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風華,汽車行業兩會提案經曆了哪些變遷?

十年風華,汽車行業兩會提案經曆了哪些變遷?

2022年兩會進入倒計時階段,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在會議期間建言獻策,提出了不少寶貴意見和建議。汽車作為大陸重要的國民支柱産業,也是曆來兩會的重點關注議題。

那麼,往年的兩會議題中,有關汽車産業的議題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它們又實作了多少?今天,我們将時間倒數十個春秋,看看這十年時間過去,汽車産業發生了哪些巨變,兩會相關議題又昭示着怎樣的産業發展方向與思考?

“發展新能源”貫穿兩會十年

十年風華,汽車行業兩會提案經曆了哪些變遷?

自2008年“新能源汽車”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這個标簽始終貫穿在兩會議題中,成為汽車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3年,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指出,解決充電問題是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核心。如今,中國充電樁保有量已經增長至261.7萬台,其中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成為新能源汽車消費重點區域,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此後數年,在徐和誼的兩會提案中,“新能源”都成為研究重點:”北京市純電動新能源車将加大使用力度(2015年)“,“中國發展新能源車大有可為(2016年)”,“加快基礎充電設施建設(2018年)”,“引導企業把傳統物流車替換為新能源物流車(2019年)”等。

2014年,汽車動力系統專家歐陽明高表示,國内電動車市場出現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并大膽預測:年内純電動車發展至少翻番。根據中汽協資料顯示,當年大陸純電動車銷量45048輛,相較上年同期增長208%。

同年,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是指出,汽車已經從機械的1.0時代和電子的2.0時代,步入智能化的3.0時代。總體來看,汽車工業總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先由純内燃機技術走向油電混合技術,最終再走向全面電動化。

時任長安汽車總裁張寶林也表示,2014年,随着汽車技術和生産工藝的提高,産品成本将不斷降低,未來純電動車的成本效益将更高。

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制造業是我的優勢産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這份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将一個新名詞“中國制造2025”,帶到了人們眼前。同時,“推廣新能源汽車”也成為當年工作報告的重點之一。

2016年,“新能源”再次成為兩會熱點提案,李書福指出,根據大陸能源結構和市場現狀,走能源多元化的道路以緩解能源安全的挑戰,并改善空氣環境品質,促進大陸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此後,李書福又多次在兩會提案中重申,建議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

2017年也是聚焦新能源發展的一年,不僅如此,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時任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建議,應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應用,包括支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傳統電力供應央企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中石化、中石油等傳統汽車能源供應央企參與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

2018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體系已經基本建成,創新能力持續提升。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已連續兩年提出新能源汽車相關建議案。她呼籲從法規、政策層面建構新能源汽車公平競争與标準統一的市場環境,理順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态鍊的發展環境。

2019年,汽車領域新能源類提案關注占比達到43.5%,幾乎占據了汽車類提案的半壁江山。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也在王鳳英2018年提出破除新能源地方保護之後,再次提案強調,建議國家清理地方保護條款,明确禁止地方在補貼逐漸退出之後的任何形式的地方保護措施,打破新能源汽車的地方保護壁壘。

2020年,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時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以及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等,不約而同在提案中建議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車發展,再次明确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2021年,“新能源汽車”标簽自2008年以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消失”,但取而代之的是與其相關的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動力電池回收等内容,新能源汽車産業始終沒有離開兩會視野。

2022年,“新能源汽車”再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釋放了保持政策連續穩定性的積極信号。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在此次兩會中建議,延緩國家補貼一至兩年、簡化前期補貼領取手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車業兩會代表、委員們對于保持政策穩定性的迫切願望。

“智能化”走入兩會時間

十年風華,汽車行業兩會提案經曆了哪些變遷?

2013年,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第一次以政協委員的身份參會,收獲了行業内外大批關注。此後,他的提案變化,也昭示着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軌迹。

“10年前剛參加政協會議的時候,網際網路還是一個比較小衆的事情。”李彥宏回顧10年參會曆程時指出,“經過10年發展,網際網路等數字經濟形态現在占中國經濟總量的比重已超過30%。作為從業者,我既感責任重大,也感到非常興奮。”

在技術層面,有機構預測,2024年,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場占比将達15.6%,成為全球市場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對于中國AI的發展前景,李彥宏也充滿期待,并在今年兩會上提出了有關智能交通方面的提案,希望未來以此提升社會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百度Apollo擁有業内領先的技術及成熟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測試總裡程超過2100萬公裡,旗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長沙、滄州七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營運服務。

現階段,智能化與電動化相輔相成,正處在快速發展的新起點上。盡管整車受制于晶片短缺的影響,發展速度有所放緩,但智能化仍在加速推進中。随着汽車硬體逐漸走進标準化時代,衆多新玩家紛紛入局造車,除百度外,小米、360、索尼等等科技公司跨界造車成為常态。傳統車企也在逐漸放開自己的造車優勢,同時努力不足智能化趨勢下的部分短闆。

