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趣侃紅樓285:銳意改革,賈探春勇敢出大招,思想保守,薛寶钗出言潑冷水

平兒吃過飯來找賈探春,就見她們三人在室内暢談當日賴大家中花園的故事。

探春見平兒來後,先講了各房妝粉銀子的問題。由于買辦不利雙重浪費,不如将妝粉銀子革除,改由各房用月錢自行購買。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買辦的問題嚴重。但主子各層級明知不妥,卻放任他們胡作非為而不管,不是真正昏聩,而是尾大不掉難以管理。

賈探春蠲了妝粉銀子後,也沒有深究“買辦”之責,算作敲山震虎,以觀後效。

随後她提出的第二件事才是真正的大事,也是賈探春管家的立足點。

(第五十六回)賈探春道:“……第二件,年裡往賴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園子比咱們這個如何?”平兒笑道:“還沒有咱們這一半大,樹木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兒說閑話兒,誰知那麼個園子,除他們帶的花、吃的筍菜魚蝦之外,一年還有人包了去,年終足有二百兩銀子剩。從那日我才知道,一個破荷葉,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錢的。”

俗話說沒有深入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賈探春深入調查賴大家的後花園産出,覺得賈家大觀園太“浪費”,應該加以利用。

探春提議效仿賴家花園,對大觀園進行改革。并總結了賴家花園的幾點可行之策。

一,不浪費,将花園做成産業基地,有效利用,物盡其用。

二,自給自足,利用花園經濟形成内部循環,完成家庭供給。

三,“廢物”利用,将花園中的花草樹木做成“商品”銷售,不使其浪費,并産生盈利。

四,分包到人,責任到人,形成創收型經濟模式。有效利用閑散勞動力再創收。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如果說賈探春之前震懾衆奴才是“管”,堅持規矩辦事是“理”;蠲了重複浪費支出是節流,如今要對大觀園行改革之事就是“開源”。

“開源節流”是家庭管理最有效的治理。關鍵是如何行之有效。

王熙鳳的方式在“節流”,她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壓榨那些弱勢群體的收益,以求收支的好看。卻放任真正的浪費,比如少爺學裡重複支出,買辦妝粉銀子等。對于這些特權,鳳姐置若罔聞,更不見她有任何“開源”的舉措。

賺錢要比省錢難。省錢隻需要在去年的基礎上節省若幹開支,至于損害誰的利益,與鳳姐無關。

賺錢則需要找項目、市場調研、配置設定人手、跟進管理、日常經營、産銷調配、商品售後、利益再配置設定等無數繁雜之事。

真要實行還不保證是賠是賺,或因利益不均衡造成紛争……是以,王熙鳳絕不随便作“開源”之事出力不讨好。

賈探春深刻認識到賈家現實問題的嚴重不光在節約,還要增加有效收入。就是王熙鳳擔心的,“若不趁早兒料理省儉之計,再幾年就都賠盡了。”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王熙鳳的立足點還在省儉,賈探春卻觸及到了經營創收的“開源”。隻此一點就是二人眼界、胸懷的差距。

其實王熙鳳如此想,以她自私自利的性格不意外。但薛寶钗的思想也遠不如賈探春就不免讓人詫異。

薛寶钗是商家女兒,卻對賈探春的經營理念,第一個出來“唱反調”,調侃她“真真膏粱纨绔之談。”

寶钗還是在老調重彈,與當日勸誡史湘雲和林黛玉一樣,說什麼“千金小姐,原不知這事”……意思就是說生産經營是男人們的本分,不是女人應該操心的,與之前說“作詩”的立場一樣。

之前對照薛寶钗和林黛玉的思想差距,就提到寶钗的過于保守讓她雖然懂得很多卻固步自封。不具備開創性,更沒有銳意進取的精神。

她規勸史湘雲、林黛玉不以詩詞為重,與今日說賈探春不應該做那些生産經營的規劃,不是因為這些不好,而是她認為失于女兒本分,就不應該在此事上過于費心。

對于薛寶钗的立場,我們曾用香菱作詩比較钗黛作為媳婦的優劣。薛寶钗會扼殺子女的多方面發展,林黛玉則會鼓勵子女因材施教,學以緻用。

钗黛“格局”的不同注定林黛玉适合現在的賈家,薛寶钗不适合。同樣,賈探春适合現在的賈家,薛寶钗和王熙鳳都不适合。可惜,賈家最後都選錯了。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賈探春用《姬子》雲:“登利祿之場,處運籌之界者, 堯舜之詞,背孔孟之道”回擊寶钗之說不可取。薛寶钗還追問可否說出下一句?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說的就是寶钗的思想僵化。

賈家已經“入不敷出”,當務之急不是王熙鳳所謂的省儉,也不是薛寶钗還在講什麼女兒本分,無為而治。家族凋敝人人有責,才是賈探春的擔當。

探春受賴大家的花園收益啟發,對大觀園改革,才是當務之急。

當然,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賴家。

賴大是榮國府的大總管,甯國府的總管是賴升。兩人都姓“賴”,雖然不是親兄弟,卻是一家無疑。賴家也是賈家親手扶植起來的新興家族。

然而,不同于賈家沉沉暮氣的末世之兆,賴家卻積極向上欣欣向榮。

賴家花園的經營和治理方法,極為先進有效,代表賴大和子女們是有才、有能之士。可作為大總管,按說賴家這種方式完全可以向賈家推廣。賴家作為家生子也有義務振興賈家。

可賴大卻幾乎不作為。冷眼旁觀着賈家持續衰敗,遠不如林之孝一家更積極。究其原因也有幾點可說。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一,賴大一家已經崛起,不再仰賴賈家也能立足。賴尚榮被放了奴籍,捐官當了知縣,由奴才成了官宦仕人。賴家是以不具備進取心。

二,賴大将精力放在經營自己的小家庭,不分心在賈家。早不是當初肝腦塗地一心為主人的忠仆。

三,賈家主人已經被富貴侵蝕。賴家的治家之道不可能被接受和認可。他也不會“忠心”勸谏,自讨苦吃。

是以,賴家的積極經營,與賴大管理的賈家沒落形成強烈對比,賈家不能用人取長,主人驕奢,仆從不順。能夠像賈探春發現賴家經營的“好處”者不多。别人看見可能隻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賈探春要“開源”,盤活賈家一潭死水,是一次“變法”式的改革。大觀園改革隻是小道,卻包含了很多道理。

将有限的資源利用,完善收支平衡,調動人員積極性,進而讓某些中飽私囊的問題得到遏制和改善,并震懾榮國府各管事,以及天高皇帝遠不服監管的烏進孝等人,從根源上解決賈家的“沉疴”。

賈探春改革大觀園,薛寶钗頭一個反對,理由一出口就輸給林黛玉

當然,賈探春“變法”,注定要失敗。她的改革在得到既得利益者擁護的同時,也會觸動頑固舊勢力的反撲。薛寶钗作為保守勢力的态度,隻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問題随時都會出現。

即便支援變法的新派們,也未必都有新的思想。最後不過又是扶植一股勢利,為日後大觀園之亂埋下伏筆。

探春改革,就像王安石變法,終究局限于權力的分散和管理者的首鼠兩端夭折,也算賈家末世之光的回光返照。

但對賈探春來說,她的光芒并不是以而黯淡,反而更加璀璨。

那麼,賈探春要如何改革大觀園呢?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作者、點贊、收藏,《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

文|君箋雅侃紅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