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國标換代周期已至,兩輪新勢力集體更新

作者:钛媒體APP

2024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市場迎來了全新的局面。以科技、體驗為核心的新勢力品牌小牛、九号、極核率先發力,推出了多款全新的産品。

其中,小牛推出了N1的真正更新版NXT,極核則釋出了電摩、電自同平台的AE4i,九号也在官方微網誌預告了機械師二代即将釋出的消息。

目前來看,新一代新國标高端電動自行車,普遍将使用比以往更大容量的電池,實作超100km的實際續航,并提供更好的智能化體驗,其中有不少都是來自新能源汽車、機車産業的技術下放。

钛媒體APP認為,從2019年新國标釋出後經曆幾年的探索,電動自行車行業已經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得益于锂電池、新能源汽車、機車産業的技術溢出,電動自行車從産品層面已經有了開始更新的趨勢。

新國标換代周期已至,兩輪新勢力集體更新

圖檔來源:九号官網

平替摩托,續航、車架全面越級

一直以來對于電動自行車而言,續航都是“頭等大事”,在關于電動自行車的各個調查中,消費者對于電動自行車能夠跑多遠都十分關心,也是影響其選車的最重要因素。進入2024年之後,有關于電動自行車的續航焦慮問題肉眼可見的正在被解決。

像是前面提到的極核AE4i Pro版本,采用48V30Ah的電池,官方标稱續航為95km;而小牛NXT雖然價格高達12000元,但大師版搭載了48V56Ah的超大電池,長續航模式下能夠實作170KM的超遠距離續航,稱得上是“一分錢一分貨”。

在電動自行車行業工作多年的趙雷告訴钛媒體APP,如今出現這種“萬元電自”需要滿足幾個條件,首先,锂電池的價格要足夠低,這樣廠商才有足夠的利潤空間。

其次,消費者的高端化需求被激活,一般如果消費者是第一次購買新國标電動自行車,就很難選擇大幾千甚至上萬的産品,選擇這樣産品的使用者更多是“電自老玩家”或者摩友作為日常通勤代步的選擇。

目前看來,2024年也許是上述這兩個條件得到滿足的開始。

新國标換代周期已至,兩輪新勢力集體更新

據ICC披露的資料顯示,2023年以來大陸動力锂電池電芯價格持續下降。方形動力電芯(磷酸鐵锂)價格從2023年1月的0.82元/Wh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43元/Wh,降幅超47%;方形動力電芯(三元)價格從2023年1月的0.92元/Wh下跌至2023年12月的0.52元/Wh,降幅超43%。

據小牛CEO李彥的介紹,電池成本在一輛兩輪電動車中占比約為40%,锂電池價格上漲會給兩輪電動車帶來很大的壓力。如今锂電池的價格不斷下探,廠商自然也會有更多的空間對産品進行打磨。

另一方面,高端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正在從多個方面彙集。從2019年電動自行車新國标開始推行已經過去了6年,而一般認為電動自行車的更替周期大約在5年左右,這也就意味着最早一波新國标電動自行車車主可能已經或者正在琢磨,更新家裡的電動自行車了。

趙雷告訴钛媒體APP,對于2019年-2020年的電動自行車行業而言,“摸着石頭過河”是一個行業普遍的現象。在一個産品均價在2000元的市場環境中,如何同時面對處于高位的電池價格、疫情的不确定影響,做出一輛滿足新國标55kg限重的好産品,對于各個廠商而言都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新國标換代周期已至,兩輪新勢力集體更新

圖檔來源:小牛官網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廠商對于輕量化、高強度車身材料的使用已經愈加成熟,在滿足新國标55kg的車身重量要求下,也就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像是小牛NXT就采用了“雙臂圍欄支架”,極核AE4i也采用了“雙肩圍欄式支架”,共同的思路都是通過優化應力結構,在保障車身強度的情況下,實作機車一樣的騎乘感受。

九号電動負責機械師相關産品研發的産品經理告訴钛媒體APP,相比于傳統的“電瓶車”,如今的九号主打高端定位,售價高自然的高端的價格,對應高的品質和可靠性的要求,車身的測試标準上對标了傳統頭部機車,傳統電瓶車的車車強度疲勞測試國标是10萬次,九号的電動自行車則會做到100萬次才有底氣支撐了九号車架的終身質保。

在使用更高規格的車架後,新一代的高端電動自行車可以表現出更好的車身剛性。像是在拐彎、急刹、壓彎、通過減速帶的時候,都會有更好的騎乘體驗,也就是機車車友常說的車很“整”(指車身具有更好的一體感,不松垮)。

如今九号新一代高端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有些本身就是機車使用者,對于安全、操控有着自己的追求。是以新一代的産品不僅僅是表面看來的更貴,實際上也是不同産品思路的展現,而不是單純的堆料。

在使用者端,對于家裡第二台電動自行車,如今的消費者需求也有了一些變化。北京的電動自行車消費者鄭傑告訴钛媒體APP,自己家裡現在有一台2020年購買的電動自行車,正在準備置換一輛全新的電動自行車。

