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網購家電呢?電商專供偷工減料,專賣店主:反複修不好,隻能當廢品賣了

作者:時代财經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王婷

【編者按:當我們在談論“好消費”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一年一度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存在的意義,正是緻力于還原“好消費”的本來面貌。這個3月,時代傳媒旗下消費者報道、時代周報、時代财經、新周刊聯合推出「HAO·消費」專題,一起關注你的消費生活】

還網購家電呢?電商專供偷工減料,專賣店主:反複修不好,隻能當廢品賣了

圖源:視覺中國

在家電行業,電商專供産品減配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然而,很多消費者卻并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在投訴平台搜尋關鍵詞,不少消費者因買到電商專供産品發帖。春節期間,多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打假專項行動,對較為暢銷的電商專供等産品加強監督抽檢。

電商專供産品,即為電商平台量身打造、線上上網店銷售的商品。經營天貓優品線下體驗店的馮安對時代财經表示,店裡有十餘個家電品牌,全部是電商專供機型,有些是線下産品的減配版。

曾在格力集團工作的雪蒙接受時代财經采訪稱,格力線上機型大部分是專供的,更多的是經濟适用機型,與線下實體店相比,産品價格不會太高,性能不會太豐富。

銷售電商專供産品已是行業慣例

相比三四年前,電商專供産品表現得更加低調。之前,電商賣家會給商品打上“電商專供”标簽,以價格低廉進行宣傳,如今在電商平台卻難以見到“專供”字眼,家電品牌官方旗艦店同樣如此。

但電商專供并沒有消失。馮安透露,店裡家電品牌有海信、美的、格力、科龍、容聲、九陽、蘇泊爾、飛利浦等,産品都存在電商專供。

“國内的合資工廠出來的産品,銷售模式定位和國産的差不多。”據他觀察,在電商專供家電中,也不乏國外品牌,有的是在國内建立了合資工廠,有的則依賴代工廠生産。

電商專供家電也分不同類型,有專門為天貓、京東、蘇甯等平台定制的專供機型,也有家電品牌官方旗艦店銷售的機型,有的家電品牌還推出專供線上的子品牌。馮安店裡主要是天貓專供機型和家電品牌官方旗艦店機型。

據他所說,電商專供家電與線下管道家電主要差別在于價格更便宜,一方面是線上銷售中間環節減少,同配置同性能情況下提貨價比線下低,另一方面是有的産品核心部件減配。

“在工廠,部分低價電商機的産品質檢尺度會放得更寬。“曾在家電工廠上班的馮安透露。

他表示,店裡銷售的某知名品牌的電商專供十字門冰箱,經常出現四扇門對不齊、寬度不一緻的情況。另外,在低門檻、入門級家電上,其他品牌家電也有出現尺寸比例偏差。

電商專供家電的問題不限于尺寸比例。在投訴平台,一網友發帖稱,在電商平台買了某品牌冰箱,實際容積比标注的少一半,跟客服聯系,對方表示店裡冰箱屬于電商專供,與标注的名額不符。

在湖南開家電專賣店的劉忠民對時代财經表示,在電商平台上,冒牌家電很多,也會有品質不達标的返修家電,還有低配的專供産品。是以,他身邊不少人在網上買的家電品質都有問題,反複維修不成,直接當廢品賣了。

劉忠民有某品牌家電22年維修經驗,多次遭遇整批電商專供機型出現品質問題,是以接到過不少總部機改方案,為消費者維修、改造。他透露,2021年,該品牌有一款電商特供43寸彩電全部返廠維修。

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直言,所謂電商專供,就是降低配置、參數、性能供應線上管道的産品,本身就便宜,線上上實體門店看不到,銷售電商專供産品已經成為行業慣例。

他也提到,電商專供家電用起來會比較粗糙,噪音可能比較大,但這是在保證合格品質的前提下,“它們首先是合格的産品,不合格不可能銷售”。

買到低配版,消費者知情嗎?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費者會先線上下實體店檢視家電,再在電商平台上購買産品參數相近、價格更低的産品。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可能買到了減配的電商專供機型。

時代财經觀察到,家電企業不會在電商平台标明産品是電商專供機型,也不會在網店詳情頁披露核心部件、原材料資訊,展示更多的是參數,比如空調的匹數、能效等級、适用面積等。