2016年,李書福在兩會提案中首次提到自動駕駛,呼籲大陸應該盡早進行立法預案,結合我們的特殊國情,并在司法實踐中不斷地修正。

同年,李彥宏也首次将自動駕駛加入提案内容,此後連續七年,李彥宏每一年的提案都與自動駕駛息息相關。今年兩會中,他再次指出,大陸自動駕駛已進入落地關鍵期,技術已并跑乃至領跑全球,需要進一步突破與技術、産業發展不相适應的政策瓶頸,激發自動駕駛領域創新能力。

此外,随着汽車智能化程度的加深,車輛數字安全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重點。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在去年和今年的兩會中,都提出專門建議,強調要重視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智能汽車、車聯網領域的數字安全問題。來自360車聯網安全實驗室的統計顯示,國内25家車企的53款在售智能網聯汽車中,360公司共計發現漏洞1600餘個。可見智能網聯汽車的安全問題已經亟待重視和解決。

“缺芯”成為新晉熱點

十年風華,汽車行業兩會提案經曆了哪些變遷?

2012年兩會期間,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指出,發展自主品牌、建設汽車強國勢在必行,他認為大陸本土汽車企業已經做好了積累,自主創新是做強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如今回看,這一提案正昭示了本土車企不斷推進品牌向上的發展方向。

同年,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也在兩會提出建議,希望明确中國汽車國際化發展戰略路徑,提升中國汽車海外整體競争力。這一點建議也是對自主品牌的創新研發路徑做出了新的指引。2021年,大陸汽車出口總量達201.5萬輛,同比增長一倍。其中長城汽車出口超過14萬輛,海外銷量突飛猛進,為提升自主品牌海外競争力做出突出貢獻。

2020年兩會,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再次強調了中國品牌汽車發展的迫切展望。他指出,目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有助于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并建議在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層面,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

2020年底,一個新的問題出現,晶片爆發嚴重短缺危機。這場危機迅速在全球範圍内蔓延,中國市場也受到嚴重沖擊。受此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減産約1131萬輛,其中中國汽車市場減産約214.8萬輛,占比約為18.9%。

行業内人士普遍指出,缺芯問題已經逐漸成為大陸汽車工業發展的“卡脖子”環節,中國品牌持續向上,一定要解決這一環節存在的嚴重問題。晶片,也成為2021年汽車行業代表們集中關注的問題之一。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指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推動汽車晶片數量大幅度提升,但國産車規級晶片仍然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遊産業依賴度高等問題。是以,陳虹建議在消費級晶片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晶片行業的扶持力度,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願意用、敢于用、主動用”。

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對此表示贊同,并建議明确車載晶片國産化率發展目标,加大晶片産業鍊建設、重點扶持及知識産權保護力度;從标準、規範、人才、技術層面給予晶片行業、零部件行業與整車以支援;在産業鍊生态上給與政策鼓勵以及資金支援,推動晶片生态與部件生态、整車生态融合發展。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提出了有關提高車規級晶片國産化率的建議。他認為,一旦外資企業對中國本土汽車實施技術封鎖,中國汽車将隻能聚焦于低端領域,建議從國家和行業标準角度制定準入和技術門檻,加強行業标準制定,讓整車企業敢于使用國産化晶片。

進入2022年,汽車産業晶片供應短缺等問題依然突出,在“缺芯少電”的市場環境中,兩會代表們的提案也再次将晶片國産化問題擺上桌面。車規級晶片,尤其是大算力車規級晶片國産化已經迫在眉睫。

深受缺芯困擾的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帶來《關于推動中國車規級晶片産業快速發展的建議》,希望通過三個階段解決目前國産車晶片受限問題:短期内優先解決缺芯問題;中期完善産業布局,實作自主可控;長期必須建構産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機制,以實作可持續發展。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從“産業鍊補鍊強鍊”角度,建議加強政策保障促進國産大算力晶片發展。

除了王鳳英和陳虹,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提出建議,希望政府鼓勵和支援晶片企業自主創新,推動建立國内車規級晶片的标準體系和認準測試體系等。曾慶洪表示,隻有政府和研發機構、企業共同發力,才能真正解決晶片瓶頸問題,推動産業發展。

結語:

2022年兩會時間已經臨近尾聲,有關汽車行業的建言獻策也基本告一段落。回顧十年發展,汽車行業正處在承接國家“雙碳”目标、開啟制造業更新轉型的關鍵節點,除了電動化、智能化的大勢所趨,自主品牌持續向上,也正推進汽車産業朝着新形态不斷進化。

面臨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代表委員們的各項建議,也正在潛移默化改變和影響着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相信未來汽車産業,一定會實作高品質、健康可持續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