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種牽手易惹禍 家長特别要當心

河青新聞網訊 家有萌寶,家長們拉着孩子手臂舉高高、提着孩子的手臂蕩秋千等都是常見“操作”,可殊不知,這些牽手的動作都是孩子患上牽拉肘的危險操作。廊坊市中醫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曉飛表示,近來接診了不少牽拉肘的孩子,提醒家長們一定要避免做這些危險操作。

硬拉胳膊拽出牽拉肘

“醫生,給看看孩子的胳膊,突然不能動了,是不是骨折啦?”彤彤媽抱着2歲的彤彤來到急診,原來,彤彤玩的正高興的時候,媽媽擡起他的胳膊給他穿衣服,可能是動作猛了些,孩子突然哭了,胳膊還不敢動,孩子連玩具也不敢拿,哭得很厲害。

王曉飛接診後,診斷為牽拉肘。經過專業的手法複位,彤彤的胳膊終于恢複正常,伸縮舉握自如,也不再哭鬧了。

牽拉肘多發生于嬰幼兒(0~3歲)及學齡前(3-6歲)兒童,多因過于用力牽拉幼兒手臂所緻。由于孩子骨骼韌,肌肉及韌帶相對來說強度弱,但柔韌性大,關節的臼窩較淺,關節囊和韌帶松弛且薄弱。當受到外在旋轉牽引拉力的時候,會因韌帶的過度牽拉,進而造成桡骨小頭半脫位,産生相應的症狀:孩子前臂突然不能動,下垂至一側不能擡起,手不能做旋轉的動作,痛點指向肘部外側,不讓家長觸碰,腫脹不明顯。

出現症狀要及時去醫院

孩子出現上述症狀後,家長一定不要自行處理,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應到專業的骨科進行治療,複位簡單且無需麻醉。經過專業的手法複位,孩子的疼痛随即消失,能自由旋轉手部及上肢,複位過程中,有些孩子可能會感到輕微疼痛。

關節複位後,家長要小心護理,因為孩子在第一次出現脫臼後,以後會很容易發生脫臼。對于短時間内多次脫位的小朋友,建議前臂吊帶維持一周。

預防牽拉肘多注意這些

首先,家長應充分了解牽拉肘的發生原因,穿衣服牽拉孩子時盡量牽拉衣服或者托着腋窩;在孩子哭鬧或者跟孩子玩耍時應避免猛然向上提拉或者旋轉胳膊的動作。

這種牽手易惹禍 家長特别要當心

網絡配圖,與事件無關

其次,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如爬斜坡、抛接球、推适當重量的物體等,學前班的孩子可以适度跳繩,以鍛煉肘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以加強關節囊、韌帶的穩定性,進而更好的保護肘關節,減少發生脫臼。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珊

河青新聞網編輯蔣常林|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制賈江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