還網購家電呢?電商專供偷工減料,專賣店主:反複修不好,隻能當廢品賣了

空調線上上所公布的參數 圖源:電商平台截圖

“空調說明書不會注明壓縮機、四通閥的品牌,不會寫鋼管的厚度,隻會教消費者怎麼使用。”廣東人海濤經營某品牌家電專賣店,把電商專供家電拆開後,他就能看出與專賣店的不同,但普通消費者看不出來。

他向時代财經講述了一段經曆,那是在幾年前空調價格戰時,一款線上線下同步出售的空調進貨價從3000元直降到1700元左右,名稱、匹數、能效等級沒變,但核心部件大換血。

那一年,這款空調他賣出了100多台,業績很好。然而第二年夏天,他的電話被打爆,消費者發現這款空調制冷慢,制冷效果差,品質不如此前的宣傳。

在家電行業内,人們對電商專供産品的特殊性了如指掌,卻不能對外宣揚。

劉忠民向時代财經透露,總部有嚴格規定,維修人員不能評論家電品質好壞,即便維修時發現是返修機、陳年庫存機,也不能告訴使用者,隻能向總部報告。假若使用者知道後打電話投訴,維修人員可能會面臨500元至數千元的罰款。

“電商專供就是偷工減料,讓消費者無法對比。”一位曾在家電企業工作的員工表示,線上和線下管道的家電品質不一樣,想省錢時,他就網購,想買高端的就去實體店。

2018年,國家發改委财金司釋出《2018電商領域信用風險“雙十一”預警報告》,其中提到“電商專供”商品與實體店銷售的産品看似一模一樣,仔細看便會發現顔色、内件配備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對時代财經表示,電商專供産品是隐性侵權點,很多消費者并不知情。

企業:做電商專供家電是為了管道差異化

在家電行業,電商專供産品為何會泛濫?就相關話題,時代财經采訪美的相關人員,對方回應稱做電商專供産品主要是為了管道差異化,線上和線下都有專供機型。

經銷商和專家的解讀則不盡相同。作為家電行業的“老人”,劉忠民認為,電商最大的特點是低價,所需營運成本卻不低,企業不可能做虧本生意,因而催生了減配的電商專供産品。

資深産業觀察家梁振鵬對時代财經表示,在618、雙11這類促銷節點,消費者奔着低價網購,電商專供産品能滿足這樣的需求,也讓消費者無法與實體店比價,避免管道商之間的沖突。

他還觀察到家電行業的兩個變化,一是高端化轉型趨勢非常明顯,因為高端産品可以保證利潤,家電企業可以采取一緻的價格政策,二是蘇甯、國美和格力董明珠店推進線上産品和線下同款同價,線上線下管道有融合的趨勢。

電商專供家電背後還有平台之間的競争。曹磊談到,早年電商平台有“二選一”條款,因而家電企業另辟蹊徑為各個電商平台定制機型。

他透露,如今雖然沒有了“二選一”條款,但電商平台會搶新品首發,過段時間再去其他平台發售,為平台定制的電商專供家電依然會繼續存在。

若多家平台家電型号、配置完全相同,會發生什麼?馮安稱,它們會實行價格補貼、惡性競争,“大活動節點做補貼,通過各種管道互相盯着對方的價格,随時改價”。

在他看來,家電企業為各個電商平台定制型号,核心部件相同的産品因為外觀和部分性能有差異,對品牌控價、貨源穩定、各方利潤保障都有益處。

法律層面,北京京知律師事務所主任、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楊乃超對時代财經表示,若線上商品的外觀、編碼與實體店商品完全相同,但是産品的品質、性能大相徑庭,商家無法給出合了解釋,也沒有材料證明産品與實體店的品質一緻,則有可能構成對産品的虛假宣傳。

遇到這種情況,他建議消費者先與商家進行協商,如協商不成,建議收集所購家電産品存在的有關品質問題的證據,向經營者所在地的消協組織以及市場監管部門投訴,或者向法院起訴。

不過,他也表示,如果前期與商家溝通時,消費者并未詢問線上與實體店産品的差別,未就産品主要成分、資訊、品質、性能等向商家進行詢問,則商家并不涉及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最後,他建議,銷售家電的商家應當提供相關産品的真實、全面資訊,積極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如果同款産品涉及線上線下雙管道銷售,且品質存在差異,建議區分商品貨号,并标注“電商專供”。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