态雷射雷達技術演技路線層面,業内已逐漸形成共識: MEMS是最有希望快速落地的成熟方案,OPA 與 Flash 則是明日之子。

從技術的開發周期與成熟度看,MEMS 雷達相對晶片級别産品,開發周期更短;從應用場景與産品落地周期看,應用場景可分為低速載人載物的有條件自動駕駛和高速載人載物的自動駕駛,前者落地速度比後者快,對車規、價格不太敏感;且 MEMS 雷射雷達的晶片化特征,使其具有車規級、千元級和易量産的基因。是以MEMS方案更容易被汽車廠商接受,成為第一代 L3 級别以上自動駕駛量産汽車的感覺配件。

而 OPA 則面向全自動駕駛,是最有可能實作大規模量産的産品,相應的産品要求也更高。

雷鋒網新智駕了解到,目前速騰聚創針快速落地的自動駕駛量産車推出的首個基于硬體和軟體算法的解決方案包括第一代RoboSense MEMS固态雷射雷達RS-LiDAR-M1Pre和AI算法。在OPA晶片級産品層面,速騰聚創早在 2016 年上半年便開始探索 OPA方案(無任何機械運動部件)。

雷射雷達賽道上,産品突破捷報頻頻傳出:Velodyne 固态雷射雷達新品 Velarray 在去年6月完成中國首秀;Ibeo下一代固态雷射雷達可以探測超過300米範圍内的目标;Quanergy将和Sensata合作于今年9月正式啟動固态雷射雷達的批量生産線,并将在中國建立超大型的生産設施,以增加旗下固态雷射雷達等産品的産量。

自動駕駛廠商都有自己的大規模量産路線圖,時間節點多定在2021年和2022年。又一個春天來臨,留給雷射雷達供應商的時間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