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邊書店講座摘要,7/8/2017

  幫鄰居修電腦,裝系統,裝各種炒股行情軟體,搞了半個下午,被冰激淩塞飽了。天黑出門消消食,順便再找點好吃的。路過一家書店,就進去了。進去後發現很多人,是本書的作者在搞講座,貌似财經郎眼什麼電視節目的,以前大學時室友看的時候瞟過幾眼。我就站在邊上聽了一會兒,還不錯,已經是最後的提問環節了。我幾乎不看什麼處世哲學,為人處世的書。有兩段問答,跟合肥有關,跟我感興趣的行業有關,引發我的一點思考,基本還是贊同回答的觀點的。下面的記錄不完全是原話。

1)一個30多歲的女士,其他未知

問:我也很想學着幽默起來(作者的書的主題跟幽默相關),如今的房價,上海的房價,讓我很難幽默起來,您對現在的房價怎麼看?

答:現在的中國經濟沒有什麼增長點,很多時候還是要靠房地産,然後不斷的印鈔票,100萬十年後的購買力隻剩34萬,要買房就果斷下手,你買房了嗎?(回答還沒買)沒買就借錢也要買,能貸30年就别貸29年。我前兩年在合肥買了幾套房,萬科的,八千多買的,去年漲到兩萬一,我趕緊賣了,隻剩一套留住。不過下半年我準備再去買兩套。投資應該是一個動态的過程(目标是差價獲利)(但是我覺得她想表達的是上海的房價就算讓她借、貸,她可能也無力。對于合肥房價,說句良心話雖然我買房了,但是我還是希望它穩定,它降( 想換房子,想再買房子 ,不想為房子太累),但是作為一個半合肥土著,前兩天中國經濟周刊的那篇文章真的不是一句标題黨能概括的,裡面也有不少扯淡,讓我一度懷疑所謂權威媒體的權威性了。至于出這篇文章原因,我從中央官方媒體的目的性了解,中央政府更看重的是社會穩定,想要房價降,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增長卻偷偷摸摸想方設法做房價。在中國這樣一個集權國家,最後的勝利還是中央。當然這裡頭的博弈肯定還要複雜得多。)。

2)一位來自合肥的年輕女士,在上海的一家銀行工作

問:先生你好!我來自合肥(全場笑)。我從小到大學習工作都很順利,現在在一家銀行工作。因為太順利了,想着是否應該做出一點改變?還是應該繼續待在銀行?如果改變,應該去做哪些改變呢?

答:具體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知道你是在銀行的支行,還是已經混到總行的中高層了。未來傳統金融業會受到很大沖擊的,如果你是後一種情況,那你應該繼續待着那裡。現在由于科技的、非科技的發展,以後很多支行功能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你是前一種情況,可以着手跳槽了,投行,證券都可以考慮。(我個人對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很看好,金融科技大緻經曆三個時代:1.0金融IT時代,2.0網際網路金融時代,3.0真正的金融科技時代,FinTech時代)

3)一位杭州電台的主持人,聲音很好聽

( 忘了 )

4)一位學生模樣的男生

問:看哲學相關的書對我們有什麼幫助?應該怎麼去讀哲學相關的書?我也是看了您的書,才去開始讀哲學的。

答:哲學沒什麼用,哲學剛開始是一群貴族吃飽了沒事幹,在那思考人生,思考宇宙,搞了這麼個學科。哲學又很有用,它可以給你有不同思考方式,思維層次得到極大提升,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問題。看書首先要建立知識體系,普通讀物,然後科學,然後哲學,最後神學(中間不全,大緻這樣,記不太清了)。看哲學的書,首先要搞清楚哲學的曆史,流派,主要是西方哲學,先讀西方哲學史,建立哲學體系以後再去讀你感興趣的哲學家的著作。不要去追各個名人推的一兩本哲學書,這一本,那一本,最後發現亂了。進入哲學領域,一定要先有個知識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