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作者:上海國際設計周

10年,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變化、更新、疊代,或者是人生體驗的豐富。

在過去十年裡,馮瑩瑩從職場新手、設計師向企業管理者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身份和觀念也在不經意間發生着各種各樣的轉折。在這個節點回望過去,她所遇到的那些小打擊、小幸運……記憶中或模糊或深刻的片段,彷佛都成了自然而然的結果。在設計這條道路上,前方還有太多未可知的驚險和驚喜,她對此态度依然從容如很多年前——溫柔而堅定知足且上進。

對于馮瑩瑩而言,十年是個值得紀念的時間機關。本文就讓我們走進馮瑩瑩,聆聽她的向上人生——設計,這十年。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

中國貿促會商業委員會創意設計中心理事會理事

上海國際設計周藝術指導

上海國際設計周聯合策展人

梵馬設計創始人

-

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

商業設計師

不同的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在馮瑩瑩看來,作為一個商業設計師,還是有社會價值的,是有那種自我成就和滿足的東西的。有時候設計師更像一個醫生,我們的存在是來解決問題的,而不是實作自我的。

在馮瑩瑩其設計作品《集美社》中,該項目身處繁華的商業環境中,旨在為女性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的美容中心。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空間視覺效果,而是顧客身處其中的時候,能夠給她們帶來甯靜舒适空間的向往。一直以來,針對女性空間都是很片面化的,這産生了很多看上去很美但是卻非常消極的空間。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作品《集美社》

「我希望我們的項目空間是完全開放、自由、安全、舒适的。無論是年輕女孩、妻子、媽媽、奶奶一輩、職場女王……她們可以在這裡閑聊、放松、喝咖啡,而這裡她們可以無負擔地做自己。作為女性,我覺得還是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我們女性群體。」而這正是馮瑩瑩能創造舒适空間環境,給生活創造出來的更多可能性。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這大概就是比僅僅實作自我更具有成就感的事情。普羅大衆生活和使用的商業空間,它的社會性或者城市感在逐漸增強,人們還是更需要能夠帶來生活感的東西。生活可以變,但馮瑩瑩看來空間還是要有那點“氣息”在,如果“氣息”沒有了,我覺得整個空間的自身價值和别的商品沒有任何差異性,它就是冷冰冰的快餐。

設,是手段

計,是目标

早期馮瑩瑩進入這個設計行業的時候,她會被設計的技法所吸引,追求空間的美感、表面的視覺呈現。而那時候的她也不斷學習當代許多優秀設計大師的設計,但那個時候純粹是從技術層面或者說從美學層面去了解大師的作品和設計,但是它的社會背景、曆史背景、文化背景,其實是與現實是脫離的。如果我們沒辦法了解它産生的真正原因,它們的使用狀态、社會效益都是未知的。回想起來,馮瑩瑩覺得那時候産生的設計其實是很脆弱的。

慢慢的,在職業的過程中,馮瑩瑩對設計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從了解物到了解人,開始關注“普世”的東西,多方面多元度地去關照城市、社會、人群。設計就是一個人價值觀與哲學觀的展現,設計的目的不是設計師的自我表達,我們工作的價值是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并解決問題。「設」不是花拳繡腿,不是錦上添花,而應該是雪中送炭。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作品《雙河灣》

在「計」的層面,我們能看到多遠,設計才能達到多遠。美學是設計工作最基本的東西。随着中國房地産的發展,行業的劇烈擴張,設計的藝術性在消薄,同時它的社會性卻在增強。

「純粹的東西能夠打動我,但是我知道其實生活的本身并不是這樣子的。你想做一個特别純粹的人,在這個社會很難生存下去;你想做一個特别極緻的人,依然很難去跟這個社會真正的包容在一起。如果我做的項目能夠為更多的人,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提供一種包容的感覺,使得設計更加豐富和多元,成為更加有生命力的一種存在,那這也是設計的本質。」馮瑩瑩如是說。

