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大陸農曆新年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貼春聯。紫禁城是明清帝王執政和生活的場所,在新年時期亦有此習俗。清代官員鄂爾泰等人所撰《國朝宮史》卷八記載:“毎歲十二月二十六日張挂春聯、門神。先期,工部奏聞。至日,外朝三大殿等處工部、内務府官員督同匠役人等張挂。其内廷等處,由門神庫太監先期報知宮殿監,宮殿監傳齊營造司首領太監輿進。先自乾清門、乾清宮(圖1)以及各門、各宮等處驗明左右,敬謹張挂。次年二月初三日仍傳營造司太監等收下,交門神庫太監領回收貯”。紫禁城裡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桃符文化,其主要功能與辟邪有關。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圖1 2018年底“紫禁城裡過大年”活動中乾清宮貼春聯

清代文人潘榮陛、富察敦崇所撰《燕京歲時記》之“春聯”,記載了大陸春聯的來源:“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竈之後,則漸次粘挂,千門萬戶,煥然一新。或用朱箋,或用紅紙,惟内廷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紙,緣以紅邊藍邊,非宗室者不得擅用。”這段話說明,春聯源于“桃符”,在每年祭竈(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左右)之後開始粘挂,一般用紅紙做底,而清朝的皇室中還可以用白紙做底。大陸有記載較早的春聯出現在宋朝。據元代軍事學家脫脫等人所撰《宋史》卷六十六記載,後蜀末代皇帝孟昶于北宋乾德二年(964)除夕,命學士幸寅遜在寝宮門上的桃符撰詞,但對其所作内容不滿意,于是親自題寫了“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作為桃符的内容。此後,春聯逐漸替代桃符。

桃符的作用是辟邪。春秋時期史書《春秋左傳》卷二十一之“昭公四年”載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災”,認為桃木制的弓,棘枝做的箭可以祛除災難。唐代官員徐堅等人所撰《初學記》卷二十八果木部載有“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厭伏邪氣,制百鬼。故今人作桃符著門以厭邪,此仙木也”。這段話說明,桃木之是以能辟邪,是因為它是五木(桑、榆、桃、槐、柳)中的精華,是以人們常常在門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在門上,用于辟邪。清代官書《佩文韻府》卷九十之一載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謂之百鬼所畏”,可反映古人貼桃符的時間是農曆新年時期。由上可知,紫禁城裡新年貼春聯,主要用途是辟邪。

紫禁城春聯多為紅底(圖2),其主要作用亦為辟邪。人類認識紅色很早,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火呈紅色,自然界太陽也是紅色,其給人以希望和滿足。考古學家在山頂洞人生活的山洞裡發現有用紅色染的貝殼和獸牙,判斷為人類最早的裝飾物。這說明人類不但認識了紅色,而且還把它當作是表現美好的色彩了。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等人所撰《淮南子》卷第三載有“日為德,月為刑,月歸而萬物死,日至而萬物生”,即太陽是賦予萬物生命的神靈,而太陽呈現的是紅色。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禮記》之“檀弓上第三”載有“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即周朝人崇尚紅色,喪事入殓選在日出時候,戰事用赤身白腹的馬,祭祀用紅色毛皮的牲口。東晉史學家幹寶所撰《搜神記》卷一載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即神農氏是用紅色的辮子鞭打各種草木,以驗證其屬性。南朝文人宗懔所撰《荊楚歲時記》載有“八月十四日.民并以朱墨點小兒頭額.名為天灸.以壓疾”,即紅色可辟邪。明清朝廷規定,凡專送皇帝的奏章必須為紅色,說明帝王對紅色的喜愛。紅色會使人聯想起火焰、血、太陽,是以人們見到紅色,會感到熱血沸騰,感到有暖意,因而給人帶來消災驅邪的期望。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圖2 弘曆行楷書五言春聯

清代紫禁城中還有白底春聯(圖3),其原因亦與驅邪有關。清代官員周壽昌所撰《思益堂集》之“日劄卷四”載有“大内宮殿春聯,例用白絹,由翰林謹書呈進。但不解何故用白,或雲宮殿漆柱,俱大紅色,故須以白色映之,未知然否”,即認為對聯用白底的原因,很可能是用白色來映襯紅色的宮殿立柱。其實不然,這與滿族祖先的驅邪信仰密切相關。民國學者夏仁虎撰《舊京瑣記》卷四“宮闱”載有:“宮内新歲春聯色皆用白,由南書房翰林以宣紙書之。自殿廷至庖福,其文皆有常例,不敢稍易。外間王公府第亦用白,蓋祖制也”。易知紫禁城内有白底春聯,是滿族先民的習俗。滿族先民居住在白雪皚皚的深山老林中,白色為其常見的色彩,且與其宗教觀念中崇拜山林的色彩相同,即白色代表吉祥和幸運。滿族先民認為,白色是驅魔潔世的吉祥之色,薩滿祭祀時,往往穿白色衣服。而滿族薩滿創世神話《天宮大戰》中,者固魯女神們化為潔白、芳香、閃光的芍丹烏西哈(芍藥花星星),戰勝了惡魔。而滿族顯密在狩獵時,穿上白色的服裝,易接近獵物,為成功捕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如果他們穿上紅色的服裝,則容易吓跑獵物,且還有可能受到獵物的攻擊。因而,滿族先民有“尚白賤紅”的色彩觀念。清朝入關後,滿漢兩族的生活逐漸融合,紅底春聯也就慢慢多起來了。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圖3 弘曆行書十一言白底春聯

紫禁城裡除了春聯之外,還有春條(圖4-圖5)。春條是寫着吉祥話的字條,其起源與春聯相似,都是由桃符演變而來的,因而同樣有着驅邪的寓意。春條貼的位置很靈活,字數也不限制,其遣詞、造句、用字不像春聯有平仄、詞性的聯律要求,隻要語言流暢、活潑、自然,讀來朗朗上口即可。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圖4 胤禛行書春條-出門見喜

紫禁城春聯中的驅邪文化

圖5 “國泰民安”春條

紫禁城裡的春聯,是大陸古代驅邪文化的展現,可反映古代帝王希望一年中消災驅邪,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作者資訊:周乾,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