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

作者:鬥笠斜陽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黃山市徽州區。村裡有名聞遐迩的檀幹園,現已在2019年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檀幹園”取《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之意而名。園内模拟西湖景緻,修築亭台樓閣、水榭長橋,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田園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緩緩繞流。是徽州地區少見的園林建築。唐模村還有“一村三翰林”之說,是指康熙年間、光緒年間,唐模許氏一門内許承宣、許承家、許承堯三人為翰林,且許承宣、許承家為同胞兄弟,十年兩翰林,亘古未見。為此,康熙皇帝特恩準二人修建了“同胞翰林坊”。

同胞翰林坊就在唐模村水口處。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建造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縱高16米,橫寬9.6米,造型為三間三樓四柱沖天式。通體都是青石構件,從柱礎、砷石、獅座,到間挑、月梁、雲柱,有喜鵲登梅、仙鶴翔雲、鯉躍金橋、麒麟兆瑞、龍鳳呈祥等圖案,樣樣精雕細刻。牌坊底座中柱上面蹲着的兩對石獅,造型高大,體魄雄健,威風凜然;雄獅戲弄彩球,雌獅愛撫幼獅,神态栩栩如生。坊上題刻建造年份“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吉)月吉立。”聖旨闆上題:“恩榮”,闌額上題:“同胞翰林”,北面“聖朝都諌”。下闆題:“皇清敕贈工科給事中崇祀鄉賢許明賢之子鄉飲大賓候選知縣許承宗之弟;”下題“康熙丙辰科會試第十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改授工科給事中陞大學掌印給事中許承宣;康熙乙醜科會試欽定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許承家。”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

志載,許明賢,字仲容。平生好義,赈災焚券施棺施藥及晚婚助喪之事,歲歲有之。卒年八十五,崇祀鄉賢祠。鄉飲大賓即“鄉飲賓”,鄉飲酒禮的賓介(賓,賢賓;介,賢賓之次;多偏指賢賓、德高望重者)。鄉飲是古代一種慶祝豐收尊老敬老的宴樂活動。一般鄉飲都選德高望重長者數人為鄉飲賓,與當地官吏一起主持此活動。“鄉飲賓”制度是舊時一項尊賢養老、宴飲歡聚的隆重制度。“鄉飲賓”又有“大賓”(亦稱“正賓”)、“僎賓”、“介賓”、“三賓”、“衆賓”等名号,統稱“鄉飲賓”,其中“大賓”(正賓)檔次最高,由皇帝欽命授予。

牌坊上有父子四人,父親許明賢。許明賢客居江都,是揚州鹽商,與諸子并祀鄉賢祠。許明賢有三子,許承宗為兄,是候選知縣、鄉飲大賓,這些都是朝廷任命的官銜。許承宣、許承家為弟,分别以會試第十六名和第六名授翰林院庶吉士,為此建坊。

“天下牌坊數徽州,徽州牌坊一個半”,一個是指歙縣的許國八角牌坊,規格最高,半個便是指唐模的“同胞翰林坊”。它建于清代康熙年間,是康熙皇帝為表彰唐模的兩同胞兄弟而恩準建造的。

許家兄弟兩人于康熙朝皆中進士,一授編修,一授庶吉士,均屬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稱。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

許承宣,清,寄籍江蘇江都人,祖籍徽州歙縣唐模村,字力臣,号筠庵。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改工科給事中,升大學掌印給事中。首陳揚州水利、賦役二疏。請禁賦外之賦、差外之差、關外之關、稅外之稅,“以蘇民困,以拯商病”。乾隆《江都縣志》評曰“剀切詳明,有裨桑梓。”因直谏敢言,康熙帝贈其“聖朝都谏”四字。康熙二十年(1681年),許承宣以工科給事中典試陝西鄉試,百姓遮道陳述地方政事淆亂之苦。科考結束後,他随即上疏六事,請求清查該地賦稅、驿馬、丁糧等的數額,以蘇民困,百姓奉之為“許恩”。歸卒于家。有《青岑文集》、《宿影亭稿》、《西北水利議》等。許承宣性嗜書,博學能文,工詩詞,喜交遊,同程邃、許楚、魏禧友善。志載“先是承宣父明賢祀府學、鄉賢,康熙三十九年(1700),與兄承宗并祀縣學”。

許承家,清,寄籍江蘇江都人,祖籍徽州歙縣唐模村,字師六。許承宣弟。康熙二十四年(1865年)進士,官編修,曾任會試同考官。詩文與兄齊名。兄弟二人皆學王士禛一派,而能自成清逸。王士禛作有《冶春》詩稱頌許家兄弟:“雲間洛下齊名士,白嶽黃山兩逸民”,下句謂程邃、孫默,上句即指許氏兄弟。有《獵微閣集詩文集》傳世。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

許承家一支文脈發達。許承家兒子許昌齡,字眉右。官刑部主事,著《碧摩閣集》。許承家孫許迎年,字毂士,康熙三十九年庚辰進士,官中書舍人。詩以情韻勝。于曹、劉、陶、謝、杜、韓、溫、李,無所不學。有《槐墅詩鈔》。許承家孫許道章,字闇如。康熙辛卯舉人。許承家孫許溯中,字虞傳。康熙癸巳解元,俱工詩文。許承家曾孫許佩璜,字渭符,官河南衛輝府管河通判。乾隆丙辰薦舉博學鴻詞,擢開封府上河同知。著《抱山吟》。又從子許錫齡從孫許天球都能寫詩。許天球著《碧雨山房詩抄》。

唐模許氏被志書譽為“四世簪纓,一門風雅,時推為江左巨室。”

「徽州牌坊」徽州區牌坊之十一,唐模同胞翰林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