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作者:Beiqing.com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主題海報。

正值北京冬奧會之際,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音樂家協會共同推出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該作品由詞曲作家張和平、舒楠聯袂打造,中國女高音雷佳與意大利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鋼琴演奏家郎朗擔任鋼琴演奏。

《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視聽視訊。

正如歌詞寫道:“世界是那麼大,重逢又在北京,轉眼夏季又到冬季,冰雪已飄滿大地……”13年前的2008年,北京為世界奉獻了一場精彩絕倫的夏季奧運會。如今,北京作為世界上首個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此刻也正在舉行着一場舉世矚目的冰雪盛會。《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舒緩而溫情的樂音,平凡而單純的訴說,傳達出與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美好未來的信念。在作品推出之際,新京報專訪曲作者、著名作曲家舒楠揭秘創作背後的故事。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作曲家舒楠。

核心: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打造經典

音樂家舒楠,國家一級作曲,曾六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曾擔任過電影《建國大業》、《讓子彈飛》等多部電影原聲音樂創作,歌曲代表作品有《不忘初心》、《追尋》、《新的天地》等。2020年2月,他創作并演唱了文藝界抗擊疫情主題MV《堅信愛會赢》, 2021年春節聯歡晚會歌曲《燈火裡的中國》也出自舒楠之手。

回顧此次創作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之初,舒楠除了深切感受到北京冬奧組委與北京市委宣傳部邀約的誠意外,他對歌曲的創作基調與把控方向也權衡再三。“從個人的創作角度來說,這首歌曲不能寫得太流行,‘經典’是這首歌曲追求的主要方向。”對此舒楠解釋說,“從十三年前,與張和平合作《建國大業》主題曲《追尋》以來,我們的合作就一直在創作‘經典’。冬奧會作為中國以泱泱大國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現中國的魅力與能力的契機,這首歌必須要有一個足夠高的規格,來向世界展示大國氣質以及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概念”。

從第一次看到張和平譜寫的歌詞那一刻起,舒楠便心潮澎湃。作為中國、意大利兩國藝術家聯袂獻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禮物,舒楠在這首作品中特别邀請了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歌唱家雷佳和享譽世界的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以及鋼琴家郎朗共同完成此次創作,恰到好處地将“最民族”與“最世界”兩大元素融合在一起。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歌唱家雷佳。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

正如歌曲的宣傳文案所寫道“當民族遇到世界,當東方遇到西方。”在舒楠看來,2026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意大利米蘭,同時,波切利先生作為一位享譽世界的盲人歌唱家,他在《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歌曲中的意義與價值非比尋常,起到了從北京到米蘭,冬奧會到冬殘奧會的連接配接與傳承作用。另一層面,北京作為全世界唯一一座同時舉辦夏季與冬季奧運會的國家,通過《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展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重在展現大國擔當,有着極其非凡的寓意。

當定下以“經典”為創作的基調之後,舒楠坦言,自己思考更多的還是,面對如此“頂流”的國際陣容與制作團隊,如何通過《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這首歌曲展現出中國當下的國際視野,以及向全世界展現北京這座城市的魅力。“不僅要讓全世界明白我們的音樂思想,也要用全世界人聽得懂的語言與音樂,去展示我們的冬奧精神。”

幕後:藝術與科技完成跨時空三地制作

融合“最民族”與“最世界”!揭秘冬奧主題單曲《永遠在一起》

在歐洲巡演的郎朗完成了《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鋼琴演奏。

作為老搭檔,《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的詞作者張和平與曲作者舒楠,已經合作創作了多首帶有家國情懷與民族凝聚力的經典歌曲,其中最著名的則是二人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電影《建國大業》創作的主題曲《追尋》,該作不僅已經被編入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材,時至今日,歌曲依然被廣為傳唱,流傳度極高。舒楠覺得與張和平的合作,一直有着琴瑟和鳴般的默契,張和平是迄今為止所遇到,為數不多的拿到詞譜隻字不改便可直接譜曲的音樂路上的知音:“一直以來,張和平老師創作的詞凝練至簡且端莊大氣,極具大家風範。《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也是我們繼《追尋》之後的又一次合作,他在這首作品裡,依然做到了幾筆便能寓意深刻。”

在舒楠看來,此次創作還是一次藝術與科技融合的過程,分處在中國和歐洲的團隊不分晝夜、同時工作。舒楠在北京錄制雷佳的部分,同時拍攝MV;波切利在意大利米蘭錄制,同時拍攝畫面;郎朗團隊在法國巴黎組織班底,錄制鋼琴部分。舒楠坦言,雖然自己擁有許多如2008年為四川汶川創作歌曲《生死不離》、奧運歌曲《站起來》、2020年抗疫歌曲《堅信愛會赢》等大型主題歌曲創作與制作的經驗,但他還是認為,這一次《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不僅是一次空前的全球大制作,也是一次帶有跨時空性的國際交流,是以中間也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與困難。

由于三位藝術家身處北京、米蘭、巴黎三地,因錄音環境不同,最終都要拿到北京統一進行後期制作。除此之外,MV的拍攝環境也不同,無論波切利在米蘭歌劇院的錄制,還是郎朗在巴黎的演奏,很多協調性的工作,對于正處于特殊時期的歐洲各國而言,都變得異常困難。“當時正值新年,三組團隊為了冬季奧運會放棄所有的休假時間,甘願獻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我的感受正如歌詞所說‘我和你永遠在一起’,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無論是民族還是世界,讓我們永遠在一起,一起向未來,向世界展示中國音樂形象。”

舒楠回憶,在這次《永遠在一起》(Forever You and Me)的創作過程中,大家為了完成這個共同夢想,有很多瞬間都讓他特别感動:如今已經76歲的張和平,每天晚上都會跟舒楠溝通到很晚才休息;雷佳也在春節所有藝術家最忙碌的時候,義無反顧地參與到創作當中;波切利則一直通過越洋電話與舒楠保持着創作上的溝通,力圖讓自己演唱的部分做到極緻;郎朗在歐洲的巡演,演出任務非常繁忙的時候,依然不斷地關心着歌曲制作的進度,經常主動詢問舒楠在鋼琴演奏方面的修改建議。舒楠表示,“音樂是最直接的通行語言,為此我們之間也沒有任何的語言障礙。無論從歌曲的呈現,還是MV的制作,最終的呈現都非常令人感到驚喜與滿意。他們三人仿佛真的跨越了北京、米蘭、巴黎的時空,深刻地将‘永遠在一起’的感覺通過歌聲與音樂表現了出來。”

新京報資深記者 劉臻

資深編輯 田偲妮 校對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