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伏安:中國總體宏觀杠杆率仍可能繼續上升,新一輪加杠杆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杆

作者:金融界

财聯社4月14日訊(記者 羅克關)近三十年來中國宏觀杠杆率的曆史變化趨勢如何?中國應該如何在總體以及不同部門和行業中,把握好加杠杆和降杠杆的力度與節奏?新一輪的加杠杆應如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日前,曾長期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從事金融監管實踐和政策研究工作的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在深圳市資産管理學會舉辦的“全球大灣區金融家大講堂”活動上就中國宏觀杠杆率這一話題帶來了自己的思考。

中國宏觀杠杆率變化經曆過五個階段

李伏安認為,國内宏觀杠杆率在波動中持續上升,經曆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1997-2002年,平穩加杠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為2003-2008年,面對經濟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存底、物價快速增長等新變化,适當緊縮銀根,自主去杠杆,防止經濟過熱;
第三階段為2009-2016年,根據世界經濟金融危機日趨嚴峻的形勢,大陸實行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快速加杠杆,幫助危機後經濟恢複;
第四階段為2017-2019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推動經濟去杠杆,“強制”去杠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第五階段為2020年至今,2020年受疫情影響,宏觀經濟杠杆率出現階段性上升,2021年和2022年,保持宏觀杠杆率基本穩定,應對疫情沖擊。

李伏安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金融杠杆在發揮作用。而分部門來說,非金融企業部門加杠杆程度及杠杆率遠超政府部門和居民部門。按非金融企業所有制類型分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杠杆率發展趨勢出現分化,2018年以來國有企業成功開啟去杠杆,民營企業卻因“資産掉得比負債快”導緻杠杆有所擡升。從企業所屬行業類型看,房地産開發企業杠杆率高位運作且持續上升,導緻全行業暴雷;鋼鐵、能源等過剩産能行業杠杆波動中上升,均高于汽車制造、計算機通信裝置制造等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杠杆資源存在錯配。

中國總體杠杆率可能将繼續處于上升的過程

李伏安認為,加/降杠杆的幅度要和财富創造相協調。

“縱覽大陸加/降杠杆曆史,無論是2009年加杠杆,還是2017年去杠杆。其目的都是推動社會創造财富的倍數加大和速度加快,而不是讓創造财富的資金去空炒杠杆、金融脫實向虛。”李伏安在演講中表示。

那麼,加/降杠杆在實操中應該注意什麼?李伏安總結了五個方面的内容。

首先,杠杆的加和去要和整體産業結構結合,推動産業更新。去杠杆的壓力主要在企業部門,内源融資本應是企業最優的融資方式,但受企業自身規模和經營的影響,若企業自身利潤結存太少,現金流不足,會讓企業更加依賴其他外部融資方式,如貸款等,這将直接增加企業的杠杆率。2022年國内實體融資需求出現明顯放緩,雖社融增速在專項債前置發力下維持較高的增速水準,但結構性問題凸顯。從統計資料來看,2022 年上半年大部分行業仍處于融資淨流入狀态,呈現融資淨流出的行業為房地産、社會服務、通信和煤炭行業。從融資淨流入增速看分化明顯,增速較高的主要集中在中上遊企業;下遊企業增速較低或出現淨流出。行業去杠杆政策出現分化,房地産、社會服務行業被動去杠杆,煤炭、通信行業主動去杠杆,農林牧漁、食品飲料行業被動放緩加杠杆,鋼鐵、紡織服飾、交通運輸行業主動放緩加杠杆。
其次,去杠杆要把握好力度和拐點。以房地産行業為例,房地産業快速發展和過度金融化導緻了極高的杠杆率。自2021年上半年經濟增速進入新一輪加速下行周期以來,房地産行業去杠杆并未停止,融資規模同經濟增速共振下行。2022年四季度穩地産政策相繼出台,地産融資迎來曙光,經濟增速亦有所回調。可見,去杠杆政策是為實作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不能拖累經濟穩增長。去杠杆亦需考慮杠杆調節對需求的影響。
再次,去杠杆要和穩增長以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結合起來。以政府部門為例,政府融資主要管道包括銀行貸款、城投債、基建信托等。從債務率(政府債務餘額/地方綜合财力)視角看,雖然防控金融風險中重要的工作是化解地方債務風險,但不要妖魔化債務,以長三角經濟圈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債務規模較為健康,有着相對較大的加杠杆空間,低債務率地區可适當利用杠杆,加速經濟恢複發展,合理引導社會資金,提升政策傳導效率;而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債務率相對較高,急需壓降杠杆。高低債務率地區間可根據情況,利用轉移支付等手段,實作取長補短、均衡發展。
此外,加杠杆的方向要更多惠及民生。未來,人口的社會結構會影響到消費生活和經濟的狀況,下一步的杠杆運用亟需解決老齡化的問題。2021年,大陸老年人口占比已超14%,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預計2032年前後,大陸老年人口占比将超20%,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大陸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繁重。預計到2050年前後,大陸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将相繼達到峰值,對公共服務供給及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政府需為應對老齡化社會持續擴大财政支出,提升杠杆率。
最後,通過人民币國際化推動去杠杆,化解過剩産能。目前,中國社會的潛在消費增長空間和我們産能的空間出現巨大的不比對,下一步我們要解決産能和财富價值的實作,一個現實的辦法就是人民币國際化。持續推動人民币國際化,優化貿易、金融、貨币結算體系建設。順應一帶一路,借助人民币國際化,擴大産能輸出,以及原材料、産成品的輸出,降低地緣政治不确定性的同時,調節過剩産能,在溫和去杠杆的同時實作産業結構優化。當人民币也能成為世界市場上的支付貨币和儲備貨币,人民币才能真正把流動性擴張到世界。當以人民币結算的方式愈發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減少因結彙帶來的人民币發行,進而更加降低人民币超發的可能性。

