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MongoDB_複制_分片

MongoDB

文章目錄

  • ​​MongoDB​​
  • ​​1.什麼是複制​​
  • ​​2.MongoDB複制原理​​
  • ​​2.1MongoDB副本集設定​​
  • ​​2.2副本集添加成員​​
  • ​​3.分片​​
  • ​​4.為什麼使用分片​​
  • ​​5.MongoDB分片​​
  • ​​6.分片執行個體​​

MongoDB複制是将資料同步在多個伺服器的過程。

複制提供了資料的備援備份,并在多個伺服器上存儲資料副本,提高了資料的可用性, 并可以保證資料的安全性。

複制還允許您從硬體故障和服務中斷中恢複資料。

1.什麼是複制

保障資料的安全性

資料高可用性 (24*7)

災難恢複

無需停機維護(如備份,重建索引,壓縮)

分布式讀取資料

2.MongoDB複制原理

mongodb的複制至少需要兩個節點。其中一個是主節點,負責處理用戶端請求,其餘的都是從節點,負責複制主節點上的資料。

mongodb各個節點常見的搭配方式為:一主一從、一主多從。

主節點記錄在其上的所有操作oplog,從節點定期輪詢主節點擷取這些操作,然後對自己的資料副本執行這些操作,進而保證從節點的資料與主節點一緻。

MongoDB複制結構圖如下所示:

MongoDB_複制_分片

以上結構圖中,用戶端從主節點讀取資料,在用戶端寫入資料到主節點時, 主節點與從節點進行資料互動保障資料的一緻性。

副本集特征:

N 個節點的叢集

任何節點可作為主節點

所有寫入操作都在主節點上

自動故障轉移

自動恢複

2.1MongoDB副本集設定

在本教程中我們使用同一個MongoDB來做MongoDB主從的實驗, 操作步驟如下:

1、關閉正在運作的MongoDB伺服器。

現在我們通過指定 --replSet 選項來啟動mongoDB。–replSet 基本文法格式如下:

mongod --port "PORT" --dbpath "YOUR_DB_DATA_PATH" --replSet "REPLICA_SET_INSTANCE_NAME"
      

執行個體

mongod --port 27017 --dbpath "D:\set up\mongodb\data" --replSet rs0
      

以上執行個體會啟動一個名為rs0的MongoDB執行個體,其端口号為27017。

啟動後打開指令提示框并連接配接上mongoDB服務。

在Mongo用戶端使用指令rs.initiate()來啟動一個新的副本集。

我們可以使用rs.conf()來檢視副本集的配置

檢視副本集狀态使用 rs.status() 指令

2.2副本集添加成員

添加副本集的成員,我們需要使用多台伺服器來啟動mongo服務。進入Mongo用戶端,并使用rs.add()方法來添加副本集的成員。

文法

rs.add() 指令基本文法格式如下:

>rs.add(HOST_NAME:PORT)
      

執行個體

假設你已經啟動了一個名為mongod1.net,端口号為27017的Mongo服務。 在用戶端指令視窗使用rs.add() 指令将其添加到副本集中,指令如下所示:

>rs.add("mongod1.net:27017")
>
      

MongoDB中你隻能通過主節點将Mongo服務添加到副本集中, 判斷目前運作的Mongo服務是否為主節點可以使用指令db.isMaster() 。

MongoDB的副本集與我們常見的主從有所不同,主從在主機當機後所有服務将停止,而副本集在主機當機後,副本會接管主節點成為主節點,不會出現當機的情況。

3.分片

在Mongodb裡面存在另一種叢集,就是分片技術,可以滿足MongoDB資料量大量增長的需求。

當MongoDB存儲海量的資料時,一台機器可能不足以存儲資料,也可能不足以提供可接受的讀寫吞吐量。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在多台機器上分割資料,使得資料庫系統能存儲和處理更多的資料。

4.為什麼使用分片

複制所有的寫入操作到主節點

延遲的敏感資料會在主節點查詢

單個副本集限制在12個節點

當請求量巨大時會出現記憶體不足。

本地磁盤不足

垂直擴充價格昂貴

5.MongoDB分片

下圖展示了在MongoDB中使用分片叢集結構分布:

MongoDB_複制_分片

上圖中主要有如下所述三個主要元件:

Shard:

用于存儲實際的資料塊,實際生産環境中一個shard server角色可由幾台機器組個一個replica set承擔,防止主機單點故障

Config Server:

mongod執行個體,存儲了整個 ClusterMetadata,其中包括 chunk資訊。

Query Routers:

前端路由,用戶端由此接入,且讓整個叢集看上去像單一資料庫,前端應用可以透明使用。

6.分片執行個體

分片結構端口分布如下:

Shard Server 1:27020
Shard Server 2:27021
Shard Server 3:27022
Shard Server 4:27023
Config Server :27100
Route Process:40000
      

步驟一:啟動Shard Server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0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1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2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s3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log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020 --dbpath=/www/mongoDB/shard/s0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s0.log --logappend --fork
....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023 --dbpath=/www/mongoDB/shard/s3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s3.log --logappend --fork
      

步驟二: 啟動Config Server

[root@100 /]# mkdir -p /www/mongoDB/shard/config
[root@100 /]# /usr/local/mongoDB/bin/mongod --port 27100 --dbpath=/www/mongoDB/shard/config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config.log --logappend --fork
      

注意:這裡我們完全可以像啟動普通mongodb服務一樣啟動,不需要添加—shardsvr和configsvr參數。因為這兩個參數的作用就是改變啟動端口的,是以我們自行指定了端口就可以。

步驟三: 啟動Route Process

/usr/local/mongoDB/bin/mongos --port 40000 --configdb localhost:27100 --fork --
logpath=/www/mongoDB/shard/log/route.log --chunkSize 500
      

mongos啟動參數中,chunkSize這一項是用來指定chunk的大小的,機關是MB,預設大小為200MB.

步驟四: 配置Sharding

[root@100 shard]# /usr/local/mongoDB/bin/mongo admin --port 40000
MongoDB shell version: 2.0.7
connecting to: 127.0.0.1:40000/admin
mongos> db.runCommand({ addshard:"localhost:27020" })
{ "shardAdded" : "shard0000", "ok" : 1 }
......
mongos> db.runCommand({ addshard:"localhost:27029" })
{ "shardAdded" : "shard0009", "ok" : 1 }
mongos> db.runCommand({ enablesharding:"test" }) #設定分片存儲的資料庫
{ "ok" : 1 }
mongos> db.runCommand({ shardcollection: "test.log", key: { id:1,time:1}})
{ "collectionsharded" : "test.log", "ok" : 1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