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今天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不過中國傳統習俗有太多糟粕,比如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隻能初二再回家探親。

因為老人們有說法嫁出去的女兒就是人家的人,過年是自己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嫁出去的女兒回來會沖運。會給娘家新的一年帶來黴運,是以不歡迎嫁出去的女兒回來娘家過年。

我有個朋友心妍就是如此,今年是她新婚的第一年,她因為疫情已經三年沒有回自己家過年了。

這一次好不容易放假了,她想回老家湖南過年,都已經提前5天回老家了,在家呆到第三天,心妍的媽媽就勸女兒不要在娘家過年,要她回婆家去,說什麼新的第一年都要在婆家過年的,回來娘家很晦氣。而且就算回來娘家也不能跟老公睡在一個床上,需要分開睡,不然會帶來黴運。

在他們心中嫁出去的女兒就如潑出去的水一樣,是以不要回來過年避免不吉祥。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另外不能回娘家過年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過年,就會給自己的兄弟姐妹帶來破敗,讓他們的家族難堪,這是一種封建思想。

但是也有許多人認為不得不防,回娘家過年,預示着女兒對于娘家還有眷戀,但是不讓女兒回娘家過年,是為了女兒對娘家心涼心寒,讓他能夠一心一意為夫家着想,紮根在夫家。

這是古代對于嫁出去的女兒的一種斷絕方式,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古代封建社會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而許多女兒對于這一場婚事是并不滿意的,是以娘家就會采取這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女兒去認命,任勞任怨的為夫家着想。

有一年我的老姑因為被老姑父家暴,臘月二十八回了娘家。過年的時候老姑父也沒來接爺爺奶奶也沒辦法把女兒趕回去,大年三十晚上硬是讓老姑在大街上站了一晚上。

因為出嫁的女兒如果看了娘家的燈,娘家兄弟過不起日子,是以沒有人歡迎她在家過年。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小婷是遠嫁的女人,不管能不能回娘家過年,連初二回娘家探親都是施舍。遠嫁帶來的隻有後悔,因為遠嫁舍棄得太多,委屈了連個去的地方都沒有。

湖南這幾天都在下着大雪,回去的這幾天又被趕回來婆家過年,心情就像這大雪,冰冷刺骨,就像這雪一樣,外表好看實際就像已經寒心了。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婆家的習俗又跟自己家的完全不一樣,他們一家很開心,你覺得很無聊,他們說的話你一句話都聽不懂,但是對方卻聊得很開心。一有問題就會把所有沖突指向你一個人身上,認為你是外地人,根本不把你當外人看待。

婆家就是婆家,熱鬧永遠是他們的,你隻是個遠地方嫁過來的。

遠嫁不管是不是一場騙局,初二回不去的娘家是一場現實的戲碼。

遠嫁就是離開了一個自己生長的地方,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除了自己的老公和老公的家人就沒有自己熟悉的親人,跋涉的路途,旅途的辛勞回趟自己的娘家,有自己爸媽在的家,拖家帶口的回去好像太難了。

然而到了陌生的城市除了工作的地方和自己的家,再無栖息之地,真的是吵了架都不知道腳步邁哪去,一個人的原地是多凄涼的痛,走在一個第二故鄉的街頭,沒有熟悉感,沒有方向的街頭,迷失自己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聽不懂的方言,吃不慣的飯,适應不了的氣候都能成為随時讓人崩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年,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一個遠嫁女的悲哀: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由于傳統習俗的影響,女人在農村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嚴格的限制,古時候講究三從四德,嫁夫随夫,即便嫁了一個不好的丈夫,也隻能自己把苦水往肚子裡咽。

不光出嫁的女兒不能在娘家過年,就連正月十五和二月初二也不能在娘家過年。

不知道你的家鄉有沒有過年“忌針”的風俗,正月初一到初十不能做針線活,其實是因為過去婦女每天都有忙不完的針線活,到過年了讓她們休息幾天放幾天假的意思。

初一初二全家老少都不能動針線,初三初四是賊三火四的意思,更不能動,離開家鄉久了,具體每天都代表啥意思,我倒是忘得差不多了。

不過現在是新時代,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如果過得不幸福,就會離婚,雖然會被别人說閑話,但也總比苦了自己一輩子的好。

但是路是自己選的,即使跪着也要把它走完,萬一哪天跌倒了爬不起來了,也要含着淚走完它。

希望看文章的你,今天都能回娘家,也都能被娘家和婆家的人善待。

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兒: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娘家

本文話題:大年初二回娘家,能住幾天嗎?還是必須當天去當天回?歡迎留言說說你們那裡的風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