“之前的車APP車很好用,但就是車架太軟,過減速帶就像開船一樣晃悠,試駕了一下最新的高端電動自行車基本沒有了這個問題。另外原車的電池幾年下來損耗了不少,目前充滿電隻能跑30多公裡,相比之下那些超過80km續航的新産品有着一倍的提升,就很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鄭傑告訴钛媒體APP,對于北京這種城區禁摩的城市,高端的電動自行車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擁有一塊京A的機車牌照能夠随便在四環内的道路行駛,但是數量有限,市場價格要到30-40萬元一張。相比之下高端的電動自行車最多不過一萬多元,同樣有着ABS、可調減震等摩友重視的配置,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京A平替。”

事實上在2024年之後,疫情期間大熱機車市場确實也有了一些變化。

根據機車商會的資料顯示,2024年1月-5月份中國機車企業銷售機車總共673.59萬輛,同比下降 6.05%,其中跨騎車 371.00 萬輛,同比增長 19.47%;踏闆車 235.51 萬輛,同比下降 31.20%。踏闆車型的銷量同比去年已下降了31.2%,已經下降了1/3。

這其中肯定有着經濟環境的原因,但也應該會有一部分消費者因為無需駕照、無需年檢、無強制報廢年限的原因,選擇高端電自作為代步機車的替代品。

智能化加速,了解使用者帶來消費更新

除了關于行駛方面的提升外,有關電動自行車的智能化更新也在2024年悄然加速。目前包括小牛、九号都提供了毫米波雷達作為新款高端車型的标配。

毫米波是一種電磁波,通過發射并接受反射信号,毫米波雷達可以獲得自身和物體間的相對距離、速度、所處方向、運動方向等資訊,随後經過資訊處理做出回報。

此前,毫米波雷達一直應用于汽車領域、軍事領域、航空領域以及農業等領域,目前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則是應用于智能駕駛,随着汽車智能化一路走高的車載毫米波雷達。

新國标換代周期已至,兩輪新勢力集體更新

圖檔來源:極核官網

如今随着毫米波雷達産業的普及,市場規模達到了百億級别,自然也會向周邊産業溢出,而兩輪行業就是最先吃到紅利的賽道。

以極核AE4為例,通過毫米波雷達技術,産品實作了BSD盲區監測和RCW後碰撞預警系統。使用者無需回頭或是分神關注,可以通過螢幕閃爍燈光提醒車主後方有來車快速接近,提高行駛的安全性。

除了毫米波雷達,ABS也是從上遊機車行業下放到電動自行車行業的新技術。ABS全稱 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刹車系統。主要功能就是防止刹車過程中車輪抱死,避免車輪發生側滑、甩尾的情況。相比于汽車、機車,電動自行車的駕駛者往往對于刹車安全了解不多,是以也更有必要使用防抱死刹車系統。

九号電動負責機械師相關産品研發的産品經理告訴钛媒體APP,未來九号采用ABS的産品将不限于高端車型,由于九号的ABS為自主研發,後期将展現出更多的規模效應,有助于更多的應用在平價電動自行車上,實作科技平權,提高九号使用者行駛中的安全性。

其他方面,電動自行車在智能感覺的進步最為明顯,像是汽車上常見的無鑰匙啟動目前有着普及的趨勢,而類似邊撐感應、落座感應的功能也在逐漸普及,對于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有着明顯的效果。而類似動能回收、定速巡航這樣新能源汽車标配的功能,如今也越來越多成為了電動自行車的基本功能。

九号電動負責機械師相關産品研發的産品經理告訴钛媒體APP,相比于新國标剛剛推行時,如今的電動自行車産品在思路上已經有了一些不同:随着廠商更加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就會逐漸在使用者體驗、實用、操控等方面不斷加強現有的産品。從原來的低質低價到如今的消費更新,共同推動行業正向發展,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好用、可靠的産品。

此前小牛電動創始人李彥在媒體溝通會上曾經表示,電池價格下降之後,小牛不會選擇降價,而是會在同價位給到使用者更多。如今看來,越來越多的電動自行車廠商也采取了類似的政策,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産品來吸引更多使用者,提升整個行業的競争力。在電池價格下降的大背景下,乘着新國标電自第一波更新的浪潮,電動自行車行業有望迎來嶄新的局面。

從财務資料來看亦是如此,2023年順風順水的九号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為25.62億元,同比增長54.18%。其中電動兩輪車業務延續了去年高增長态勢,報告期内實作銷售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119%,實作單季度銷量41.69萬台,同比增長126%。

而在2023年處于低谷的小牛,在2024年第一季度也有所反彈。一季度營收5.04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電動踏闆車銷售量129139輛,同比增長36.8%。小牛電動預計,2024年第二季度營收将達9.12億元至9.95億元,同比增長10%至20%。

政策方面,2024年4月12日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參照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相關做法,有關部門研究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工作,有效防控老舊電動自行車安全風險。各地政府對《行動方案》積極響應,廣東、浙江、上海以舊換新方案中明确指出推動電動自行車換新工作,其他省份将陸續跟進。

天風證券認為,電動兩輪車産品更新仍有空間,ASP伴随性能更新。随着更多創新功能加入,電動兩輪車或變得更舒适、更好騎。随着産品力提升,電動兩輪車消費群體擴容,部分四輪車使用者也有可能購買電動兩輪車作為補充交通工具。(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吳泓磊,編輯|鐘毅,文中趙雷、鄭傑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