李伏安認為,去杠杆并不意味着總體杠杆率下降,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中國總體杠杆率可能将繼續處于上升的過程。新冠疫情使很多國家債務達到創紀錄水準,大陸宏觀杠杆率增幅明顯低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以相對較少的新增債務支援了經濟較快恢複。在中國從開發中國家向成熟市場經濟體邁進過程中,總體杠杆率進一步上升是可以預見的。

新一輪加杠杆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杆

對目前的新一輪加杠杆周期,李伏安亦提出了自己的判斷與建議。

一是政策水暖國企先知。國企、城投、地方政府仍是加杠杆主要來源。2023年1月份,新增信貸5.27萬億,其中企業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分别為1.51萬億和3.50萬億,合計占比95%;個人住戶貸款新增0.26萬億,占比5%。
二是新一輪加杠杆也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杆。清理僵屍企業,從僵屍企業釋放出閑置資源,帶來GDP上升,企業部門的負債水準下降。新一輪國企改革,KPI 導向轉向“一增一穩四提升”,要求資産負債率穩定在 65%左右,國企杠杆率從控轉穩、活力增強,有助于從微觀層面助力經濟修複。
三是加杠杆對國有和民營經濟應一視同仁。去産能、去杠杆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執行同樣标準,不能戴着有色眼鏡落實政策,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對民營企業斷貸抽貸。
四是要加在推動可持續發展,符合ESG标準的行業和企業。從近年信貸投向來看,“兩高一剩”行業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标引領下貸款增速有所放緩,杠杆率走出高速擴張時期;相較之下綠色信貸增速有所加快,且增速高于重工業等傳統産業。
五是對于居民和民營企業結構性加杠杆。從總量來看,中國居民杠杆率對比發達經濟體處于低位,具備潛力和空間。從結構來看,大陸居民信貸以消費性貸款為主。而消費性貸款又以住房貸款為代表的中長期貸款為主。即目前居民杠杆主要加在了房市拉動的中長期消費信貸。未來居民端能否成功加杠杆的關鍵,在于是否能有穩定的收入預期,即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和企業經營環境。三年疫情對民營企業造成了更大影響,疊加去杠杆政策,特别是民間投資意願明顯滑落,但去杠杆不是去信心,從企業景氣度來看,民營企業尚處築底期,要盡快恢複信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民企惜貸,市場慎貸。在信貸總體企穩複蘇的同時,民營企業融資和經營狀況更值得關注。

本文源自财聯社記者 羅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