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作者:小馬SDReading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深時之旅(豆瓣分9.2)

我們腳下的世界,不隻安頓着黑暗和死亡,也珍藏着隐秘的人性、漫長的文明。現在的我們即是這個時代的創造者,也是未來世界的祖先。

可我們能成為好的祖先麼?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裡,同樣的三個任務反複出現:

埋葬珍貴的東西、擷取有價值的資源、處置有害的物質。

埋葬:回憶、珍貴的東西、資訊、脆弱的生命;

擷取:資訊、财富、啟示、礦石、洞見;

處置:廢棄物、創傷、毒物、秘密;

今天給大家帶來當代最好的行走文學、自然作家和詩人的[英國]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的最新力作《深時之旅》。

從中石器時代藏骸所、深海實驗室、森林菌根網絡,到雙生地下城、地下無星河、戰時萬人冢,再到洞穴岩壁、冰臼、核廢料處置庫……你會見到了一些希望自己永遠銘記之物,也會見到了一些甯願從未目睹之事。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化石

到底什麼是“深時”?

“深時”是地質時間概念,是地下世界的計時機關。它對時間的計量方式讓人類顯得微不足道,因為它的機關是“世”和“宙”。而我們現在所處的隻是其中的“人類世”,以深時衡量,“智人”眨眼間就會從地球消失。

在深時的世界裡,山川、河流、林木、岩石等都是“活”,都有着各自的記憶,他們緩慢地編制着古老的關于創造、湮滅于埋葬的故事。

讓我們跟随麥克法倫從計劃到寫成耗時近10年,徒步行走數萬公裡,求證26種語言,跨越69門學科的地下“奧德賽”之書,一起探尋深時的秘密:

第一站:英國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山洞

門迪普

門迪普素有采礦之國、洞穴之國以及墓葬之國之稱。

深入門迪普的艾弗林山洞,發現這裡有留存一座一萬多年前的藏骸所,驚歎喪葬文化在這裡一萬多年前就已經存在。

為什麼生活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信念的遠古人類,都會有相似的喪葬文化?

被發現的古墳中的随葬品昭示着一個廣泛存在于不同文化的信念:埋葬是通向來生的旅途,旅程中将會用到人世間的物件。

羅伯特·波格·哈裡森(Robert Pogue Harrison)在研究人類喪葬習俗的著作《逝者之國》亦寫道:“人之是以為人,首要意義在于埋葬”。我們生活的土地是我們唯一最終的歸宿,幾十萬年來都是如此。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俄羅斯鉀鹽礦場

伯畢鉀鹽礦場

礦場的地下礦道貫穿荒野和大海,全長600多英裡,通道西南支線位于荒野山谷的下方,延伸至北約克郡深處;東北支線則在北海下伸展,越過大洋航線,抵達遼闊的公海。

你可能永遠想不到,當你在荒原行走和大海上航行時,你腳下深處的地底同樣有一群人在和你同行,奮力開采着鹽礦運往全球。

同時礦道下的“時間投影室”,正在做着可能并不存在的暗物質研究和發現工作,正在等待天鵝座的信号,等待揭示關于一百三十八億年前宇宙誕生的謎題。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地下鉀鹽礦

對于宇宙衆多的未解之謎、對于可能并不存在的暗物質研究,讓人不得不思考神是否存在?不要着急下定論,朋友們,至少研究暗物質的科學家相信它,難道你能說他不相信科學麼?

隻是科學作為人類對世界的一種認知本身就有它的局限性。相信神存在的并不少,并且有些人也認為科學是不可能找到神存在的“證據”的,哪怕你說你找到了證據,那一定和神無關,因為神不可能留下把柄。

遠古生物沉積形成的鹽礦滋養着後世的我們,以深時的視角來看,人類世後的我們留下的終将是什麼?是愛麼?

錯,是塑膠、豬骨和鉛-207,這些就是人類世的深時地層組成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下層林木

艾坪森林的下層林木

下層林木:土壤之上樹冠之下的生物,真菌、苔藓、地衣、灌木和樹苗等,這是一個中間地帶。

樹木-真菌地下共生網絡(木維網),是關于地下生态科學的研究,研究的是一種互利共生關系。

真菌網絡能在植物間進行資源配置設定,糖、氮、磷是可以在一片森林的不同樹木之間共享,一顆将死的樹木會将自己的養分通過網絡散播出去,貢獻給集體,一個生病的樹則能從鄰居那裡擷取更多的資源支援,就像古老終極的集體社會主義一樣。

這樣的森林是否是一個超級有機體?存在于我們目之所及,但卻看不清的地方。

如果要用什麼模型來解釋木維網,那就是“社會主義”和“自由市場”的模型,它們都把人類政治領域的認知塞進了一門超越人類的科學中。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原始森林

“自由市場”模型中,充滿了内在聯系的森林應被視為一個競争系統,系統内所有成員都在成本-收益的架構内,它們為了個人的利益行動,通過“獎懲機制”規範彼此。

“社會主義”模型中,樹木之間彼此照應,通過真菌網絡分享資源,情況好的樹會扶持那些條件差的樹。

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人類社會的完美的意識形态,就存在我們的每天走過的腳下,在那裡從古至今每時每刻都完美地運轉着。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人為的為了迎合人類的實用價值觀的模型和論調,可能木維網比我們人類暫時所認知的要複雜得多;也可能因為自由意志的存在,人類社會的複雜性遠遠超過木維網。

