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詩詞歌賦美妙絕倫。古典詩詞是祖國文化寶庫裡的璀璨明珠,不僅記錄了炎黃子孫的不朽文化和大智大勇,而且讓後世讀者得到了深刻啟迪。古代很多士大夫都喜歡閱讀先賢的作品,然後根據自己的了解和閱曆,進行再創作,進而又誕生了更多更好的作品。

北宋的王安石、黃庭堅都非常具有鑽研精神,他們善于借鑒和傳承古人優秀詩歌的底蘊。還有一位詩人雖然不如他們著名,但也有很多作品深受讀者的喜愛。下面分享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江南曲

南北朝:柳恽

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歸客,潇湘逢故人。

故人何不返,春花複應晚。

不道新知樂,隻言行路遠。

柳恽是南朝梁代的大臣和文學家,他少有大志、為官清廉,工作勤懇、學識豐富。這首《江南曲》是他的代表作,行文含蓄,描繪了一幅令人贊賞的閨怨圖。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江南曲是樂府詩名,作者在開篇先展現了美好的江南春景:日落時分、春意盎然,霞映汀洲、白蘋漂浮。兩岸芳草萋萋,林木蔥茏;水面上鷗鹭成群,盡情戲耍。

河畔人來車往,熱鬧非凡。在穿梭的人群中,卻有一位女子正急切地注視着來往的過客,卻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女子等待了很久,終于看見了一位熟悉的身影,她趕緊上前迎接。

“洞庭有歸客,潇湘逢故人”,這兩句表明來者是她家的老朋友,剛從洞庭湖那邊歸來,也帶來了自己夫君的消息,讓女主喜不自禁,她迫不及待地希望得到夫君的确切位址。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女主也不顧害羞,她急切地詢問,為何春花都快要凋謝了,夫君卻還未歸還?言下之意,自己一直盼望着他早日歸來團聚,然後一起徜徉于花海,欣賞這快要消失的美麗春景。可是客人隻說路途遙遠,但并未明确地告訴她具體的地點。

其實是因為他的丈夫另有新歡,為了不讓女主悲傷,朋友才“不道新知樂”。對方怕她承受不了這種沉重的打擊,隻好無奈地扯謊,告訴她因道路遙遠,她的夫君一時回不來了。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追思柳恽汀洲之詠,尚有遺妍,因書一絕

北宋:寇準

杳杳煙波隔千裡,白蘋香散東風起。

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

寇準是北宋的宰相和詩人,他學富五車,喜歡詩歌創作。有一次在翻閱古代詩歌作品時,無意間讀到了柳恽的這首《江南曲》。寇準認為這首詩含蓄隽永,文字凝練,那位女子聽到消息後是什麼反應,作者并未描述,這便是“遺妍”,即尚未完全發掘出來的美好心靈。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作者在開篇先展現了一幅杳杳煙波、千裡遠隔的凄涼畫面,然後又想象出東風乍起、白蘋香散的春景,既令人想起柳恽詩作中的場景,也可由“白蘋”二字,聯想到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

讀者可能對景傷情,詩人也會感慨不已。而将這份情感凝固在詩行,不僅表明寇準對這首詩的高度評價,也被詩歌裡女主的不幸遭遇所感染,于是便希望深入挖掘其中的遺妍。

才子的一首名作,清麗脫俗,寇準讀後也感懷萬千

寇準讓讀者回憶起柳詩中的景色之後,并着重揭示出這位妻子毫不懷疑丈夫的忠誠,她隻是滿懷愁緒,像春水長流一樣,永遠痛苦地昐望着,這是多麼動人的形象。正如李煜所寫,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經過這樣的補充描寫,癡心女子負心漢的對比,就顯得更為鮮明。

柳恽的這首詩清麗脫俗,他告訴人們,人世間的善良并不隻有講出真話;有時善意的謊言,也能挽救一個即将破缺的愛情。寇準感懷萬千,他經過進一步的挖掘,将其詩意提升了一個高度。作者歌頌了女子對愛情的忠貞,表揚了她對家庭的辛苦付出,更贊美天底下無數女子忍辱負重的高尚情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