堅守價值觀

不斷打破邊界

設計師應當都是有價值觀的。首先有一個底線,這是不可觸碰的,其實也是很容易實作的。而馮瑩瑩的底線就是以人為核心。她希望自己做的每個東西不管是空間也好,造型也好,對将來的使用者都應該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早在多年前,馮瑩瑩做過一個美式帶中式的私宅項目。業主是一家長期居住在美國,生活習慣及審美也随之有了新的變化。加上業主他們一家在美國和安甯分别有一套别墅,是以對新房子的設計要求比較高。前期業主在看了馮瑩瑩的設計初稿後并沒有給過多意見,而是給了她那兩套别墅的資料和圖檔後,重新對房屋進行了概念設計,并且沒有收取任何費用。盡管當時馮瑩瑩覺得“沒戲”了,但出于要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态度,還是決定盡全力去争取。最終,《光陰的故事》項目于此誕生。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作品《光陰的故事》

“很多時候,設計是在束縛中創新,創新亦是對設計風格的整合和功能的優化,最終帶來設計形式和空間的創新。”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其實設計師真正的工作不是那麼天馬行空或者唯美主義,很多時候就是很現實、很基礎、很多條條框框的情況下去創新。馮瑩瑩最初對于設計的興奮點和出發點,來源于其父親,帶着對父親事業的傳承和念想,将人的情感融入空間本身。無論是爸爸、媽媽、孩子、老人們身處其中,都能滿足其生活需求,感到舒适、自在,實作人與空間價值的最大化,而這也是馮瑩瑩所了解的設計本身最大的特性。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設計就是在空間層面對于人的需求重新配置設定,無論是基于大資料的機器,還是基于經驗與體驗的設計師,最重要的都是要重建立構一套資源的配置法則,進而在某個空間裡得以實作。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作品《騎士》

在馮瑩瑩看來,設計師不光要解決技術層面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要兼顧統籌考慮整個項目,有時候的角色會變成一個使用者的代言人或訴求者,将一些使用者的訴求和想法,提供給室内、幕牆、燈光的一些更專業出口。通過反向思考,不斷提出一些不同于傳統思路的解題方式,進而提供多種跳躍性,但卻會給設計帶來很多全然不同的視角。

-

不忘初心

做一個有設計感的團隊

作為“拼命三娘”,馮瑩瑩以前會覺得設計師是從個體出發的,需要自我承受和自我滿足,但現在她對自己職業的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長遠的規劃,或者說是想達到的一個理想狀态,是打造一個團隊。我認為一個團隊、一個集體才能去把一項事業做完,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做不了的。「這不是一個生産團隊,對設計的初心更重要,并适時發揮自我的特長。」

之是以一個團隊能夠在一起,核心還是在于價值觀的統一。這個價值觀絕對不是美學的統一。審美應該是百花齊放的,在某個時間點某個時間段都可以是有變化、有差異的。設計的價值觀,是對設計價值的判斷與認同,設計的核心是對社會資源的優化和利用,希望通過設計的過程尋求一個平衡點,既有業主的利益訴求,同時也能把社會的一些公共空間、市民的一些需求去實作。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如果說「設計師」側重于技術,那麼「創始人&設計總監」則偏向管理。作為職業設計師,需要具備審時度勢的營運能力,管理複雜性與沖突性的項目。如果一開始就用利益去驅動去做設計,斤斤計較、患得患失,那種緊張會成為一種負能量的消耗。如果用平常心且當成一個事業去做,能看到這件事情完成以後帶來的成就與滿足,或者一種自我價值的實作,就會找到比較舒适的狀态。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馮瑩瑩作品《一牆之隔》

大道至簡,守正出奇。這是一種自由,是一種不被物質或者利益驅動的自由。馮瑩瑩認為這種是發自内心的愉悅自我,是其做設計這個行業或者做任何一個事情,能夠堅持下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回想工作的10年,也發生了角色定位的轉變。最開始隻是當個職業,畢竟設計師解決最基本的溫飽,是很容易能夠實作的。但是做設計行業想做到大富大貴,其實不太可能,到一定時候肯定要有物質之外、精神之上的價值觀訴求,否則沒有辦法堅持去做這個行業。

「作為一位女性,我做到了精神層面的自由與獨立至關重要。我認為對自我的價值不需要别人的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設計而論設計,才能不随波逐流,才能在細微之處見真情。」

設計可以是理性的種子,生發出感性的花。

梵馬設計創始人馮瑩瑩:向上十年,以變應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