第二站:歐洲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巴黎地下墓穴

法國巴黎看不見的城市

知道巴黎的地下有什麼麼?是如蛛網般的洞穴。

巴黎建設在一個洞穴系統上,這個由道地構成的宏大技術系統,将古老的地窖、石灰岩采石場、岩洞和地下墓穴連接配接起來,從中世紀初開始,就不斷有人踏入、穿行。

地質堅硬的石灰岩是巴黎地上建築的基礎,十二世紀末就開始了地下石灰岩的大量開采,600多年的采石曆史,讓巴黎南部的地底形成了延申範圍覆寫九個地上行政區的采石洞(地下墓穴),由石穴、石室、石廊組成的全場兩百多英裡的網絡。

在這裡,作者開啟了一場長達幾周的緊張刺激的巴黎地下洞穴之旅,探尋光鮮亮麗的巴黎背後的黑暗的曆史。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星空雪山河流

無星之河,意大利

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交界處的斯奈熱山是蒂瑪沃河的發源地,無星之河意喻通向地獄的河流。

因為地理原因,奔流的河水在斯克契揚村突然流入地下消失了,地下奔流約二十二英裡後,在杜伊諾附近重新露出地表,彙入亞得裡亞海。

而至今為止,蒂瑪沃河的地下河段仍隻有約百分之十五為世人所知。

沿線的自然景色一眼望去美麗且壯觀,如果不考慮它曾經的黑暗的人類曆史。河流的多個潛入點、落水洞也都埋葬着文明和殘酷世界戰争的過去,是以安塞爾姆說“我認為無辜的景觀是不存在的...”。

但隻依靠那段黑暗的曆史去解讀一個地方,相當于剝奪了它未來的可能性,拒絕修複,放棄希望。時間之河永不停息,地球上所有的地方,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壯麗的唯美的,現代的落後的,都是一片“明暗”交替的負責作用後的景觀。

第三站:北方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壁畫

紅色舞者,挪威

北極地區青銅時代的彩繪洞穴中,存在紅色舞者的線條畫。

洞穴羅弗敦群島,位于北緯68度,在庫爾赫拉倫岩洞(地獄之洞),過去的山脊或者海運兩條路都異常兇險。冬季一人翻越兇險的雪山和峭壁,穿過狂風呼嘯亂石林立的海岸線,隻為找尋那僅僅聽說過并随之癡迷的線條。

這些身影永不停息的舞蹈了數千年,仿佛逝者在另一邊伸出手,通過石頭和生者的手相觸,手掌相抵,指尖相碰。一股無法言明的情感湧起,讓人忍不住放聲痛哭。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海上石油鑽井平台

挪威,安多亞島

挪威政府國家機器對原油的依賴和現如今原油産量的急劇下滑,讓對新海洋油田的勘探和采集越發頻繁,對安多亞島居民的遊說就是其中之一。

油氣公司和消費者心照不宣,讓對資源的開采行為和代價基本被保留在公衆視野之外,免得讓既得利益者承受心裡負擔。畢竟市場需要異化的勞動力、隐蔽的基礎設施,需要政策性的隐藏環境惡化的慢暴力和事故爆發的快暴力。

......

後續的旅程中,麥克法倫深入北歐冰川,去藍色冰臼經曆生死一線的險情,去核廢料處置庫窺知人類的未來……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世界末日種子庫

地下黑暗的世界之旅,以深時的視角與“尺度”去審視,讓原本以為是一本和人類最沒有關系的地下世界之旅,成了和人類關系最緊密的一書。

作者以自己的一段段旅行見聞和思考為故事線,穿插一段段曆史和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串聯起了他的整個地下求知之行,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提供了看待和認知世界的新的視角。

這一段段深時視角的黑暗旅程,麥克法倫從計劃到寫成耗時近10年。懷着對當下生存狀态的敏銳覺知,以人文學者的廣博、知識分子的擔當親赴田野,徒步行走數萬公裡,求證26種語言,跨越69門學科,著出一部勾連上下億萬年的地下“奧德賽”,被《紐約時報書評周刊》評論為“黑暗時代的光明之門”。

深時是什麼?兩分鐘,用一場最黑暗的暗黑之旅來告訴你 | 每周一書

巴西貧民窟

人類“文化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巨輪從來不會停下它前進的腳步,也完全不以人類的自我意識為轉移,就像一頭大自然的洪水猛獸般,裹挾着我們不住的向前。

“‘人類’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個地質過程。”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學家科林·沃特斯說,“塑造地球的主要地質力量——它不再是河流、冰或風了,而是人類。”

早在2000年,“人類世”這個概念最早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荷蘭大氣化學家保羅·克魯岑于提出。他認為,地球已告别1.17萬年前開始的地質年代“全新世”,快速增長的人口和經濟發展對全球環境造成巨大影響。

地球地層如今分為4宙14代12紀,紀下面再分“世”,正常時間機關以百萬年劃分,如果人類世确定下來,那現在我們就處于: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人類世。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地質年代的新增,它标志着人類活動對地球的巨大改變已經開創一個新的地質年代。

如果本文能勾起您對《深時之旅》一書的興趣?推薦大家買回家好好品讀,好書無論什麼時候買回家都不遲,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讨論。

文丨七日看書

編輯丨七日看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