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作者:史說新域

1948年11月25日,解放軍在安徽宿縣雙堆集一帶将運動中的黃維兵團四面包圍。

名将黃維精通操典條例,布陣頗有章法。他根據解放軍火力較弱主要靠步兵沖擊的弱點,命各軍分區設防,各師以村落為基點搞三層縱深防禦——前沿陣地、主陣地、核心陣地,精心布下一個看似堅固的“鐵桶陣”。

各層陣地由明堡、暗堡組成地堡群,構成許多三角形梅花形據點,每個角落均可布成交叉火網。

地堡群由交通溝、蓋溝相聯結,各陣地可獨立作戰,互相支援,村與村作為犄角,以逾越作死亡線。

但黃維并未從中得到寬慰,他明白,無論多麼強的工事多麼巧妙的防禦配備,說到底是消極被動挨打的。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他最為憂慮的是杜聿明那邊毫無作為,解放軍既已将他堵住,就不會繼續兩邊平行作戰,打擊的重點極有可能轉到雙堆集,先解決十二兵團再解決徐州集團。

黃維已經看到這種迹象,解放軍淮海戰役總前委挪到宿縣西的臨渙集,而粟裕的指揮所已前出到宿縣東南的時候,距雙堆集很近,如果粟裕再投進幾個縱隊,他的裝備又好,防守就更困難了。

劉鄧首長終于下了總攻擊令,解放軍官兵早已等得不厭煩了,高喊道:“消滅十二兵團!活捉黃維!立功的時候到了,沖啊!”

他們不顧一切地沖過副防禦地帶,沖過塹壕、鐵絲網,清除爆破物,搬倒鹿砦,一鼓作氣沖破前沿陣地。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但是,再想繼續沖擊主陣地就十分困難了,須補充力量,整頓隊形,而黃維的防禦配備就是不給解放軍以必要的時間和空間。

三角形據點、梅花據點的交叉火力太密集了,互為犄角的各個村莊的火力配合又很巧妙。解放軍的後續部隊很難接續,即便沖上一部分,也被火力壓得擡不起頭來、難以整頓隊形、指揮強攻。

不找出破陣辦法,一味蠻攻也解決不了問題。東集團總指揮陳赓下令部隊休整,開“諸葛亮會”,人人動腦筋想辦法。入夜,他便一瘸一拐地在前沿陣地轉來轉去,同司令部人員演練破陣辦法。

休整不到三天,“諸葛亮”出來了:利用夜暗向真空地帶隐秘開進,形成幾條散兵線,迅速進行單兵作業,先做卧式掩體,再擴成跪式掩體,然後各單兵間互相溝通。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拂曉時分,縱橫交錯的交通溝便出現在黃維的防禦地帶前。

步槍、機槍打不着,一顆炮落下來殺傷不了幾個人。國民黨第十八軍裝備精良,軍長楊伯濤下令開炮,“把所有交通溝都給我炸掉,看他往哪裡躲藏!”

一陣轟鳴之後,真空地帶又成了真空。第二天拂曉,散兵壕交通溝又重新出現,再摧毀再出現。

陳赓授計下屬:“做好交通溝,在拂曉前全部撤回來,觀看楊伯濤表演炮戰。”

第十八軍表演了三天,到第四天,楊伯濤的指令發不出了,必須愛惜彈藥,于是溝壕便延伸過去,有些火力支撐點距敵前沿隻有四十米,快做到眼皮底下了。

陳赓不再休整,下達了攻擊令,先打第十四軍。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李圍子駐着第十四軍第十師。解放軍把溝壕挖到村邊,如果有足夠的大炮開道,一聲令下李圍子就完了。但陳赓手裡隻有四門榴彈炮。他的攻堅武器主要是“飛雷”——裝填30斤炸藥的鐵疙瘩.

發起攻擊時先來個榴彈炮齊射,讓國民黨官兵聽清楚,貨真價實的新式武器,随後用土發射筒把“飛雷”毫不吝啬地抛射過去。

這東西殺傷力不大,聲勢不小,隻見它像黑老鴿似地晃晃悠悠飛過來,一聲悶雷咋響,硝煙和着沙石灰塵升騰,把人們震得目昏耳鳴。

成群結隊的黑老鷹一批接一批地飛過來,轟轟隆隆,沒完沒了,地動山搖,天昏地暗,第十師官兵被炸死的不多被震昏的不少。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待解放軍的“炮火準備”完畢,一個個清醒過來準備迎戰時,解放軍已經沖進來了,有的竟出現在背後。

李圍子之戰前後不過40分鐘,第十師官兵稀裡糊塗做了俘虜,師長潘琦不服輸,說:“你們這是在搞人海戲術。”

陳赓笑笑說:“還真的讓你給說對了,我軍這次人海戰術損失慘重,總共傷亡10個人。”

陳赓接連又拿下兩個小村莊,便決定打楊圍子。正是這個決定,一舉攻破了黃維的“鐵桶陣”。

楊圍子是雙堆集東面屏障,飛機空投場和降落場就在其背後。駐守楊圍子的是十四軍軍部和八十五師。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第十軍軍長熊緩春,黃埔三期,陳赓那時是步兵科連長。

攻擊之前陳赓想在電話裡同熊緩春談談,線未接通,寫封信派俘獲的國民黨軍團長送去。

信中說,前次夜間混戰将你抓住,可惜我不在,沒有人認識你,讓你走了,又要遭第二次難,實屬不該。現今大局已定,革命者應走革命道路,固守既不可能更無意義,如肯前來勝歡迎。雲雲。

熊绶春問送信的團長:“要回信嗎?”

“不要”

“你還過去嗎?”

團長遲疑一下說:“陳赓說随你便,可是我還想過去。”

名将黃維精心布下的“鐵桶陣”,是如何被陳赓一舉攻破的?

熊绶春不覺潸然淚下:“陳赓愛說笑話,也愛說真話,我們是無路可走了。你做得對,可惜我不能像你那樣自由,我不能做對不起委員長的事啊!”

楊圍子被攻破,熊绶春伸手摸摸衣兜,陳赓那封信還在,他決定去見陳赓,提出解決問題的别種方式,少些無謂犧牲。剛剛走出掩體,一顆子彈迎面飛來,熊绶春就這樣被打死了。

當然,陳赓對這位昔日同窗還是夠意思的,他命人将熊绶春的屍體予以安葬,并立上一塊木牌,算是對他的後事有了一個體面的安排。

熊绶春的死,給淮海戰役中的國民黨将領們一個警示:要向解放軍投降就必須抓住時機投降,猶豫不定的下場往往是可悲的。

随着陳赓攻破黃維的“鐵桶陣”,這場戰事越打越順手,到了12月15日,黃維兵團終于徹底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