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過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不合群”

作者:布衣粗食

過了中年,想要餘生幸福安穩,就要學會養生了。

可是,如何養生才對呢?

清朝時的醫藥學家、長壽老人李清雲說:“如燭有長短,使其刻畫相同,則久暫了然。若置長燭于風中,則其燼也自速。護短燭于籠内,則其滅也必遲。養生之道,亦如是也。”

人這一生,如點燃的蠟燭,放在風口,燃燒就更快,放在籠子裡,燃燒就慢一些。看明白了,就能悟出一個道理——盲目跟風,被别人推到風口浪尖,不是好事;愛惜生命,就要學會獨處。

真正的獨處,不一定是在山裡隐居,還可以在人來人往的城市裡,堅持活成自己。

學會不合群吧,别活成了别人的影子,别接納了别人的底層的群體習慣,卷入底層人的紛争。

人過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不合群”

01

群大了,難免有算計你的小人。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一個群裡,人多了,那麼小人、好人、爛人、智者等,都有。

最可怕的是,有的小人,帶着好人的面具,和你長期相處,等你揭露他的真實面目後,他已經傷害到你了。

三國時的嵇康,娶了曹操家的姑娘為妻,加上自己才高八鬥,成為了熱門的人物,是竹林七賢中的精神領袖。

他和呂安是好友,兩個人一起隐居,一起打鐵。

才子向秀,拿着自己注解的《莊子》,慕名而來。嵇康點贊:“你比莊子,更勝一籌啊。”

還有官二代鐘會,兩次來拜訪嵇康,并且在門口站了很久,表示自己的誠意。嵇康對他沒有什麼好印象,是以愛搭不理。

鐘會生氣了,拂袖而去。

還有山濤,一個有才華的官員。嵇康讨厭官員,是以寫下絕交書,送給山濤。

在嵇康的身邊,有官員、文友、村民、學生、琴友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圈子。

有一天,呂安告訴他:“妻子徐氏被哥哥呂巽侮辱,羞愧之中自盡......”

嵇康和呂巽也有一定的交情,是以主動承擔了“調解員”的角色。

呂巽不僅不知悔改,還不顧親情,陷害呂安不孝;鐘會見狀,火上澆油,讓大權在握的司馬昭,拉着嵇康墊背。很快,并有了“廣陵絕響”的悲壯結局。

我們總以為,人多力量大,殊不知“小人”混入了群體——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

看看沙漠裡的黃沙,雖然千千萬萬,但終究是一盤散沙,起風了,各自飛揚。

類似的情況,當下也有。比方說,同學聚會,幾十個人湊在一起。有人吹牛,有人炫耀,有人叙舊,還有同學找到初戀,破壞家庭。

一次不同尋常的聚會,可以讓人一蹶不振。人多的群,是不可控的。

人過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不合群”

02

群多了,你隻會疲于應付。

有的人,不在一個巨大的群裡,但是因為工作和生活等緣故,在很多的小群裡。

看看詩人李白,他在京城時,和杜甫、高适、賀知章等,組成了文人圈;在桃花潭,和汪倫組成了粉絲群;在永王的王府裡,有一個工作群;在皇宮裡,他和楊國忠、楊貴妃、唐玄宗,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喝酒群......

安史之亂過後,永王開始叛亂。高适帶着大軍,來扼殺永王。

李白因在永王手下工作過,被打入大牢。情急之下,他寫信向高适求救,但是消息“石沉大海”。

信中說:“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勳。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雲。”

當你我羨慕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時候,是否也會想一想,他在喝酒趕場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很多的煩惱。

應該看過那些吃飯也要趕場子的人吧?端起酒杯,說着言不由衷的話,喝醉了,還得舍命陪君子。

可是人生到了落魄的時候,所有的群,似乎是一夜之間就消失了。

你不信?借一次錢,就會看透很多。

俗話說:“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

有錢有勢的你,什麼群都會拉着你。因為你在群裡,可能會揮金如土,大家能占便宜。你落魄了,對哪個群,都沒有利益了,誰還會理會呢?

人過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不合群”

03

做個不合群的人,輕松自如。

總結一下,人多的地方、群多的人,害處有很多點:人情複雜,小人混在其中;意見難以統一;應付式的社交,都是逢場作戲;喝酒傷身,拼酒更傷身;你不得不适應群體的習慣,降低自己的層次;被利益束縛自己......

說直白一些,也就是人多了,内耗就借重遏制,你怎麼也擺脫不得。畢竟,你不能讓所有的人、群,都滿意。

做不合群的人,雖然格格不入,但是你能把握自己的生活節奏,關鍵是把握了自己的身體。

其一,不合适的群,悄然退出。

既然群處對自己沒有任何意義,還妨礙了自己的心情,那就退出去吧。

不值得聯系的人,也不要聯系了。别舍不得删除。

給社交做減法,你交往的人少了,但是彼此的情感真誠了,關心和感動也多了。

其二,不得不混入的群,保持清醒、沉默。

為了生存,你不能完全獨立,是以有的群,是你不能退的。比方說,工作群,客戶群。

那麼你的群裡,也要保持“不合群”的習慣——不要随意說話,不反駁别人的觀點,但也不按照别人說的去做。

在鬧騰騰的地方,你不說話,就顯得出類拔萃了。

其三,人群的行為,不要盲從。

别人做什麼,那是别人的自由,别去幹擾;你做什麼,别人要指指點點,你不要介意,因為你就是你。

人過中年,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不合群”

04

不管和誰相處,保持清心寡欲。

理清自己和外物的關系:工作就是工作,吃飯就是吃飯,休息就是休息,謀利就是謀利。不要什麼都搭上人情。

你不想從群裡撈一筆,那麼你自然就不會在乎群多群少了。

人海茫茫,大多數的人,都是匆匆忙忙路過。唯有“你”,陪伴“你”一輩子。

要保護身體,就要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什麼都聽人家的;更不要被小人算計,被人群拉扯。

古人雲:“饑寒痛癢,此我獨覺,雖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獨當,雖妻子不能代也。自愛自全之道。”

你渴了餓了,隻能自己吃飯,父母都不能代替;你的生老病死,自己管好,妻子也無能為力。

自愛,是惜命的全部道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